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訊通:5G+IOT按下加速鍵,從成本到應用條件正在成熟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晶晶)ELEXCON國際電子展於2020年9月9日-11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新館)盛大舉行。本屆展會聚焦5G、人工智能、物聯網、國產半導體等諸多熱門前沿應用。電子發燒友網作為ELEXCON電子展官方合作媒體,對諸位半導體業界的企業和專家進行了《乘風破浪,強國芯對話》的視頻直播採訪。在接受電子發燒友網獨家專訪時,芯訊通無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產品中心總經理鄧乾懷錶示,儘管疫情對行業帶來了一些衝擊,但是5G+IOT的發展機遇就在眼前,芯訊通正在積極佈局,抓緊推出新產品,激流通進。


芯訊通:5G+IOT按下加速鍵,從成本到應用條件正在成熟

左:電子發燒友網主編黃晶晶

右:芯訊通無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產品中心總經理鄧乾懷


觀察今年上半年物聯網模組廠商的表現,我們發現兩個現象,一是許多模組廠商的上半年營收和利潤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了下滑的情況;二是儘管業績同比有所下降,但各家又在加大研發投入。能否請您談談今年上半年物聯網模組市場的一些情況,以及對這兩個現象有何看法?

鄧乾懷:由於疫情的影響,整個行業也的確受到了一些衝擊。國內的影響不大,國內有些行業,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都有增長,比如網通CPE,筆電雲辦公,AGC無人物流小車等。海外的交付受到疫情影響比較大。例如東京奧運會、迪拜世博會都未如期舉辦,相關配套的物聯網項目都已延後。但是遲到不等於不到,這個階段更加需要每個企業集中精力修煉內功。另外今年在物聯網通信行業,也有很多重大改革,例如5G開始正式商用,R16標準正式凍結,NB開始融入5G標準,2G、3G退網正式提上日程,中速市場Cat1的迅速崛起,這每一個改變都對我們處於物聯網產業的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在這個時候放鬆新產品的研發,無疑企業發展的道路會越走越窄。如果不想被市場淘汰,就必須激流勇進。市場訊息萬變,每個企業必須要有敏銳的預判能力和深厚的技術儲備,否則每一個變化帶來的都是滅頂之災。



而且通信模組產品的開發週期較長,從立項到上市一般都要經歷3到6個月左右的時間,就目前的5G產品來說,技術要求更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產品週期也更長,對於模組廠商的研發儲備,都是很大的考驗。目前國內模組企業的競爭非常激烈,要想從中脫穎而出,則更需要在產品上下足功夫,提升產品佈局的廣度、深度和性價比,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今年以來,5G和CAT.1在物聯網行業加速推進,各家模組廠商都在發力。芯訊通在這兩類模組上有哪些產品特色?

鄧乾懷:芯訊通一直都走在技術迭代的前沿,2019年2月投入5G產品研發,並於2019年6月28日在MWC亞洲通信展期間展出5G模組SIM8200EA-M2,並率先完成了全球主流運營商的實網測試。隨後又推出採用LGA封裝的SIM8200G以及支持毫米波的產品SIM8300G-M2。又在今年7月底推出了全球最小尺寸的5G模組SIM8202G-M2。30*42mm的封裝尺寸,和上一代主流的LTE cat4及cat6 m.2封裝的主流模塊尺寸一致,客戶端可以無縫切換,適用於筆電、視頻直播盒,高清視頻設備等需求。目前已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京東方、酷派等行業夥伴,在無人機、大視頻、機器人以及CPE、筆電等5G領域展開了深度合作,完成了一系列解決方案的商用落地。


芯訊通也是最早推出Cat1模組的企業之一。早在2016年,芯訊通就已經推出了Cat.1模組-SIM7500系列,SIM7500系列有覆蓋全球的多個細分區域的版本,已完成了全球主流運營商認證,出貨量已達百萬級,產品應用行業主要集中在工業網關、追蹤器、工業表計和公網對講等,今年芯訊通基於國產平臺快速推出了性價比更優的Cat.1模組隊列:A7600C1和A7670系列,並在上半年即完成大規模商用出貨。
5G模組方面,針對R16標準的5G模組,芯訊通有什麼計劃?R16標準5G模組將帶來怎樣更好的應用體驗?

鄧乾懷:R16相比於R15,主要在eMBB功能增強、C-V2X增強、uRLLC增強功能等方面進一步做了優化,根據以往經驗,R16標準凍結後半年左右會有芯片平臺推出,相應的模組產品再往後順延半年左右,按照這個進度,芯訊通支持R16的5G模組預計在明年6月份左右推出。R16標準除了eMBB增強外,最重要的是低時延和高可靠性進一步增強,這部分會在自動駕駛,工業互聯等對實時性要求更高的行業帶來更好的體驗。

我們知道5G模組現在的成本還挺高的,這是否造成了一些推廣難題?有哪些行業是真正開始應用落地了?在5G模組降成本問題上,芯訊通有哪些考量?據悉貴司也在計劃與中國芯廠商的合作,這方面有哪些進展呢?


鄧乾懷:應該說成本高和行業推廣難度大相關性比較大,從實際市場應用情況看,5G模組目前已經實現小批量或者規模商用的的應用主要為CPE、工業網關筆電,無人機和機器人。

談到5G模組的成本,規模化效應形成之前,產品成本一定是居高不小的,產品成本居高不下,反過來會造成一定的推廣難度,如何破局呢?我覺得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優化設計和生產流程來降本,但這部分降本比例有限,因為平臺套片成本佔比太大,而平臺套片成本,需要出貨量的累積,5G模組產品在垂直行業的最終商用落地,是需要最終客戶能認可5G模組帶來的價值,這部分5G模組的大帶寬和低時延在實際應用中得到真正體現,比如視頻直播盒,一個5G模組可以代替之前的3~4個4G模組,又比如在自動駕駛和工業互聯場景中,小於10ms的控制面時延,相比之前的50ms左右的4G控制面時延,實時性有了質的飛躍。

只有這些5G特性得到行業的認可,才能實質性的推動5G模組產品的大規模商用,從而降低5G模組成本,另外,芯訊通也在考慮5G國產平臺,我們和幾家相關的芯片平臺廠商都在洽談戰略合作,近期很快就會有最新的合作產品發佈。敬請期待。


CAT.1模組方面,其實也面臨著價格和應用兩方面的問題,能否談談您的看法?價格到什麼區間合適普及,應用端有哪些有機會大規模出貨?

鄧乾懷:價格我覺得還是要市場說了算,隨著2G和3G的退網加速,Cat1一方面,可以100%承接之前的3G的產品應用,另一方面,cat1和NB一起承接2G退網留下的產品空白,另外,原先使用cat4產品的部分應用中,cat1的速率夠用且成本優勢明顯,這部分應用是會逐步過渡到cat1產品的。從這幾個角度看,cat1產品的成本,一開始處於cat4和2G產品之間,在40RMB左右,但後面隨著大規模商用,出貨量會接近之前的2G產品,而規模化會進一步攤薄芯片的投入,另外一方面cat1的芯片架構會比之前的cat4芯片架構更加精簡,所以成本會逐步趨向於之前的2G,個人認為,明年下半年這部分價格會到30元以下。

應用方面,剛才也講過,cat1從通信制式來講,也是承上啟下的,既可以承接cat4部分,cat1帶寬夠用但成本敏感的市場,也可以承接2G/3G退網留下的產品市場空白。應用非常廣泛,包括智能支付,智慧安防,低速網關,各種跟蹤器和能源管理等等。

從2G發展到5G,基本上通訊制式5年左右一代,現在仍然以4G模組為出貨主力,接下來NB-IoT\CAT.1\5G將大展拳腳。您在無線通信行業紮根多年,有什麼經驗或發展建議可以跟業界分享嗎?

鄧乾懷:隨著2G/3G的快速退網,我認為接下來LTE和5G會並存很長一段時間,從廣義LTE來看,R13和R14的NB,R9的cat1,以及R10的cat4,都屬於LTE的範疇,他們和5G會並存很長一段時間,他們根據各自的技術特點,會對應不同的行業應用,比如cat1適用於中等速率,支持語音的移動性場景,NB-IoT適用於低速,低功耗和移動性要求不高的場景,比如各種表計,智慧燈杆,煙霧探測等。Cat4產品適用於智慧安防,車聯網等對速率要求較高的場景,5G eMBB的大帶寬和低時延,適用於高清視頻和實時性要求較高的場景,比如機器視覺,比如自動駕駛等。從這個角度講,我們要通過生態協作,使這些產品能各盡所能,找到各自合適的場景和應用,這樣才能造就物聯網行業的生態繁榮。

鑑於上半年無線通信模組的市場景氣度不高,您認為接下來將是怎樣的發展趨勢?會持續低迷還是強勁反彈?芯訊通有哪些市場舉措?


鄧乾懷:就像我剛才提到的遲到不等於不到,疫情只是相當於按下了一個暫停鍵,在整個經濟環境和城市工業復甦後,會啟動加速鍵。就像馬雲說的,沒人能阻止智能社會的到來,你要做的只有擁抱,在5G新基建等宏觀政策的推動下,物聯網生態各個環節會加強融合,芯訊通作為業內領先的物聯網模組供應商,一方面會夯實產品,完善產品佈局,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比如完善5G新平臺產品,另一方面會深耕行業應用,加強和生態夥伴的合作,賦能行業,把行業共同做大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