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案例看國資國企改革路徑

從案例看國資國企改革路徑

從案例看國資國企改革路徑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湧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從萬華、濰柴等諸多企業改革發展成功經驗來分析,筆者認為以下四個方面是改革出路之所在。

一、 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須紮實推進。近年來從國資大省山東異軍突起的萬華、濰柴等企業,無一不是混合所有制、股權多元化公司。改革實踐充分證明,混改是一項基礎工程、牽引工程,效果十分明顯。新形勢下實行混改,著力抓好三項重點:一是要引進戰略投資者,而不是財務投資者。緊緊圍繞企業主責主業與發展戰略謀劃混改,堅持“補血、充電、壯骨”,投資方的選擇要注重考察戰略協同性,投資的長期性、可持續性。二是要實現股權多元,更要引入市場機制。股權上的“混”只是形式,機制上的“改”才是本質。要以混改推動經營理念、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的同步轉化,保障非國有資本決策話語權,由外而內激發企業發展活力。三是要開展股權激勵,但不是全員持股。萬華、濰柴、浪潮等山東省內領軍型企業,均開展了股權激勵,特別是核心骨幹成員持股,而且形成了一整套股權管理辦法,如人在崗、股在手,人退出、股留下,避免了在崗人員給退出人員打工的尷尬局面。因此,實施股權激勵,要注意避免“福利化”傾向,防範其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大鍋飯”,著力維護市場化激勵的有效性。

二、 市場化機制改革必須動真碰硬。要做到三個突破。一是要實現人才資源化突破。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必須按市場化方式進行管理。制定市場化的薪酬,進行市場化的激勵,創造市場化的環境,吸引人才成長、創業。二是要實現選人用人市場化突破。下決心根治“能幹、會幹的不讓幹”“管理人員能上不能下”“員工能進不能出”的頑疾,堅持黨管幹部的原則下,在考察選拔國企領導人員的工作中提高“勇於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標準的權重,讓專業型、創新型、擔當型幹部及時走上領導崗位;綜合運用契約化、任期制管理,履職能力評估等多種方式,重點打通“不達標管理人員和員工能下、能出”的渠道,建立人才資源管理市場化機制。三是要實現經營管理專業化突破。堅持“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有意願、有決心、有條件開展職業經理人改革的國有企業,可通過市場化招聘或混改等方式果斷引進經理人(團隊)並授權到位。

三、 薪酬制度改革必須統籌謀劃。有效的薪酬考核制度設計與執行,是打通國企市場化運行機制最後一公里、激發員工動力的最有力武器。新形勢下實施薪酬考核制度改革,需要重點想清楚三個層次的問題:一是“考什麼”。“什麼都考”相當於“什麼都不考”。要樹立鮮明的效益導向,考核必須突出重點,真正聚焦利潤創造、投資回報率、勞動生產率等核心關鍵指標。二是“怎麼考”。考核目標設定必須實用、適用、易用,可借鑑應用廣東“三個不低於”模式,即“投資回報率不得低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盈利能力不得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利潤增長率不得低於本企業前3年平均值”,牢牢把握考核主動權。三是“考到位”。開展薪酬制度改革就必須“來真的”,下決心做到真獎、真罰,全力維護考核的剛性、權威性,薪酬分配必須真正向盈利創效部位、核心骨幹員工傾斜,讓企業領導幹部員工充滿信任、看到希望。

四、 資產證券化改革必須重拳出擊。邁向資產證券化、接軌資本市場,是推動產融結合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的推動力。新形勢下推進國企資產證券化步伐,一是要加快股份制改造,這是前提。通過增資擴股、股權置換、產權轉讓、優先股等多種方式引進戰投,按照上市公司標準重構產權結構,合理確定國有股持股比例,明晰產權關係,打造真正的多元化股份制市場主體。二是要優化產業結構和資產結構,這是基礎。加強企業內部資源整合,以主業為中心打造企業優勢產業與核心優質資產,著力培育優勢產業技術創新力和市場競爭力,提升持續盈利水平,優化企業債務結構,提高資產使用效率,為企業上市和高質量發展築牢基礎。三是要依法規範股東行為,這是保障。切實維護各股東方權益,依據證監會相關規定規範關聯交易、對外投資、兼併重組、擔保借款等各類可能影響企業和股東方利益的行為,按監管部門要求,依法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妥善處理與投資者、媒體及監管部門等各類關係,真正打造成為公開透明、治理規範、靈活高效、效益顯著的市場化主體。

當前,國企改革深水區、窗口期、關鍵階段等多重特點交織疊加,應轉變思維,完成好這一代國資國企人的歷史使命。

一、 以“鏈式思維”推動調整重組。要圍繞產業鏈做文章,推進國有資本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一是提升產業集中度。繼續發力“合併同類項、整合關聯項”,橫向集中堅持打破同類型國有資產在不同企業中的散佈狀態,形成突出的戰略地位和競爭優勢;縱向整合堅持專注於主責主業,通過補鏈、延鏈強身健體,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壯大核心競爭力。二是提升產業融合度。推動主業做專做精、迭代升級,提高主業的質量效益,並以此促使主業的價值鏈條向更高層次躍升,成為區域乃至全國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價值創造的中堅力量。三是提升產業“互聯”度。充分利用工業互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產業智慧化、企業平臺化、應用場景化,以此帶動同業協同、異業集聚,形成多種所有制互聯共生的數字經濟生態圈,併成為其中的產業孵化器、創新加速器,發揮國有企業戰略引領力、品牌引領力。

二、 以“賦能思維”優化治理方式。合理有效的放權授權,劃清治理邊界並向各級治理主體賦能,已成為新時代提高經濟社會治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一是向國資運營平臺賦能——功能迴歸。國資運營公司專司資本運營,不從事具體生產經營,以股權約束為基礎,對國企實施差異化的戰略管控、財務管控、激勵約束和國有資本動態調整;以資本為紐帶,重點在資本保值增值、產業深度轉型、專業化重組、資本運作等方面依法運營,實現國有資本佈局優化、效率效益提升。二是向國企改革基金賦能——專業發力。通過引入股權投資基金參與國企改革,併發揮基金在資源、管理和市場運作方面的優勢,實現國有資本功能放大,企業負債和治理結構優化;通過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有效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資產證券化水平;通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國有資本的優化佈局。三是向經營單元賦能———激發潛力。下決心解決國有企業運行效率普遍較低的問題,全方位保障企業法人財產權和經營自主權,釐清並真正做實國資監管機構的事權清單,全力推動資產經營責任向國有企業轉移,向國有企業內部經營單元轉移,讓在前線看得見炮火、聽得見炮聲的人來做出具體經營事項決定。四是向數字化治理賦能———智慧引領。當前,國資國企治理數字化升級應聚焦效率提升,國有資本的數字化管控平臺側重實時監測與分析預警,國有企業的數字化經營管理平臺側重流程再造和運行協同,匹配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的實際需求,打造符合地方和企業特色的數字化治理模式。

三、 以“靶向思維”提升改革成效。在頂層設計、系統集成的框架內,堅持求真務實,精準定位困擾企業發展的最大“痛點”,靶向發力、牽引擴展,取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一是對準靶心、單點突破。集中優勢兵力、優化資源調配、高效決策行動,對準混改、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改革、薪酬制度改革和資產證券化改革等重點、難點和痛點發力,成熟一個、落地一個,打好殲滅戰。二是複製推廣、多點放量。快速總結樣板經驗,實現在同行業或同類型領域的複製推廣。如在山東的混改實踐中,2016年山鋼集團張鋼鋼鐵混改見效後,2018年在兗礦集團複製推廣成功,隨後兩家獲益的集團公司又各自組織加快混改,混改企業數量和資產佔比快速增長,權屬單位市場化經營機制通過混改廣泛確立。三是總結提升、全面開花。分析總結改革實踐成果,區分不同類型提煉昇華,指導和推動企業全面行動,徹底告別擠牙膏式改革、花架子改革,推動行動綱領真正落到實處,打造出更多具有卓越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國有企業,全面提高新階段國企改革的成效。

來源:人民政協網

從案例看國資國企改革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