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沙漠玫瑰

 沙漠裡真有玫瑰嗎?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古塞流沙、茫茫戈壁,浩瀚無垠的沙漠風光。空氣乾燥、雨水稀少的沙漠,在歷史上曾被稱為“不毛之地”和“死亡之海”。現代科學考察表明,氣候條件惡劣的沙漠環境裡仍生活有數千種植物,大多為仙人掌科植物和其他多肉植物。這些植物為儲存水分、節約用水都紛紛演化出特殊的結構,比如莖部變得肥厚而多汁。

  然而,蒼涼遼闊的沙漠裡也有一些讓人驚豔的植物,如沙漠玫瑰。沙漠玫瑰,多麼富有詩意、讓人無限遐想的名字。沙漠玫瑰,拉丁名為Adenium obesum,英文名為desert-rose,一語道出了生境,原產地接近沙漠,又因形色皆與玫瑰相似而得名,其為多年生、落葉肉質灌木,根莖肥厚多汁,貯存著大量水分。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沙漠植物溫室有好多仙人掌科帶刺(葉片特化為刺,防止水分流失)的沙漠植物。在人們的印象中,沙漠是荒涼的,沙漠植物是單調的,我想主要原因是由於沙漠植物相對花期短,不同種類的花期差別大,我們大多沒有親眼看見過開花的沙漠植物。

  沙漠玫瑰在沙漠植物溫室的門口熱情地開放著,花苞活像一支支充滿誘惑的口紅,指向天空;花朵喇叭形,有紅色、粉色、白色等不同品種;頂生的花序,三五成叢,花冠筒內有白色柔毛,嬌美無比。沙漠玫瑰在5月份盛花期時滿滿的一樹花,十分搶眼,在廣州除了春節前後短暫的寒冷時光,其餘時間花開綿延不絕,正可謂燦爛似錦、四季花開。

探尋沙漠玫瑰

沙漠玫瑰

  沙漠玫瑰葉子為單葉互生,葉面鋥亮鋥亮的,每次看到發光的革質葉子,就有那種小時候偷穿大人刷得賊亮的皮鞋的愉悅。沙漠玫瑰樹形古樸蒼勁,肉質根莖肥大,有人說像白蘿蔔,有人說像酒瓶。

  沙漠玫瑰花朵新鮮熱辣,莖幹又有種返璞歸真的滄桑感,不按常規出牌,給人一種意想不到的驚喜。總之, 沙漠玫瑰就算沒有開花,興趣也未嘗短少。

探尋沙漠玫瑰

沙漠玫瑰的根莖。圖:盤旋

  沙漠玫瑰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原產撒哈拉地區、南非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及阿拉伯半島等地。沙漠玫瑰長期在酷熱乾燥、風沙肆虐、雨水奇缺的自然環境生活,極耐乾旱,肉質根莖就是它的法寶,在沙漠極為短暫的雨季儲存大量的水分,在乾旱季節再極為節約的使用水資源,它們旺盛的生命力及超強的生存智慧令人驚歎。

  此玫瑰非彼玫瑰

  在《小王子》裡最讓人感動的是主人公對一朵玫瑰花的深情。“甚至他睡著了,那朵玫瑰花的影子,仍像燈光一樣照亮他的生命……” 小王子的玫瑰有刺,為薔薇科薔薇屬的玫瑰;沙漠玫瑰則是一種多肉植物,來自夾竹桃科沙漠玫瑰屬。玫瑰的拉丁名為Rosa rugosa,rosa譯為玫瑰,rugosa意思為“有皺紋的”,玫瑰的葉片多褶皺。明代學者王世懋《學圃雜疏》中記載“玫瑰非奇卉也,然色媚而香,甚旖旎,可食可佩,園林中宜多種。”我國是玫瑰的原產地,有白花單瓣、粉紅單瓣、紫花重瓣等若干品種。俗話說“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玫瑰香氣清而不膩,新鮮的玫瑰用於製茶、蒸制芳香油等,雲南特產鮮花餅中,添加的便是重瓣的玫瑰花。

  沙漠玫瑰是近年引種栽培的觀賞植物,充滿著獨特的魅力。這種植物植株矮小,常用作盆景,栽植時可將部分根莖露出土面,使其虯曲多姿,具有極高的觀賞性。沙漠玫瑰喜乾旱怕積水,盆土要求疏鬆肥沃,具有一定的顆粒性和良好的排水透氣性。

探尋沙漠玫瑰

沙漠玫瑰

  沙漠玫瑰與這個季節盛花的紫蟬、黃蟬有某種神似,都沒有香味,柱頭藏在花冠筒底部,紫蟬(Allamanda blanchetii)、黃蟬(Allamanda schottii)為“空花無蕊”,雌蕊雄蕊均隱藏,沙漠玫瑰雄蕊可見,雌蕊隱藏在冠喉中。它們都來自熱帶植物區系的主要科——夾竹桃科。仔細地觀察一朵花,發現它的小秘密,也是很有趣味的。

  玫瑰是因愛而生的植物,被賦予了太多美好的寓意;沙漠玫瑰亦然,沙漠玫瑰的花語是永恆的愛情。在沙漠這樣的極端生境中生活的典型植物,以及禁得住惡劣環境考驗的情感,似乎更令人神往。


文章來源:探尋沙漠玫瑰----中國科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