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視頻教11歲女兒自己打針:沒有誰必須成為英雄】

“普通孩子看到針躲都來不及,可她要在媽媽的視頻指導下拿針往自己身上扎...”

浙江永嘉民警吳書劍奮戰在抗疫一線,妻子作為醫務工作者也趕赴隔離區,他們11歲的女兒通過視頻,在母親的指導下學會了給自己打針。由於小姑娘身體原因,需要定期注射生長激素,但是夫妻倆六天中有四天在外忙碌抗疫,只能教女兒自己注射。

【母親視頻教11歲女兒自己打針:沒有誰必須成為英雄】

母親教11歲女兒打針

雖然我們肯定這一家為抗疫做出的貢獻,但是發生這樣的情況,也值得我們深思。雙職工家庭裡的孩子,被單獨留守在家,是否是做得不足的地方? 當父母在前線抗疫,有關部門是否應該妥善安排其未成年子女的生活? 被迫長大的孩子不值得大書特書,因為他們由於種種的不完善、經歷了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艱苦。

【母親視頻教11歲女兒自己打針:沒有誰必須成為英雄】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極其重要

我們贊同無私奉獻,但是新聞媒體的渲染是否容易讓人們將付出理解為理所當然? 11歲的小姑娘自己打針,我們讚揚她的堅強,卻常常忽略這份異於同齡人的堅強來自父母陪伴的缺失,而缺失的陪伴在抗疫大背景下被無限弱化,似乎成為醫警雙職工家庭必須承受的部分——因為你是醫/警,所以你在社會需要你的時候,舍小家、為大家是職業的本分。

【母親視頻教11歲女兒自己打針:沒有誰必須成為英雄】

交警父親坦言難處

我們歌頌像這樣的無數家庭,但是在讚歌背後,又有多少人能看見酸楚和無奈?在成長階段的孩子,最不應該缺少的就是父母的陪伴。無數像這位小姑娘一樣的孩子在抗疫的大環境下被邊緣化,被“醫護人員的家庭成員”這個詞語掩蓋。他們需要的不只是由於做出犧牲而獲得的肯定與安慰,更多需要的是切實的撫慰措施。比如在雙職工家庭實行輪班制上崗,社區或者政府相關人員對有親戚照顧的孩子予以日常關注、對獨自留守在家的孩子進行必要的生活援助和監護等等。

做出這些,不僅有助於前線抗疫的戰士們能心無旁騖且熱情高漲地投身各種行動,還能給孩子幼小的心中留下不那麼苦痛的回憶,這樣在若干年後,孩子們長大開始面對職業選擇時,不會對這類事業單位等工作產生牴觸——因為他們不想將父母陪伴的缺失同樣加在下一代身上。這些細微的工作在經年累月裡產生的收益不僅是在職業印象,更是在國家的人文關懷建設上,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

關注抗疫英雄們背後的小家,也是抗疫的一部分。

【母親視頻教11歲女兒自己打針:沒有誰必須成為英雄】

#實習僧助力職業成長##頭條之星校園計劃##疫情百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