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鹤三舞,《金瓶梅》出

野鹤三舞,《金瓶梅》出

—从《续金瓶梅》等探索兰陵笑笑生

野鹤三舞,《金瓶梅》出

一,《金瓶梅词话》作者的泛泛求证

被称为"第一奇书"的《金瓶梅》抄本,自明万历二十四年流传以来,即对《金瓶梅》作者开始猜测,直至万历四十五年苏州首刻本《金瓶梅词话》,才署作者名兰陵笑笑生。首刻本发行后,对真正作者探讨更多。屠本畯万历三十六年编《山林经济籍》载,王世贞家中曾有《金瓶梅词话》全套抄本。万历年末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又记自己抄有全本及苏州首刻本情况,怀疑王世贞即是兰陵笑笑生。之后,宋起凤康熙十二年《稗说》,清初《玉娇梨缘起》也均指王世贞为兰陵笑笑生,几乎成为定论。上世纪30年代后,此论先后遭鲁迅,吴晗和郑振铎等人抨击。1979年,朱星发表《金瓶梅作者究竟是谁?》,重提王世贞说。并列出王世贞是嘉靖大名士,写小说,有能力有时间,熟悉官场,信佛好酒色,熟悉山东方言等十大理由,之后又有黄霖和徐朔方提出商榷。2000年初,又有黄霖首倡屠隆说,因为《金瓶梅》引用屠隆两首诗,屠隆祖籍武进即古兰陵,信佛沉湎酒色,并且拥有手抄本等。此外,还有李开先说,徐渭说,王稚登说,蔡荣名说,赵南星说,李渔说,卢楠说,冯梦龙说等64人之多。主要理由不外乎或山东兰陵,江苏古兰陵人,或小说戏曲家,或嘉靖大名士,或信佛喜酒色等等。

二,《金瓶梅词话》作者为丁维宁的论证

野鹤三舞,《金瓶梅》出

(1) 董其昌致丁惟宁信的求证

1987年,诸城张清吉研究丁耀亢《醒世姻缘》时,

在诸城档案馆陈旧破碎的书画中,发现一封丁氏后人抄于同治五年的书信,出于兴趣便抄录下来。1990年参加南京市举办的海峡两岸明清小说研讨会时,才知"弄珠客"为董其昌。首版《金瓶梅词话》作序的称"东吴弄珠客"。南京会上,他首次披露了"弄珠客思白"(董其昌)写给"侍御公"(丁维宁)的信件抄件,引起与会者兴趣,纷纷传抄。1998年张清吉在《东岳论坛》发表《金瓶梅作者丁维宁考》一文,介绍这一发现,据此提出《金瓶梅》作者为诸城丁维宁观点。 该信写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四月十五日。与万历四十五年苏州首刊《金瓶梅词话》序言作者"东吴弄珠客"是否为一人?在国内引发讨论。因为次信署名"弄珠客思白",与首版《金瓶梅词话》序作者"东吴弄珠客"不完全相同,少"东吴"二字,多"思白"二字,且是清代同治五年抄件等原因,遭到坚持屠隆说的黄霖和陈诏全面否定,再无人提及。该信抄稿如下:

"侍御公帷下:京师嗟阔,斗转数匝。邮筒相问,共觞梦求,痛何以堪?退休山林,羲皇是敦,而虞卿焦尾之效邃,吾之知之也。公之奇书,楚人椟中之物,郑人岂识之哉?思白咏诵,契杜樊川所云'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也。嘱余固篋懔从命,无敢少违也。帛轴二,歙砚一,湘管各一遗公,驿邮至否?

金阊(金阊在苏州,笔者注)望意系。

顿首

弄珠客思白上

丙午清和望日"

那么,这个弄珠客思白是谁?弄珠客思白就是以书画名重天下的董其昌。收信人侍御公即是做过巡按御史的丁维宁。从董其昌信中,可能是丁维宁通过邮筒寄给董其昌《金瓶梅词话》上半部,并嘱咐密藏书柜(固篋),不要让他人看见。董其昌回信,谨遵嘱咐,未敢示人(楚人椟中物,郑人岂识之哉?)。另对《金瓶梅词话》称为奇书,读之犹如杜牧写作推敲五言诗一样弄珠玑。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祖籍山东莱阳。万历十七年登进士,即与丁维宁交往过密。董其昌岁小丁维宁13岁,但其才名冠江南,深得丁维宁器重。丁威宁于万历十七年受冤辞官归里后,在诸城组织"东武西社"前 ,曾经赴"云间"看望并邀请他入社,董其昌欣然赴诸城。"东武西社"八人中,七人为诸城,外地一人即董其昌。西社成员,嘉靖四十年进士陈烨在《东武西社八友歌》中,盛赞赞董其昌为"董生文学已升堂,志高不乐游邑庠,云间孤鹤难颉颃。";盛赞丁维宁为"聪明才隽丁足当,琴弹伯牙字钟王,蔚如威风云间翔。"另外,诸城还藏有董其昌为丁维宁父亲丁纯等九老所绘《诸城九老刻石图像》,丁董交际渊源很深。丁维宁五子丁耀亢中秀才后,整理父亲给自己讲课内容,编成《天史》10卷,"负笈云间",请求世叔董其昌审定。董其昌很高兴老友五子"少负奇才",不但认真审定,并欣然为之作序。

对于黄霖,陈诏对"董其昌致丁维宁信"同治抄本的怀疑和否定,2000年山东五莲县举办国际《金瓶梅》研讨会上,河北建筑科技学院杨国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肯定该信的真实性和文献性,赞同《金瓶梅》作者为丁维宁。

2001年3月,杨国玉所撰《金瓶梅研究新起点—"弄珠客思白"致丁维宁书札辩证》,发表于河北建筑学院院刊上,作出详细而肯定的论述。认为董其昌写给丁维宁的信是《金瓶梅词话》作者研究的重要证据,是一个新起点。不应该怀疑和否定该信的文献价值,并论证了此信的真实性。杨国玉先生此文,为丁维宁说消除了杂音,研究者多集中于此,逐渐围绕丁维宁说开展研究。

2006年,隶属《人民出版社》的《东方出版社》出版《金瓶梅传奇—兰陵笑笑生秘史》一书,作者为即墨人作家房文斋先生。他认为丁纯先作《恶豪传》,后其子丁惟宁改作《金瓶梅》。笔者未读此书,不知其所据出处。

(二)《金瓶梅词话》抄本源头的求证

《金瓶梅》分"词话本"和"说散本"两种。词话本初刻于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所谓说散本,是指明崇祯年间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和清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的《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即张竹坡批评本。《金瓶梅》的流传,在万历四十五年首刻本之前,是以手抄本形式在文人和士大夫之间流传,范围不大,人数也不多。重点区域有苏州,诸城,北京,麻城,公安,金坛,嘉兴等。收藏阅读传抄本部分或全部的主要有董其昌,王世贞,王稚登,邱志充,徐阶,袁宏道,袁中道,沈德符,冯梦龙,刘承禧,王肯堂,屠本畯,谢肇淛,文在兹等十余人。

这些人谁先得到手抄本,难以全部理清。最先传播的是谁?根据明代文人笔记,书信和文献记载,恰恰是信誓旦旦答应丁维宁"固篋",不传喜好声色"郑人"的董其昌。好在他从未透露丁维宁就是笑笑生。

最早透露《金瓶梅》抄本传播信息的是袁宏道。万历二十四年,袁宏道任吴县令时,给时任湖广提学副使的董其昌写过一封信:问董其昌《金瓶梅词话》"从何而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牧生《七发》多矣。后段在何处?抄竟当与何处倒换?幸一得示。"后来其弟袁中道也从而抄之。袁中道自己曾经单独拜会董其昌,董其昌谈了对金瓶梅的看法,说准备将其烧掉。袁中道并未求得下半部。董其昌是否拥有完整抄本,不得而知,但袁氏兄弟均未从董其昌处得到下半部。

袁宏道又借于谢肇淛,谢编《五杂俎》中提及。王肯堂与董其昌同为万历十七年进士,也同为翰林,拥有抄本与袁宏道同,应该抄自董其昌。但王肯堂声称是自己高价购买。

屠本畯万历三十六年编《山林经济籍》记载,王世贞家中藏有全本《金瓶梅》,王称已散失,不予示人。王世贞曾任青州兵备副使,到诸城访问过丁维宁,二人惺惺相惜,诗酒唱酬。王家全本《金瓶梅》,应该得自丁维宁,声称丢失不外传。王世贞藏本既全又好,但从未让人传抄。这也是王世贞守信用的表现,也是后人疑其为《金瓶梅》作者的主要原因。

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记自己抄录《金瓶梅》全书及刊印过程:丙午(万历三十四年)在北京遇袁宏道,索求全本。袁告诉他麻城刘承禧家中有全本,是从其妻家中(徐阶家)获得。三年后,袁中道入京应试,带有全本,因此借抄。冯梦龙见到后十分惊喜,怂恿刻印。沈德符认为书中多写淫荡事,担心坏人心术,遂"固篋"而不予刻印。后来有人在苏州印刷。沈德符批评首刻本《金瓶梅词话》中"第53—57回,原缺少,是吴中陋儒补加而成。"无论肤浅鄙俚,时作吴语,前后血脉绝不贯串。一见知其赝作矣。"

至于徐阶家中所藏全本,有人推测是董其昌处所得,因为董徐同为松江华亭人,且董父遭陷害时,徐阶曾大力营救。

王稚登所有抄本,应该与他跟丁维宁密切关系有关,他是布衣山人中的佼佼者,领袖江南30余年,丁维宁死后所建九仙山"柱史丁公祠"正堂"羲皇上人"隶书匾额题字。侧壁則刻其《赠丁道枢九仙五莲胜概遥寄小诗一首》诗中不称侍御公,而称道枢。源于《庄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不仕的王稚登对辞官归隐山林的丁维宁,视为不二之才,是道中之枢,无人并列。王丁二人相知深刻如此。王稚登藏本不闻传抄于他人,也是一诺千金。

诸城邱志充所藏本,应该是全本。谢肇淛藏本无后半部,亲来诸城拜会邱志充,完成全本。谢肇淛《金瓶梅跋》中,记载,"余于袁中郎(袁宏道)得其十三,于邱诸城得其十五"。并未提及丁维宁,而主持《诸城县志》编纂的丁维宁,

为何在《诸城县志》中收录谢肇淛万历三十一年在诸城写下的《秋日客诸城同荩伯王明府登超然台》诗。谢肇淛《金瓶梅词话跋》中也只提到下半部得自邱诸城。邱志充当年才中举人,故称邱诸城。后第进士,官至山西布政使。谢肇淛来诸城时丁维宁尚在世,但跋中绝口不提。丁邱两家是世代通好,且为姻亲关系。邱志充母亲和伯母是亲姊妹,都是丁维宁叔父丁䌽(前溪)的女儿。论辈分,邱志充是丁维宁的外甥。而邱志充祖父南京吏部尚书,太子太保邱橓又是丁维宁的业师。丁维宁孙女和曾孙女也分别嫁入邱家。未经丁维宁许可,邱志充不敢传于谢肇淛。可见丁惟宁在世时 ,封闭很严。万历中,最早拥有《金瓶梅词话》手抄本的十多人中,自丁维宁传出的仅有董其昌,王世贞,王稚登和邱志充4人。

总之,最初得到丁维宁手抄本的4人中,只有董其昌传播最多,二传三传等总人数为8人。王世贞,王稚登未闻传于他人,邱志充也仅传谢肇淛下半部。其余人手中,或是再次扩散而得。

三,《金瓶梅》序跋中的求证

明万历四十五(1617)苏州首刻《金瓶梅词话》,董其昌以"东吴弄珠客"名义作序。董其昌对《金瓶梅词话》刻印后的社会影响作了充分估计,提前打了预防针。序文开篇《金瓶梅词话》,淫书也。但非"宣欲导淫之书"。之所以大肆铺陈西门庆与妻妾淫糜放荡的生活场景,目的在于以淫戒世。"然作者亦自有意,盖为世戒,非为淫而淫,而在于以淫戒世也。"在作者笔下,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春梅等,皆不得善终。均系因果报应,"令人读之汗下"。对该书大量性描写,序者担心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与作者本旨相违的消极影响。他列举《金瓶梅词话》读者的4种类型和心态:"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对作者,作品有着深刻了解的董其昌,以作者本旨谆谆告诫读者,要以《金瓶梅》人物 为自身镜鉴,"勿为西门庆之后车也。"董其昌这些观点,早在万历二十六年前,袁中道从哥哥袁宏道抄得《金瓶梅》前半部后拜会他时,即对袁中道讲过,并说准备将此书烧毁,目的是不再让袁中道索抄,也许另有矫情的一面。事实上,董其昌不仅没有烧毁自己抄本,还是唯一为苏州首刻奇书《金瓶梅》作序者。为首刻《金瓶梅》作跋者则是谢肇淛(同浙),记述了《金瓶梅》手抄本索求过程,但只承认从邱诸城(邱志充)得下半部,至于会见真正作者丁维宁,及《诸城县志》收录其诗等,一字不提。

苏州首刻后,各地不断翻刻,但保留下来的很少。1931年,在山西介休发现《新刻金瓶梅词话》一本,序言中增加"欣欣子序"一篇,后跋增加"廿公"一篇。此版与首刻内容相同,应是各地翻刻之一。此类版本,现在日本保存两本。但从增加序言作者,跋语作者分析,此版应该由丁耀亢等主持。新刻时间应该在丁耀亢跟随钟羽正读书期间。所谓"欣欣子",即是青州人钟羽正,曽官至尚书,丁钟两家为世交,丁维宁死后,钟羽正为其五子丁耀亢授业老师。

作跋的"廿公",如何解?笔者认为:"廿"字即二十,是"二世"谐音,是丁维宁二世之意。顺治年间丁耀亢《续金瓶梅》第62回解释时仙鹤三次转世时,又把叔祖父丁䌽列为第一世,父亲丁维宁列为第二世,把自己列为第三世(个中原因,后面专题叙述)。

四,九仙山"柱史丁公祠"中的求证

野鹤三舞,《金瓶梅》出

万历三十九年(1611)丁维宁去世,年69岁。万历四十年(1612)长子丁耀斗在九仙山阳丁维宁别墅旁建"柱史丁公祠",全部为石材构筑,坐北朝南,一门两窗三间,石室东西长9.13米,南北宽5.15米。室内三面墙壁除刻丁维宁《山中即事》诗4首外,正北居中墙上有一石匾,刻"羲皇上人"4个隶书大字,末钤"太原王稚登"印。西侧原刻诸城人王化贞诗一首和署名"海上后学乔师稷拜书"诗一首。后被人为磨去,仅留少量残字。房文斋先生以为是康熙四年搜查丁耀亢《续金瓶梅》家前,丁耀亢自行磨掉。

但笔者认为,可能是王化贞天启年间任辽东巡抚时,与熊廷弼督抚不和,损兵折将丢失广宁获罪,熊被杀。王化贞叛东林党转投魏忠贤得以不死,拖至崇祯五年才伏法。后来又在石祠内重刻乔师稷诗而未刻王化贞诗是证。重刻乔师稷笔同原刻:

旧掌乌台绣斧寒,高风于今画图看。

扶将鸠仗闲骢马,披得羊裘挂豸冠。

华表不归丁令鹤,东武空说九仙峦。

已知世德清如水,玉树森森秀可餐。

原刻王化贞悼念丁维宁诗也很值得玩味,此人带兵打仗不行,诗却写得不错。补录如下:

仙人乘鹤五云中,华表归来息此宫。

烟横野岫闲清昼,花落空庭任晚风。

犹有姓名传太史,可能仗履对青峰。

千秋俎豆人如在,不与平泉金品同。

万历四十二年,丁耀斗又在石祠外建"仰止坊"一座,高三丈余。坊柱楹联为

"一咏一觞暢百年之逸兴; 无伐无剪绵千载之遐思。"

坊额背面刻"山高水长","赐进士中宪大夫,湖广副使,前巡按直隶监察御史丁公,讳惟宁字少滨主人题。万万三十八年孟冬吉旦,不肖男耀斗述。"

说明早在丁惟宁生前即筹划好,并自己书写好。个中含义深刻,对后世如何评价自己及《金瓶梅》早有预料,其写淫旨在戒世。告诫子孙继承正道职业。在石室内刻《山中即事》4首诗,说得很清楚:

"儿童只可绍先业,玄白何须拟解嘲?

信步闲吟聊寄兴,拙夫翻笑苦推敲。"

另一首则忆短暂辉煌后闲居,而声称自己写书也可领就一片惊天动地的不世云烟,死后化仙鹤,往返天地之间,雄风犹在:

"鳳翔高骞侍从班,羽仪方仰忽投闲。

削成丘壑疑天外,领就烟霞出世间。

永誉自了高月旦,神游从此托仙山。

独发千里瞻依在,遥见云头鹤往还。

野鹤三舞,《金瓶梅》出

总之,不论是丁维宁自己,还是其他朋友后学,似乎都在暗示丁维宁是《金瓶梅》作者。但丁维宁对《金瓶梅》此作信心满满,以"削成壑疑天外,领就烟霞出世间"自豪。

五,丁耀亢《续金瓶梅》中的求证

明末清初《金瓶梅词话》广为传播,在赞扬声中,也有不少污骂之声,称其为"宣欲导淫"至淫书。丁耀亢出于替父亲摆脱恶名等考量,借朝廷颁布《太上感应篇》之际,编写《续金瓶梅》64回。以从前世淫荡,转世报应角度,写了《金瓶梅》主要人物转世后的悲惨报应。为避免再次沦为"淫书"恶名,在书中生生增加了许多因果报应的说教,其艺术性自然不能与《金瓶梅词话》并论,至多算是急就篇。

丁耀亢尽管处处小心,但还是被仇敌诸城县和信阳盐场等官员找出毛病,将其以小说反清名义解押北京刑部大牢。好在之前丁耀亢在京城内任鑲白旗,鑲红旗做过5年教习,京郊做过5年教谕,与京中官员关系密切。也多亏龚鼎孳,傅掌雷两位尚书极力开脱,坐牢120天放归。但朝廷下令全国焚毁《续金瓶梅》。清代康熙四年满文档案中,记载丁耀亢自供读父亲《金瓶梅》,为宣扬因果报应等而撰《续金瓶梅》,后来又写诗中悔恨不听母亲言,误读父书招灾。

丁耀亢于清顺治十六年七月结束容城教谕之职,升任福建惠安知县。次年携《续金瓶梅》手稿南下赴任。途中游苏州探望好友,到杭州开印《续金瓶梅》。四月在杭州向朝廷辞去惠安知县一职,是年63岁。安心与李渔,王渔洋等人诗酒唱酬。并以"西湖鸥吏惠安令琅琊丁耀亢"名义写《续金瓶梅》自序,即《太上感应篇阴阳无字解序》。

野鹤三舞,《金瓶梅》出

丁耀亢对其父丁维宁著作《金瓶梅词话》,在《新刻金瓶梅词话》跋语中即以"世庙一鉅公",暗示作者为嘉靖时一巨公,由于"鉅"字,引发多数金学研究者误为其祖父丁纯初稿。丁纯虽然任过河北鉅鹿训导和长垣教谕,但品级太低,不足称为 巨公。况且丁纯任职未满,恰逢其子丁维宁奉旨巡按直隶,父子必须回避。朝廷赐丁纯以御史品级退职,回避丁维宁巡按京畿。由此许多研究者以"鉅鹿教谕"或《恶豪传》扯上丁纯为第一作者,似乎不妥。

丁耀亢在《续金瓶梅》第62回"活阎罗判尽前身,死神仙算知来世"中大肆铺陈"仙鹤三降尘寰",进一步暗示谁是《金瓶梅词话》作者。在前几回讲述淫荡诸人落得悲惨下场后,再讲仙家因果相传的仙鹤转世。

第一代仙鹤:东汉时辽东三韩野鹤县华表庄出了个神仙丁令威,学道在外久不归家。晋末,南北朝大乱,辽宁为乌桓所据。杀亡过半,人烟稀少。忽然三丈多高的华表石柱之上,落下一只朱顶雪衣的仙鹤,终日不去。引得左近人们观看。他也飞不起,俗子村夫将砖石弓箭去伤他,他安然不动。那些砖石弓箭也不能近他,人人敬他是仙人托化來此度人。到八月中秋深夜子时,长唉一声化为道人,歌曰:

"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

城郭如旧人民非,何不学仙家累累。"

并向街头大叫"五百年后我在西湖坐化"。

第二代仙鹤:南宋孝宗末年临安西湖有一匠人善于锻铁,自称为丁野鹤。弃家修行至六十三岁。在吴山顶结一茅庵,自称紫阳道人。庵门外有一铁鹤,时有群儿相戏,说谁能让铁鹤飞去就是神仙。丁道人说,我要他先飞,我自能骑去。说罢一挥手,铁鹤立即起舞,在空中回旋不去。丁道人却向庵中沐浴毕,留诗曰:

"懒散六十三,妙用无人识。

顺逆两相忘,虚空其常寂。"

书毕,盘足而化。群儿却见丁道人骑鹤过江去了。此今紫阳庵有丁仙塑像,留下遗言:"五百年后,又有一人,名丁野鹤,是我后身,来此相访。"

第三代仙鹤:后至明末,果有东海一人名姓相同,来此罢官而去,也自称紫阳道人。诗曰:

"坐见前身与后身,身身相见已成尘。

已知华表空留诗,何待西湖始问津。

丁崮松风终是梦,令威鹤背未为真。

还如葛井寻圆泽,五百年来共一人。"

野鹤三舞,《金瓶梅》出

关于丁耀亢三代仙鹤指向谁? 笔者认为,丁耀亢所言三代仙鹤,不过是借《搜神后记》中丁令威故事演绎。真实历史上,丁惟宁叔父丁䌽流放辽阳两年。许多金学研究者不了解此段历史,把第一代辽阳转世的仙鹤,或误为丁纯,或误为丁惟宁。还有人指出《金瓶梅词话》中的西门庆,有双重性格,并与丁维宁都属虎,推测西门庆形象有着丁维宁自己的影子。这些意见忽视丁䌽也属虎,丁䌽与丁维宁叔侄虽然同属虎,但相差12岁。如果说西门庆有着丁维宁的影子,倒不如说西门庆有丁䌽的影子靠谱。丁维宁叔父丁䌽,在主城县一带是名人,既是豪富又是侠客,还风流倜傥。民间的名气很大,流传故事也很多。蒲松龄《聊斋》中的《丁前溪》因一饭之德而厚报的故事,即丁䌽,号前溪。丁䌽少孤,极贫,全赖母亲将其兄弟二人拉扯大。之后发达富甲一方。幼年读书少,但他聪明,所作小令坦言率真,深受大众喜爱,民间广为传诵,有小令集传世。今人谢伯阳《全明散曲》收集丁前溪父子小令136首,其中丁䌽68首。其中不少描写与妓女嬉闹,代妓女写艳词,携妓女赴琅琊台调戏小和尚等小令。

丁氏祖上丁兴,湖北武昌人,靠一杆铁枪随朱元璋打天下成为将军。后世移居江苏海州,一支分居日照(丁肇中祖上) ,一支移居诸城南乡天台山丁家大村(今属黄岛区大村镇),后又有一支自大村移居黄县(丁佛言祖上)。

大村丁氏早年多尚武,丁䌽伯父,丁维宁祖父丁珍治孙武,好《司马法》,以秀才备陈防倭策而改右列积功,为登州镇总兵。丁䌽好武任侠,打抱不平,干涉诉讼。某年,青州府新上任一位年轻知府,丁䌽与表弟设局诉讼,戏弄年轻知府。后来御史行台上门询问,他却跑路拒见。御史收集他证据,如家不足千顷田而挂千顷牌,假打官司戏弄知府,纵子与来诸城京官武将比试中削掉武将耳朵,讥讽时政,慕郭解为人等罪,流放辽阳。一方富豪流放苦寒之地,备受煎熬,小令中存6首流放词。后来其兄丁纬着儿子扮作行医赴辽阳救回。

丁䌽为人恃富而骄,恃才而傲,老百姓喜欢,官府讨厌。经此番辽阳流放,财富大打折扣,人也乖巧了。并搬出九局的西南庄,携一子去重罗山居住。西南庄,西门庆,属虎富豪等,也许在塑造西门庆这个文学形象时有所参考而已,西门庆形象不是照搬丁䌽,更不是来自丁维宁自身。丁䌽后裔一门三进士,名声远播。其外甥邱志充官山西布政使。第一代仙鹤,不过是丁耀亢顺便提及叔祖父而已,并非其父丁维宁其祖丁纯到过辽阳。

谁是第二代仙鹤,自然是丁维宁。《金瓶梅词话》手抄本在苏杭一带,流传最早,丁江南朋友董其昌,王稚登等多在江南,看望朋友,听一下评论也是情理中事,但不见记载。倒是丁维宁之子丁耀亢多次往返苏杭。顺治十七年年赴任惠安时,留居杭州1年,并在杭州书辞去惠安县令。还在杭州租借住宅。自十七年正月住至十八年年正月,印完《续金瓶梅》后才携书离开。《续金瓶梅》第62回所记锻铁匠人转化成仙,无非再次歌颂其父丁维宁不畏权贵的铁汉形象。丁维宁身材伟岸,面红色,不苟言笑,威风凛凛。蒙冤夺职,降级使用,辞归林泉时才四十多岁。24岁任县令,不足40 升至中宪大夫,可谓一路高歌。一次蒙冤,便甩手而去。非倔犟铁匠莫属,如换作丁耀亢则会忍隐等待。

第三次仙鹤转世,必然是丁耀亢。不听母亲言,续书《金瓶梅》招致灾祸,海岱之才埋没全怪自己。丁耀亢弱冠中秀才,三次乡试不中,皆因痴迷诗歌戏曲和小说,厌倦科考时艺所致。儿子和弟弟都中过乡试副榜,自己还在乡试中。清代定鼎后,援例给他空头贡生待遇。不甘于埋头乡里,赴京投靠朋友谋职。经过5年旗军教习,5年京郊教谕后,才升为县令,年已63岁。索然辞去不赴任。丁氏父子两代,不计仕途,醉心文艺,为后人留下华丽篇章,贡献多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