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武松见了潘金莲后,为何前后三次低头?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不知道这句外国诗句适不适合武二郎的心境。

如果非要一句中国人的诗句来形容的话,我觉得还是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比较契合武松三次面对潘金莲时的状态。虽然,对于一位硬汉来说,他不会有如女子样的水莲花般的娇羞。


《金瓶梅》中武松见了潘金莲后,为何前后三次低头?


武松,不论是在《水浒传》中,还是在《金瓶梅》里,都是狠且狂的代名词。难道,他的内心就没有柔软的一面吗?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在自己的嫂子面前,他在一开始表现出来的,是一位不谙世事少年独有的心态。

在一位纯真的人,亲情有的时候就等同于爱情,而爱情却不是欲望的代名词。武松渴望着一个安定而又踏实的港湾,而在哥哥与嫂嫂的住处,他确实也找到了这一所在。


《金瓶梅》中武松见了潘金莲后,为何前后三次低头?


武松的三次低头,也许是一种默认,更是一种退让。在他心中,只要那层窗户纸没有被捅破,他们三人之间是可以相安无事的,他肯定有欲望,但他的欲望发泄绝不是自己的亲人,说的文雅一点,那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想法,对于武松来讲,是有些龌龊的。而说的庸俗一点,大众的阅读心理,其实很多程度上,武松被“好玩不如嫂子”这样的世俗心态所驱使着,低下了头,他想用自己的低头,忏悔和回避,甚至否决自己的有关伦理层面的妄想。


《金瓶梅》中武松见了潘金莲后,为何前后三次低头?


一个男人,面对一头猛虎的进攻,可以与它殊死搏斗。而一个男人,面对一个女人的挑逗,他却在步步退缩。

武松的低头是表面上的下意识动作,更是内心深处的心里斗争。


《金瓶梅》中武松见了潘金莲后,为何前后三次低头?


《金瓶梅》是大俗的,又是大雅的。在那个充满情欲的世界里,只有武松把自己摆到了一个完人的高度,其实这是一种煎熬。我们有的时候会纠结,他在对潘金莲起杀意的一刹那,为啥会扒下她的衣襟,面对一个女人粉嫩的胸膛,他在手起刀落时,有没有一点点私心杂念。

我觉得,武松是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