孩子在幼儿园期间要不要报兴趣班?这是退休老教师给我的忠告

在我怀孕期间,我对孩子的所有期望,都是希望他能够快乐健康平平安安的成长就好,我不要求他小小年纪成为一个多么出色的“别人家的孩子”,有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比什么都重要。

而从我儿子呱呱坠地,到现在能扶着墙走路,这段时间里,宝妈之间的无形较量,总在我心里暗暗较劲。别人家的孩子不到两个月就能90度抬头了,我们家孩子出百天了还不会抬头;别人家的孩子八个月自己看书了,我们家孩子九个月还不会翻书的精细动作。

我嘴上说着没什么、不在意,孩子大了总能学会的,可心里总是隐隐的不放心,担心孩子成长发育总是跟不上同龄的孩子,会有其他的问题影响他一辈子。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要不要报兴趣班?这是退休老教师给我的忠告

这种担忧直到孩子成长到了能上早教班的年纪,同龄的孩子都开始上早教班了,我们家是不是也该开始了。很多家长都会像我一样,被身边的宝妈带动着,过分焦虑孩子的成长问题。

而这种焦虑待到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又催促家长们盲目的逼着孩子去参加各种兴趣班,深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了,输在了起跑线上。

所以,孩子幼儿园的时候,到底要不要参加各种兴趣班呢?我在焦虑中两难抉择,直到在前几天教师节,问候我的小学班主任李老师时,她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李老师是一位即将退休的小学老师,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当过多年班主任,经验丰富,她带过的孩子很多已经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每次跟她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都让我觉得她看东西的眼光特别长远,会从孩子完整的求学生涯,去考虑孩子的学习成长问题。

她给我的启发就是,孩子在幼儿园时期不仅应该去参加兴趣班,还应该在时间、精力、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广报班。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要不要报兴趣班?这是退休老教师给我的忠告

01 孩子的幼儿园时期,是培养兴趣时间最充裕的时期

因为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没有学习任务,有精力去尝试各种兴趣。但广报班的目的,并不在于强迫孩子能学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成绩,而在于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让家长发现孩子的天赋所在。

等到了小学阶段,开始要学习正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逐渐有了学习任务,到了高年级精力都得压在小升初的升学考上。所以在小学阶段,有精力学习兴趣特长的时间,最多在五年级以前。

而一项兴趣一般在学习了至少一年,才能看出来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是否值得发展成特长。一项特长,在经过至少四年以上的潜心学习,才能初现成绩。

那么从时间上倒推回来,孩子在进入小学一年级开始,对兴趣班就要有所选择。精选几项最感兴趣最能长期坚持的,到了二三年级,逐渐剔除到精学一两项。保留一两项的兴趣,能够保证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精力集中学习,取得一些含金量较高的奖项、证书等,成为日后升学的加分项。

那么,那些在孩子幼儿园时期,就广撒网的家长们,在孩子步入小学后,挑选特长方面,就不至于手忙脚乱,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了。

所以,见证过很多孩子成长的李老师建议,幼儿园时期广报班,来发现兴趣和天赋。小学前三年的成绩,家长不必太过在意,重心可以先放在素质教育上,争取在五六年级开始有升学压力前,搞出点成绩。让孩子的求学生涯更从容,今后生活更丰富多彩,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要不要报兴趣班?这是退休老教师给我的忠告

02 幼儿园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社交圈子,而他圈子里的人假日里都在上兴趣班

崇尚快乐教育的家长们,一般都认为认为,孩子小小年纪就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之间,童年太辛苦了。可这是家长的看法,我们之所以会觉得辛苦,是因为我们把兴趣班看做是学习, 我们对“学习”,习惯性的贴上标准化教育的标签。

而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更乐意尝试新鲜事物,没有接触过的兴趣对他们而言,更多是出于好奇、好玩、有意思。他们眼里的兴趣班,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累,更多的是好玩。尤其是,很多孩子之所以想去兴趣班,是因为喜欢兴趣班的老师,或者是因为自己在幼儿园里最好的朋友也在这个兴趣班里。

在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小欢喜》里,饰演英子妈的演员陶虹,在采访中问及孩子兴趣班的问题时曾提到,自己的女儿为了跟好朋友玩,缠着妈妈给自己报一个离家特别远的围棋班。

幼儿园前期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需要伙伴,大多的陪伴都是父母家人,而在幼儿园时期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他们更喜欢跟同龄的孩子玩。也许在周末,父母能带孩子周边游、看展览、参加亲子活动,来丰富他的课外生活。但是,孩子的很多快乐需要同龄人的参与,父母是弥补不了的。

在大家都上兴趣班的周末、寒暑假里,少数在家父母陪伴的孩子,就略显孤独了。他们或许渴望能跟幼儿园的好朋友一起去上兴趣班,他们并不觉得很辛苦,只是觉得跟同龄人在一起,做有意思的事,特别开心。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要不要报兴趣班?这是退休老教师给我的忠告

03 人类大脑的发育过程表明,幼儿园时期是孩子接触兴趣班最好的时期

人脑通过神经突触传递神经元来传递信息,思考问题,做出反应,指导行为。刚出生的婴儿大脑有十亿个神经元,但发育并不完全。一般到孩子3岁时,会形成1000万亿个帮助神经元传递的突触连接。

在此期间,除了遗传因素外,更多是靠经验和学习,来推动孩子大脑的成型发展。孩子活动越多,经验越丰富,大脑神经连接的数量就会越多,逐渐成型的大脑就会越灵活。

儿童的大脑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尤其在幼儿园期间,接触丰富的兴趣爱好和课外活动,非常有利于孩子大脑灵活性发展。

科学家经过对人类大脑的研究发现,在儿童时期和青少年初期,大脑会剔除一些不必要的突触连接,减少突触总量。大脑中重复使用的突触连接会被永久保留,而很少使用或没有用过的连接会被剔除掉。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发育,从婴儿期经过幼儿期,到儿童期,都遵循着“用进废退”原则。

所以,在孩子幼儿园时期,多参与适合年龄特点的丰富活动,会促进大脑的发育。而贫乏的环境,重复的生活,会削弱突触的连接。从生物学角度讲,这就是为什么,课外活动更丰富,见过更多世面的孩子,会比总是约束在父母身边,没见过世面的孩子,表现得学习能力更强,性格更外向,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好的原因。

黄磊的女儿多多,在《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的表现,较其他孩子而言,更显成熟稳重、大方得体、人缘好情商高。并且作为从小在内地长大的孩子,能用流利的英文,跟港台地区长大的孩子无障碍交流。小学三年级就能用英文创作剧本,还自己翻译绘本。这跟她的成长环境,和父母的培养是分不开的,11岁仍保持着4门兴趣班,从小就读双语学校。

希望能养成多多这样令人羡慕的孩子,那么就需要从幼儿园开始,帮助孩子发现他的天赋和兴趣所在。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要不要报兴趣班?这是退休老教师给我的忠告

04 广报兴趣班,并不意味着见班就报

就像陶虹的孩子想上围棋班,是因为好朋友在上,所以自己也想上一样,很多孩子自己要求报兴趣班,要么因为同伴跟风 ,要么是想去跟小伙伴玩耍。他们并没有太多的顾虑和长远的打算,不会想到自己能不能跟上,适不适合自己,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等等这些问题。

所以家长在帮孩子选择兴趣班时,需要帮孩子考虑到,距离是否合适,将来会不会因为路程耽误过多时间而很疲惫。孩子的情况如果中途加入能不能跟得上,如果跟不上很容易自尊心受挫,从小埋下抵触心理和消极情绪。这项兴趣是否需要长期学习才能达到一定效果,家庭条件是否能支持孩子的持续学习。

孩子不仅会受同龄孩子的影响,也会受兴趣班招生引导的影响,一开始试学接触,觉得自己特别喜欢,但真学起来发现自己坚持不下来。孩子的内心很单纯,只有喜欢和不喜欢,喜欢了就想要,不喜欢了就不要了。

家长在帮孩子选择兴趣班时,还需要结合孩子自身的情况,以及兴趣班的难易程度,帮孩子衡量他是否能坚持下来。要一开始就告诉孩子,课程往后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爸爸妈妈对他的一些期待,给孩子制定坚持的底线,不要凡事只图新鲜。

幼儿园期间的孩子报兴趣班的目的,在于发掘天赋,培养兴趣,为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基础。在此期间,能学会凡事坚持,不轻易放弃,比在某项特长上取得惊人成绩,更值得鼓励。

最后,广报班的原则需要以时间宽裕、经济允许为底线,以孩子真正热爱为基础。而不要因为家长之间的攀比,给孩子小小年纪增加过多负担。让孩子的童年丰富,而不窒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