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區域教育發展短板

補齊區域教育發展短板

廣昌小學學生在上英語課。南方日報記者 錢文攀 攝

補齊區域教育發展短板

珠海香洲區振興南灣教育。圖為文園中學校長宋朝華與南屏中學校長鄧媛媛簽訂聯盟協議。

南方日報記者 冉小平 攝

“學校好,寧願不住也要買個‘老破小’,為的就是讓孩上個好學校。”這樣的擇校觀念在珠海正逐步被扭轉。

香洲區南灣片區是珠海主城區教育發展的短板,每年有不少學生擇校,“家住南灣,學在新、老香洲”一度成為許多家長的共識。日前,珠海市香洲區教育黨工委、區教育局印發《香洲區南灣教育振興工作方案》(下稱《工作方案》),出臺16條硬核舉措推動南灣片區教育走出窪地,力爭用3年時間把該片區打造成香洲教育新高地。

“大家齊心協力把南灣教育辦好,為的就是讓南灣片區的孩子就在南灣上學,不用再往香洲其他地方跑。”在日前召開的南灣教育振興工作動員大會上,香洲區教育黨工委書記、區教育局局長朱秀湖向與會人員發出這樣的倡議。

●南方日報記者 冉小平

舉措

構建“1+1聯盟校”辦學模式

根據《工作方案》,香洲區教育局將通過構建“1+1聯盟校”辦學模式,採取“聯盟辦學、內涵發展”思路,實現南灣片區教育“一年打基礎,兩年出窪地,三年見成效”的目標,以此促進香洲教育全域優質均衡發展,努力將香洲教育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沿有一定影響力的教育高地。

一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香洲區教育局將加大政策支持,從優質公辦學校中選拔年富力強、優秀肯幹的校長、副校長到南灣片區學校任職,支持南灣片區學校校長重組中層行政班子。

據悉,學校優秀中層幹部、學科骨幹教師到南灣片區交流一年或以上,在職稱評定、崗位晉升、幹部提拔、先進推選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香洲區教育局設立“南灣強師專項培訓計劃”,有計劃、有步驟、分批次地提升南灣教師的專業能力。

實施路徑上,香洲區教育局採取“1+1聯盟校”辦學模式。1所優質盟主學校與1所南灣加盟學校結成辦學聯盟,實現兩校間教育理念、管理制度、教育資源共享。各組聯盟校按照“一組一策”方式,建立起涵蓋行政例會、教師交流、教學常規、校本培訓、學生活動和家庭教育的整體機制。

教研與教學同等重要。香洲區教研部門加大對南灣片區學校指導傾斜力度,每月至少開展一次針對南灣片區的區域教研活動,學科教研員每週至少一次走進南灣片區學校視導,進課堂聽課、進科組教研。根據上一年度教學質量反饋,學科教研員深入到最薄弱的學校駐點視導。

外因是條件,內因才是發展的根本。香洲區教育局鼓勵南灣片區學校重新梳理本校的辦學理念、育人目標、發展願景等,根據學校實際,努力發掘自身特點,從而形成“一校一特色”。

“現階段主要開展‘1+1聯盟校’模式,待經驗成熟後逐步向‘1+N’或者‘N+1’發展。”朱秀湖介紹,“1+N”就是一所優質學校幫助多所薄弱學校,“N+1”就是多所優質校幫助一所薄弱校,鼓勵南灣片區學校“抱團取暖”,形成互幫互助共同發展的趨勢。

出路

打造全域優質均衡發展新格局

香洲初中小學發展質量整體領跑珠海全市。單以中考成績來看,近幾年香洲中考屏蔽生人數在全市遙遙領先。同時,老香洲、新香洲都有優勢學校,優質學校整體呈現矩陣狀態。

不過,南灣片區教育薄弱是影響香洲教育整體發展的短板之一,也是香洲區域教育發展的最後一塊短板。

南灣片區為香洲區南屏鎮及灣仔街道地區的統稱。南灣片區現有中小學校16所,其中公辦學校10所、民辦學校6所。長期以來,除少數學校外,大部分南灣學校教育質量處於香洲教育的相對低位,這也導致南灣片區不少家長選擇擇校,且多以新香洲學校為主,每天往返約20千米。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降溫“擇校熱”的根本出路。在今年7月30日召開的珠海市香洲區教育系統媒體監督員聘任會議上,香洲區教育局副局長鄭亞棟介紹,實施南灣教育振興計劃和民辦教育提升計劃是當前香洲教育兩件重要工作,也是補齊香洲教育發展短板、打造香洲教育全域優質均衡發展的兩大抓手。

鄭亞棟說,實施南灣教育振興計劃意在提升南灣片區學校的辦學質量和水平,變教育窪地為新高地,努力讓每一名孩子就近上學、就近上好學。

朱秀湖闡釋,實施南灣教育振興計劃是香洲區委、區政府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和香洲教育改革發展現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著力將教育打造為“美麗香洲”第一品牌的重要舉措,是推動香洲教育邁向全域優質均衡發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反響

首批六組學校實現結對幫扶

“南灣教育振興計劃將作為今後一段時間的重心工作,從人、財、物等方面對南灣片區重點傾斜。”香洲區教育局副局長龔德萬說。

南灣教育振興工作動員大會上,珠海文園中學與南屏中學、九洲中學與灣仔中學、香洲一小與灣仔小學、鳳凰小學與廣生小學、香洲實驗學校與廣昌小學、香華實驗學校與甄賢小學等六組學校結成首批“1+1聯盟校”。六組聯盟校負責人現場簽訂聯盟協議。

“《工作方案》的出臺和動員大會的召開,相當於為南灣片區教育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地處南灣片區的灣仔中學校長林仕堯說,南灣片區學校有了政策的託底、有了全面的佈局,有了精細的謀劃、有了主城區優質學校“一對一”的幫扶,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他將更加有底氣、有自信。

盟主校代表九洲中學校長姜楠認為,下一步學校將逐一落實方案細節,與聯盟校灣仔中學共享教育理念、管理制度、教育資源,通過做好細節臺賬、落實教師交流機制、做好常規管理等內容,推動南灣片區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振興南灣教育,其目的是實現主城區全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朱秀湖介紹,此舉可進一步縮小校際間差距,讓孩子們在“家門口”都能上好學校。

■對話

香洲區教育黨工委書記、區教育局局長朱秀湖

主城區優質教育資源不會被稀釋

在扶持片區學校發展方面,香洲區與珠海其他區選擇了不同的路徑:橫琴、金灣、高新等區主要嫁接市外省外優質教育資源,幫助轄區打造龍頭優質校,從而帶動轄區學校整體發展;香洲區則整合轄區內優質資源,採取“1+1聯盟校”這種二次分配方式幫助薄弱學校發展。

優質教育資源相對有限。“1+1聯盟校”模式是否會稀釋香洲現有優質教育資源?是否會造成主城區教育低質量均衡發展?針對這些疑問,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了香洲區教育黨工委書記、區教育局局長朱秀湖。

南方日報:當時怎麼想到用“1+1聯盟校”這種模式,而非集團化辦學模式來振興南灣教育?

朱秀湖:結合香洲區情和香洲教育實際,當時採取了“1+1聯盟校”而非集團化辦學模式,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是“1+1聯盟校”相比集團化辦學來講,規模相對較小,幫扶更加精準、有效;二是“1+1聯盟校”沒有主次之分,聯盟校雙方是平等關係,可以更好地調動各方優勢,充分發揮各自主觀能動性。集團化有主次,幫扶比較被動,辦學理念、教學管理和授課方式上以集團化主體學校為主,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辦學方式大同小異。

南方日報:每所學校師生配比是有相應標準的。現在採取“1+1聯盟校”模式,由文園、九洲中學等優質校幫扶南灣薄弱學校,會不會造成香洲優質教育資源被稀釋?

朱秀湖:不存在優質教育資源被稀釋的情況。首先“1+1聯盟校”不會破壞現有各自學校的結構(包括師資),只是在幫扶模式上進行了創新。優質學校內的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省市名教師等骨幹教師繼續在現單位教學,一學年有40次教學交流(其中南灣片區不少於30次)即可。

其次,“1+1聯盟校”中兩校主體平等,結盟過程中是彼此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加上從教育原理上來講,幫扶別人會使自己更加優秀。通過這種方式,聯盟校的老師們會變得更加優秀,也會促進兩校內涵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