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話的“傲慢與偏見”

海話,除了其中百分之二十的本地話,絕大多數是南腔北調糅合而成的。


上海話的“傲慢與偏見”

五湖四海的人來到上海


包容了五湖四海的鄉音,上海話對各地方言甚至本地話,都有些傲慢與偏見的。


一百多年前,上海人是憑鄉音來表明自己的來路的,分開來講,一個一個都是不同來路的外地人,合起來看,都是海納百川、見多識廣的上海人。


上海話的“傲慢與偏見”

海納百川的上海


“合起來”的上海人,調侃“分開來”的外地人,聽起來,也多少有些傲慢與偏見,有些說法還流傳到今天。


譬如:


紹興師爺京片子;江西老表自顧自;南京柺子徽駱駝;江陰強盜無錫賊;還有山東人吃麥冬、崑山城隍、崇明人阿爹……


老上海的這些戲話,算的上是活的方言化石,反映過去的一些海派看法,卻讓外地人平白無故地“躺槍”了。


看見紹興人,都叫“紹興師爺”,以為做師爺、訟師的都是紹興人,都會賣弄文墨口才,把死的說成活的。


上海話的“傲慢與偏見”

“紹興師爺”


提到北京人,就認定是油嘴滑舌的騙子,背地裡叫人家“京片子”。


上海話的“傲慢與偏見”

京片子劇照

江西老表自顧自,由於過去江西移民湖南的多,所以許多湖南人視江西人為表親,稱為江西老表。那時,很多江西人到上海來,都從事“釘碗”(補碗)的行當,補碗時,來回拉動旋鑽的聲音“磁-咕-磁、磁-咕-磁”,上海話就調侃起來,說江西老表都“自顧自”的。


上海話的“傲慢與偏見”

碗釘


南京柺子徽駱駝,過去,流落到上海灘來的江蘇人,都喜歡說自己是南京人,有些被生活逼迫,幹起拐人拐物的勾當,上海話以偏概全,把南京人都說成“柺子”。


安徽商人吃苦耐勞,那些經商致富的大老,當地人叫“老大”,徽州方言發le to音,上海人聽起來像“駱駝”,他們說“徽駱駝”,就是諷喻一些堅忍能熬、悶聲不響發大財的人。


上海話的“傲慢與偏見”

徽駱駝


江陰強盜無錫賊,倒未必說江陰出強盜、無錫出小偷,上海人跟這兩個地方的移民混(相處)熟了,覺察到江陰人很豪爽、無錫人“賊精”(精明至極的意思),就用“強盜”和“賊”兩個詞當形容詞,誇張地調侃江陰人和無錫人。


至於流行的山東人吃麥冬、崑山城隍、崇明人阿爹的說法,上海話的優越感就更明顯了。


上海話的“傲慢與偏見”

麥冬


麥冬是種草藥,只因為跟“勿懂”諧音,無端地被拿來調侃懵裡懵懂,“山東人到上海,一懂也不懂”,山東人,就因為“東”而莫名其妙的中了彩。


崑山城隍廟的泥菩薩眼開眼閉、崇明的阿爹總是受騙上當,也被信手拿來“證明”崑山人、崇明人的昏庸、呆蠢了,讓人哭笑不得。


上海話拿外地人說事,雖然言簡意賅、形象生動,但是難以掩飾其中傲慢和偏見的氣息,生活中調侃戲說起來,分寸把握,要特別講究。


一段歷史,一個典故,一件趣事,一點談資。聽知滬者說那些曾經的上海故事。如果想得到音頻文字版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滬申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