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經過戰亂,為什麼西漢能迅速穩固下來,而西晉卻走向衰亡?

青荷書舍


悟空問答,寅哥解惑。問題應該說的是西漢的七王之亂和西晉的八王之亂吧!二者有著天壤之別,當然西漢和西晉會在之後走向不同的方向……

西漢的七王之亂是在漢景帝的削藩政策下引起的一次造反,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諸侯王對抗西漢政權的戰爭,由於漢景帝正確的任用周亞夫為將領,合理的戰術加上西漢雄厚的實力,加上劉濞戰略短視,僅用了3個月七王之亂就被平定,沒有造成大的損失,而且漢景帝藉此機會大大削弱了諸侯王的實力!為西漢政權的穩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西晉的八王之亂則是持續16年,西晉皇帝是有名的白痴司馬衷!還有擅權的皇后賈南風,平叛工作可以說是一塌糊塗,最可怕的是北方的匈奴,羯,氐,羌等少數民族趁機大量內遷,從人口結構上已經超過了原有的漢民族!大量人口的死亡為後來的五胡亂華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環境和土壤!西晉王朝成為短命王朝也就順理成章了!

半小時耕耘換您三分鐘品讀!我是寅哥解惑,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大家的關注!




寅哥解惑


西漢

西漢是秦皇朝後的第一個大一統政權,他之所以能夠迅速的穩固下來在於雖然秦皇朝滅亡了,但是他的大一統已經形成了,有了大一統的基礎,同時呢,西漢繼承了秦朝的大部分制度,而免除了秦朝的嚴苛的徭役,使民心穩定。秦朝之前的徭役已經幫漢朝完成了很多的基礎建設,這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啊……而後西漢初期,西漢與民休息,無為而治,造就了文景之治。也就是給漢武帝積讚了力量,到了漢武帝時期,有了足夠的財力物力人力,同時漢武帝勵精圖治,雄才大略,從而有了漢朝的盛世。

西晉

西晉是三國時期之後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司馬炎在公元265年奪權稱帝,公元280年滅孫吳統一中原,結束了八十年的分裂局面。和西漢相比,西晉是在常年的分裂戰亂之後大一統的,等於是破壞之後重新建設。滅吳之後司馬炎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政策,史稱“太康之治”。但是僅僅十年,司馬炎去世後,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爆發,八王之亂開始了,西晉統治集團力量被消耗殆盡,五胡亂華,中國進入了歷史上最長時期的大動盪時代。

這個出現的原因在於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源於司馬炎的分封諸王之後無力節制,等於是分散了權利。反觀漢武帝,頒佈了推恩令,減少諸侯的封地,削弱諸侯王勢力範圍,加強中央集權。


悠然歲月


我是豆包,很高興和大家共同分享這個問題。

西漢景帝之時,因為漢景帝聽信晁錯的建議進行削藩,乃至於東方的諸侯以吳王劉濞為首群起而叛之,這就是七國之亂;而西晉惠帝時期,圍繞著皇儲和國家權柄問題,引發八王之亂。同樣是諸侯王叛亂但是結局卻大不同。

首先的原因西漢中央政府的強大

楚漢戰爭結束後,劉邦稱帝,本來是要建都洛陽的,後來聽取婁敬的建議,建都長安,而婁敬的根據就是關中的特殊地勢,一旦天下有變退可以守住函谷關和武關,保證關中無憂,進可以直接控制洛陽,掌握天下之中。七國之亂之後,周勃率領漢軍主力直接前進到洛陽,隨後由梁國堵住叛軍前進道路,而周亞夫組織軍隊襲擊叛軍的糧道,結果就是叛軍雖多,但是無奈前進不得,有沒有了糧食,最後失敗,而這一過程僅僅用了3個月。

七國之亂形勢

而西晉的時候就完全不同。當年晉武帝篡魏建晉時一個有利的條件就是曹魏的皇室十分虛弱。於是西晉建立後,他為了西晉王朝的長治久安,就對司馬氏大封諸侯,並授予兵權等,目的是司馬氏的強大,一旦有事就互相照應,防止權臣篡權走曹魏的老路,可是結果的卻導致司馬氏諸王的權力過大,各諸侯王野心開始瘋長,都想問鼎最高權力,同時司馬炎給自己的傻兒子娶了一個醜陋險惡的媳婦賈南風,於是司馬氏諸王和賈南風的後族等彼此爭權奪利,兵革不休,導致八王之亂居然前前後後打了16年。結果生生的將中原之地打爛了。



其次是異族的問題。

西漢劉邦的白登之圍後,西漢政府開始向匈奴送姑娘送錢,來換取和平,然後國內一門心思的修養生意,從漢高祖到漢景帝時期,匈奴與西漢雖然偶爾發生小衝突,但是總體關係還比較好。每年西漢政府給匈奴送的錢,遠遠超過匈奴向漢朝發動戰爭劫掠的利益,所以七國之亂時,雖然聯繫了匈奴,但是匈奴並沒有做出激烈的回應。

白登之圍後漢匈保持了總體的和平

但是西晉的時期的情況就完全不相同了。東漢後期,匈奴再次分裂後,北匈奴被東漢徹底打殘,而南匈奴雖然親漢,但是實力已經大大削弱完全無法在草原應對他們的老對手東胡的打擊,他們要求進入內附,得到允許,於是匈奴等胡人開始進入陝西北部、山西北部等地區,為東漢政府戍邊。而草原上已經被東胡人的鮮卑和烏桓佔領,後來烏桓被曹操幹掉,塞外就成為了鮮卑人天下。曹操時期為了防備內附的匈奴搞事請,曹操將匈奴分成了五部進行管理,但是到了西晉時期,匈奴雖然表面臣服,但是勢力已經有所壯大。“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從東漢後期到西晉時期100多年的時間西晉王朝居然仍舊沒有拆分匈奴人,並將其徹底漢化,這當然是西晉政府的重大失誤。其結果就是八王之亂後,中原空虛,匈奴的大單于劉淵趁勢在太原起兵,並建立漢國,掀起五胡亂華的序幕,後來羯族人、鮮卑人、氐人、羌人紛紛登場,中國近300年最大亂世也終於降臨在華夏大地。

東漢後期的少數民族的南遷

此後“衣冠南渡、中原陸沉”,西晉的士族被迫南遷到江南,來到當年晉武帝滅掉的東吳故地,重建東晉,維繫所謂的華夏正統,苟安於南方。


大東北的小豆包


中國古代社會經歷過大動盪之後,人口和經濟一般都會自然恢復,之所以西漢和西晉呈現出不同的結局,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氣候原因。從東漢中期開始,中國的平均氣溫就在緩慢下降,到魏晉南北朝時降到了最低點。氣溫下降,意味著草原遊牧民族的生計面臨著巨大威脅,於是大規模南遷,深刻改變了長城沿線的民族人口比例,為五胡亂華埋下了禍根。

第二,社會結構原因。西漢繼承了秦朝散沙狀的社會結構,所謂散沙狀,就是以家庭為單位的戶籍人口,全部掌控在政府手中,一旦某家的男丁成年,就要分家過日子,政府通過掌控基層社會人口,擁有穩定的稅收來源。由於社會生產力的進步,一批率先掌握先進生產技術的豪族逐漸崛起,社會貧富開始出現分化,而自耕農為了逃避政府徵稅,也紛紛隱匿於豪族的莊園之中。此消彼長,政府的稅基不斷萎縮,豪族的實力不斷壯大,並開始從經濟領域向政治文化領域滲透,最終演化為士族。兩漢四百年間,劉徹,王莽,劉秀,曹操,諸葛亮,都無法剷除士族這顆毒瘤,本身就出自士族的司馬家,更要代表士族的利益,其後果就是:人才通道堵塞,政府財政枯竭,皇族與士族分享治權。

第三,國防安排原因。如上所述,西晉王朝面臨著財政枯竭和士族奪權兩大隱患,反映在國防安排上,就是解散了大部分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控的常備軍,在邊疆地區依靠南遷的胡人維持邊防,在中原腹地大肆封王以監控士族。皇帝在士族、藩王、胡人三股力量之間維繫著脆弱的平衡,一旦中央政府出現變故,這三股勢力足以把天下攪得天翻地覆。

第四,士族墮落的原因。東漢年間,儒學已經發展得非常精緻,豪族正是通過壟斷了儒學的文化解釋權,進而演化為士族。但東漢末年的動盪,以及魏晉兩朝兩次篡位得國,讓士族的價值觀崩塌,他們不再相信儒學,轉而談玄論道。一部分有良知的士族,感覺無力迴天,躲進山林不問世事。但更多的士族在社會動盪中看到了利益再分配的巨大機會,他們一邊高談闊論,一邊拼命地攫取利益,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極大敗壞了社會道德水準,激化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

第五,西晉皇族的內因。由於前面四個外因,西晉王朝的統治實際上危如累卵。如果遇上一兩個明君,或許可能延緩危機到來的時間。但西晉王朝的開國者司馬炎本身水平就不怎麼高,在繼承人問題上又做出了糟糕的安排,釀成了皇族之間的大亂鬥,給所有外因點燃了內因的導火索,於是危機大爆發,一發不可收拾。


織蓆販履劉皇叔


西漢經過秦末戰亂經濟社會重創,人口銳減,初漢統治者吸取秦朝滅亡教訓推行無為而治,輕徭薄賦,使得漢初社會得到了恢復和發展。而西晉政權卻不是前期統治者平定戰亂奪取來的,是通過一系列的政治鬥爭篡取曹魏政權得來的。對於曹魏滅亡的教訓,西晉顯然不如西漢深刻,西晉更多的注重政治鬥爭。 其次,西漢初期雖有匈奴大肆騷擾內地之舉,但那時的匈奴漢化程度幾乎是零,只是到內地燒殺搶掠,並沒有意識到南下滅亡漢朝佔領整個中原,漢朝雖不敵匈奴,卻堅守長城沿線,使匈奴即使深入中原也不可持久。而西晉錯誤的民族政策,內遷少數民族,引狼入室,卻又無法控制局面,導致少數民族尾大不掉,終成大患,造成了永嘉之亂,衣冠南渡。 再者,漢朝前期從高祖都景帝前期都沒有出現昏君,而西晉晉武帝司馬炎立了一個低能兒做繼承人,可以說是八王之亂的直接原因。雖然西漢也出現了七王之亂,但漢景帝卻不是昏君,知人善任,任用周亞夫兩個月就平定亂局,而八王之亂卻持續數年,給了外族乘虛而入的機會。





絕對一刀


中國歷史上,同樣是地方割據勢力和中央專制皇權的對抗。但是漢朝的平定七國之亂只用3個月就平定了,而晉朝的八王之亂則用了16年,這是為什麼呢? 1 首先從中央政權來比較,大漢朝得國正,有民心。立國已久歷經數帝,隨有波折但是總體政局穩定,皇帝智商在線,決策正確,沒有太大的內耗,國力一直處於上升期。而西晉立國時間短,加上得國不正,有個傻瓜皇帝導致朝局失控,中央亂的一鍋粥,得以穩定下來了,力量也是消耗殆。 2 大漢朝國都位於關中,有關山之險,關內無諸侯,可謂是秦滅六國的翻版,只要不犯錯誤,想輸都難,優勢明顯啊。西晉國都在洛陽,諸侯分局四方,防的這個難防那個。 3 外部勢力。。 西漢初年,大漢諸侯皆較為忠心,無內戰。,匈奴想打,只能面對團結一致的大漢朝,。西晉亂七八糟,同性諸侯個懷異心,實難合力。 4 漢朝體恤民心,行無為之政,政治清明,吏治清明,國民自然擁戴政府。可謂是一旦有事皇帝臣民上下一心共渡難關。(匈奴深有體會,)。西晉正好相反,腐敗,驕橫等,凝聚力極差。


你d感覺


西漢滅亡,主要是因為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制度之間產生了一定的矛盾。就經濟而言是地方豪強開始崛起,削弱了政府對地方的控制,與中央政府爭奪人口、土地、財源。就政治而言是察舉徵辟制度的漏洞擴大導致世家大族把持朝政。這種世族與豪強又互相勾結起來,引發種種社會問題,同時威脅到了皇權。而王莽篡漢既利用了世族的權力,又想要進行體制改革以解決矛盾。

但過分理想化的改革運動把世族豪強和平民百姓通通得罪了,於是有了東漢的建立。

東漢從政治角度講其實是中央政府對世族豪強的妥協。但因為戰亂本身也打擊了世族豪強的力量。實際上社會矛盾是緩和了的。

但因為體制上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當經濟重新得到發展,矛盾就又顯現出來,而這一次由於世族豪強更有力,中央政府更腐敗,更無力解決問題,於是有了漢末三國的大分裂。

分裂時期的曹操、諸葛亮都曾致力於解決世族豪強的問題。但曹操死後曹丕為了稱帝不得不與世族妥協,出了一個九品中正制,而蜀漢實在過於弱小,最終滅亡,導致這種改革成效不彰。

司馬氏能夠統一天下,一來是曹魏打下的基礎,二來是得到了世族豪強的支持,三來是吳蜀各有自己的問題,並沒有在政治上有多少革新,反而把整個國家的政治搞得烏煙瘴氣,其恢復分封制,靠加強宗室權力的方式去防範士族門閥實際上是開歷史的倒車。不滅亡就有鬼了。


小白老師


我們先看一段歷史資料:民失作業,而大饑饉。......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自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食貨志》下面我們找一位同學來說說從這段歷史資料中,你看到了什麼歷史信息?好、從這段歷史資料中,我們瞭解到天下剛剛統一平定,經濟蕭條、到處一片荒涼、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甚至貴族們都很窘迫,皇帝出行都不能乘坐到毛色相同的四匹馬拉的馬車,而高級將領與文官只能坐牛車出行了。那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原因呢?造成這樣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以及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之爭破壞了社會經濟,以致出現了這樣慘敗的景象。在這種殘破的社會經濟下,自高祖劉邦開始,實行了一系列恢復經濟的措施。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具體的恢復經濟的措施有哪些?第一點,輕徭薄賦,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漢文帝就十分重視農業,一度免田租,景帝的時候,確立了漢朝三十稅一的田賦制度;第二點,提倡節儉,統治者以身作則;文景二帝都是以身作則,生平很是節儉;第三點,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刑苛法,如惠帝時期,刑法很少使用。正是這一系列措施的的推行,封建的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也使漢初政權穩固下來。

好,接下來我們看黃老無為思想與文景之治,黃老思想,是中國戰國時的哲學、政治思想流派。尊傳說中的黃帝和老子為創始人,故名。黃老思想作為漢初的統治政策,文帝即位後,即繼續推行與民休息、無為而治的統治政策,這些政策的思想根源是漢初以來風行於世的黃老思想。黃老無為政策的推行,也使得西漢封建統治終於鞏固下來。下面我們來看文景之治這個專有名詞,文景之治,即文景時期,社會安定,國家富裕,人民安居樂業,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我們看下面兩張圖片,左邊的是漢文帝,右邊的是漢景帝,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兩位皇帝一看起來,就覺得是非常和善之人。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漢初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我們還是先看一段歷史資料,這也是《漢書•食貨志》裡面的一段文字:“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還有《資治通鑑》裡面的一句話:“海內安寧,家給人足”。從上述兩則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封建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恢復發展,呈現出一種繁榮富庶、國庫充足的景象。那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西漢時期牛耕和鐵器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同時手工業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尤其紡織業和瓷器製作發達。西漢是中國古代商業非常發達的一個朝代,國家的穩定和交通的發展為商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不僅國內貿易,而且對外貿易也非常發達。通過絲綢之路西漢甚至與古羅馬、印度等國家有間接的貿易關係。西漢文化對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影響深刻,越南、朝鮮、日本等國家都接受西漢文化的影響。我們看左邊這幅壁畫《趙氏孤兒圖》,他不僅顯示了西漢繪畫的風格,同時也折射出西漢繪畫風格的高超。我們看西漢的錢幣,五銖錢,這也是我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右邊這幅畫,我就更能看出西漢封建經濟的繁榮了。


一捧雪玉杯


西漢建立於秦末戰亂之中,經過楚漢相爭,最終打敗項楚,劉邦建立西漢政權。在建立之初,劉邦通過收權,將異姓王剪出除,建立了郡國並行的政權組織,其後呂后和文景二帝通過黃老政策,與民休息,恢復經濟,到漢武帝將儒學作為政治指導的唯一思想,使大一統的局面得以鞏固。在用人上,西漢歷朝都重用人才,從而產生了許多名相良臣,在對外政策上,則實行打擊和懷柔並重的政策,穩固了北方邊疆,使得西漢政權能夠逐漸走向強盛。而西晉的建立,本身就是在東漢晚期士族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實現的,中央權力一直是司馬氏和世家大族共治,所謂“王與馬共天下”,而八王之亂對西晉皇帝統治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使皇權更進一步旁落,這是其一。其二,是西晉皇權的荒淫無能,西晉皇室歷代皇帝不僅無能,而且荒淫無道,沒有形成有影響的治國良策。其三,就是北方胡族的崛起並強大起來,特別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使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逐漸控制整個北方,形成了對西晉王朝的巨大威脅。在西晉滅亡後,北方完全被少數民族政權所控制,東晉只好偏安於江南一隅,國力也迅速衰落,使東晉無法與東漢相提並論。


雲水禪心168808369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偶然性是由不同的歷史人物決定的。如果不是陳勝吳廣起義,秦帝國可能不會那麼快滅亡,如果沒有毛澤東,也可能沒有新中國。西晉的創立者司馬炎也是人中龍鳳,他就是吸取了漢魏滅亡的教訓,為防止外戚和宦官當政,才大封諸侯王,並掌握全國兵權,沒想到白痴兒子被賈后控制,太子被殺,才引起諸王大打出手。很多歷史事件都是隻能猜到相似的開頭,卻有著千差萬別的結尾。我們常說,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而歷史人物往往起到扭轉乾坤,決定歷史走向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