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華為汽車業務推獨立品牌「HI」,下一步對外融資或造車?

北京時間10月30日,是好日子,兩家自動駕駛公司宣佈融資信息:

1、專注低速自動駕駛的上海追勢科技宣佈獲得雲啟資本、北汽產投等基金投資的數千萬Pre-A輪融資,資金將用於為主機廠量產交付;

2、專注於礦區無人駕駛運輸的北京踏歌智行宣佈,完成前海母基金和戰略投資人寶通投資聯合領投的2億B輪融資,是迄今為止礦區無人駕駛領域最大的一筆單輪融資,並計劃在未來2年內登陸科創板。

除了上述兩家公司宣佈融資,整個汽車行業更為重磅的信息,是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簡稱:華為車BU),藉著華為Mate 40中國區發佈會的舞臺,在上海東方體育館,正式宣佈推出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獨立品牌——HI。

重磅:華為汽車業務推獨立品牌「HI」,下一步對外融資或造車?

早在三天前,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就在為獨立品牌的推出造勢,並且選擇在最為矚目的華為Mate 40的中國區發佈會上推出,有一種承前啟用的意味,總所周知的原因,華為 Mate 40被譽為是華為海思麒麟芯片的絕唱版。

對於華為而言,因芯片問題尚未解決而導致處境艱難的華為手機業務,榮耀品牌已經被傳要賣身,在這個時候,被華為定位為戰略級業務的汽車業務,就必然要站出來承擔為華為的發展更多的責任了。

在2020年9月份的北京車展期間,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今年已經往華為汽車業務投入了5億美元,並且在8年內不考慮盈利。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則表示,其管理的華為車BU人員規模就超過2000人。其實,這並不是華為與汽車業務有交集的所有人員。

重磅:華為汽車業務推獨立品牌「HI」,下一步對外融資或造車?

例如,在華為Mate 40發佈會上,發佈了車載智慧屏的HUAWEI HiCar,HiCar團隊就不隸屬於華為車BU,此外,華為海思、5G等產品部門,同樣有團隊是在做汽車相關業務,可見華為介入汽車業務的觸角是非常廣泛的。

對於在汽車業務投入如此規模資源、並且定位為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的華為而言,確實是需要一個獨立的品牌為汽車行業服務。一個獨立的新品牌,可以弱化華為品牌的影響力和光環,從而更好的服務汽車行業,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一種對華為品牌、對華為品牌其他產品的保護。

但是,對於產業而言,華為推出汽車業務的獨立品牌,會有不同的解讀,核心的問題就有兩個:1、華為會不會造車;2、華為汽車業務既然有了獨立品牌,會不會獨立融資?

重磅:華為汽車業務推獨立品牌「HI」,下一步對外融資或造車?

01 華為會不會造車

從2019年4月的上海車展,到2019年10月在北京舉辦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再到2020年9月的北京車展,甚至包括華為2019年的全連接大會,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場合,華為的各級管理層,包括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等,都一再表示——華為不造車。

但,奇怪的是,產業內的認識,包括車企、供應商、媒體、投資人等,大多數人都不相信華為不造車。可能是因為華為此前包括手機業務上等業務食言了,曾經,華為也表示不造手機,但,時至今日,華為手機業務一度登頂全球銷量冠軍。

對於華為這樣的體量的公司而言,甚至對於騰訊、阿里巴巴、美團和頭條這樣的巨頭而言,業務的邊界是不存在。所有的從業者,更不能寄希望於別人不做,只有自己做,而是要比別人做得更好,才有資格在這個行業生存,這個道理適應所有市場競爭行業。

重磅:華為汽車業務推獨立品牌「HI」,下一步對外融資或造車?

回到汽車行業,目前,汽車正處在智能網聯電動的大變革週期,百年的汽車工業也出現了新的方式,特斯拉以自我研發的方式,在智能網聯電動的核心零部件,包括三電系統、自動駕駛系統、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等,甚至包括座椅,都自己做了。

這對很多車企都有啟發,很多傳統車企,用市場業務規模與供應商成立合資公司,或者是參股供應商的方式,將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新增零部件,納入到車企的體系中,換了一種方式,達到了“自我研發和自我控制”的目的。

對於華為而言,此前,並沒有大多的與客戶成立合資公司的做法,而在汽車行業,這種方式又逐漸成為了主流,華為推出獨立的汽車業務品牌,用更靈活的方式與車企進行合作,也是有可能的,例如,華為就和北汽新能源成立了“1873戴維森創新實驗室,其研究成果正在應用在北汽新能源旗下的ARCFOX車型上。

但是,還有個趨勢,就是車企都想把核心零部件都納入自己的體系了,作為公司的華為,或者是博世,發現,生存的空間被壓縮了,那華為、博世這樣掌握了汽車核心零部件能力的企業,會不會造車呢?

02 會不會獨立融資

對於華為而言,新業務的拓展,資金投入肯定不是問題。畢竟,華為擁有現金奶牛,包括運營商BG業務和消費者BG業務,也就是通信設備和手機業務,為華為拓展新業務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

但是,汽車行業的融資,有時候不光是融資金,更多的是,要融到朋友圈。以Waymo為例子,作為從谷歌剝離出來的公司,與谷歌平行於母公司Alphabet旗下,直到2020年前,都是靠谷歌輸血,投入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算的資金,也在2020年開始接受外部投資,首輪外部融資就拿到了30億美元的資金,還有這些自己背後的資源。

汽車產業是一個封閉而傲嬌的行業,疊加車企傾向將控股或者參股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的趨勢,華為汽車業務對外融資,也是有可能的,說白了,就是要融資源。看到這裡,可能產業鏈的車企、供應商和地方政府,早已經把華為汽車業務辦公室的門檻踏爛了。

重磅:華為汽車業務推獨立品牌「HI」,下一步對外融資或造車?

但是,對於華為而言,獨立融資可能也會對其他業務產生示範作為,雖然旗下業務獨立融資對於互聯網巨頭而言,甚至汽車產業鏈的公司而言,都不是新鮮事,例如,比亞迪旗下的IGBT業務獨立融資、電池業務獨立,均勝電子旗下的均勝車聯獨立融資等,但,對華為來說 ,這是個新鮮事,需要評估其影響,或者是,思考做戰略調整,旗下業務都可以獨立融資發展。對於華為而言,在這個關鍵時刻,這些動作都需要仔細推敲、再三思考!

隨著獨立品牌的推出,華為汽車業務將會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這對於行業來說,也是好事情,能夠加快中國智能網聯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畢竟,在車智君看來,中國也就只有華為在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底層技術層面,可以與目前的領頭羊特斯拉相提並論,並且,華為還有AIoT領域的優勢。

嗯,又是見證歷史的一天,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