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這四條路徑很關鍵

一個區域的發展,關鍵在於找準路子、突出特色。

日前召開的重慶市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工作座談會,為渝東南發展明確了“四條路徑”:

走生態優先型高質量發展路子、城鄉互動型高質量發展路子、文旅融合型高質量發展路子、區域協同型高質量發展路子。

推動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高質量發展,關鍵是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找準方位、把握定位,加快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標杆,努力建設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範。要實現這三個目標,就要在這“四條路徑”上走深走實,持續發力。

走好這四條路徑很關鍵

酉陽金銀山晨霧。 唐勇 攝/視覺重慶

走生態優先型高質量發展路子。渝東南地處長江上游南岸、武陵山區腹地,境內長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烏江的流域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超全市平均水平6.3個百分點。

渝東南被稱為“重慶之肺”,必須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突出位置,築牢生態屏障,發展生態經濟,做到生態惠民,在提升綠水青山顏值中做大金山銀山價值,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要築牢生態屏障。渝東南發揮著區域“綠肺”、流域“水塔”的生態功能,同時又屬於喀斯特地貌,土層淺薄、留不住水,是全市生態環境最脆弱、地質災害最密集的區域。為此,要按照生態功能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按照保質保量要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按照集約適度、綠色發展要求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重點以武隆仙女山、石柱七濯山、彭水摩圍山等為骨架,著力打造武陵生態屏障。重點以烏江及中小支流、酉水河、梅江河等為紐帶,著力打造烏江畫廊。

要發展生態經濟。生態環境良好、自然資源豐富是渝東南的顯著優勢。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要積極發展氣候經濟、山上經濟、水中經濟、林下經濟、把空氣變財氣、青山變金山、綠水變富水、林地變寶地,讓好山好水好風光變得更加珍貴;要運用循環化的發展路徑和模式,加快推進企業、產業、園區綠色化轉型,大力發展新型建築建材、節能環保、智慧農業等產業,既為環境減負又給生態增值,讓資源變“現錢”。

要做到生態惠民。渝東南是為全市提供生態產品的天然寶庫。對渝東南來講,保護生態就是為全市發展做貢獻。要把解決汙水偷排直排、礦山環境汙染、農村面源汙染等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落實河長制、林長制、持續推進“三水共治”,堅決打好碧水、藍天、淨土保衛戰,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讓人們抬頭看藍天白雲、繁星閃爍,低頭看清水綠岸、魚翔淺底。

走好這四條路徑很關鍵

黔江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金塘村民居掩映著綠水青山中。 楊敏 攝/視覺重慶

走城鄉互動型高質量發展路子。渝東南是全市城鄉發展不平衡最突出的區域,也是全市城鄉融合發展最有潛力的地方。

要統籌抓好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優化城鎮佈局,打造山地城市,培育綠色小鎮,建設美麗鄉村,加快形成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的山地特色城鎮群。

要優化城鎮佈局。結合發展現實,規劃順應武陵山、大婁山、七曜山等山脈本底,強化烏江流域生態廊道的串聯作用,在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構建“一心、一堡、四節點”城鎮空間格局。具體來說,一是凸顯黔江核心,支持其聯結渝鄂湘,打造成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特色產業發展集聚區和區域重要經濟中心、綠色工業和生態農業基地,以及具有民俗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先行區和休閒旅遊康養度假目的地,擦亮“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金字招牌。二是打造秀山“橋頭堡”,將其建設成為聯結渝湘黔的重要門戶樞紐、生態產業基地、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和公共服務中心、具有“邊城”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地。三是推動4個區縣城特色化發展。其中,武隆發揮連接主城都市區的門戶和窗口作用、聯通黔北的節點作用,石柱發揮聯通渝東北和鄂西的節點作用,酉陽發揮渝鄂湘黔毗鄰地區協同發展的節點作用,彭水發揮渝鄂黔毗鄰地區協同發展的節點作用。

要打造山地城市。渝東南大多數區縣城都依山而建、森林環繞,山地特徵明顯。要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做好山地文章,優化城市功能服務,增強綜合承載能力,塑造具有地域特徵、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的山地城市。要統籌好園區、城區、景區三大形態,把靈秀的自然美景、豐富的人文內涵與產業佈局、城市發展作為一個有機統一體來對待,讓城區成為景區的客廳、景區成為城區的花園。要統籌好山水、田園、鄉村三大資源,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讓城在山中、房在林中、人在綠中。

要培育綠色小鎮、建設美麗鄉村。渝東南不少小鎮生態秀美、人文厚重,黔江濯水、彭水鬱山、秀山洪安等小鎮全國知名、獨具魅力。要把綠色發展理念、生態人文要素全面融入城鎮化過程,加快建設一批具有山地風光、民族風情、地方風物特色的綠色小鎮。同時,要下足繡花功夫,高標準建設美麗鄉村,打造一批民族風情濃郁的特色村寨,讓鄉村成為鄉愁的記憶和歸宿。

走好這四條路徑很關鍵

酉沿高速通車。 羅斌 攝/視覺重慶

走文旅融合型高質量發展路子。渝東南文化特色鮮明,土家族、苗族人口較多,土家族人口占全國的17%,彭水縣是全國苗族人口最多的縣、被稱為“中國苗鄉”。土家囉兒調、南溪號子等傳統音樂鏗鏘有力,擺手舞、高臺獅舞等傳統舞蹈熱情豪邁,秀山花燈、鹽運等傳統民俗別開生面,吊腳樓、風雨廊橋等傳統建築韻味獨特,石柱西沱、酉陽龔灘等傳統鎮街古色古香……

渝東南文旅融合特色優勢鮮明,要把長板做強、短板補齊,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思路,促進理念融合、業態融合、品牌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在文旅融合發展上先行一步、更優一些。

要促進理念融合。從思想深處、從根子上打牢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基礎,推動文化和旅遊快融合、深融合、真融合。

要促進業態融合。實施“文化+”“旅遊+”“康養+”戰略,推動文化、旅遊、康養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旅遊從“觀光式”向“體驗式”、從“景點遊”向“全域遊”轉變。

要促進品牌融合。挖掘奇山、怪石、碧水、險灘、古鎮、廊橋等元素,突出沿江古道、民俗建築、生活習俗、風味美食等特色,推出水上運動、遊艇觀光、山地探險、度假旅遊等精品項目,讓烏江畫廊成為渝東南最靚“名牌”。

要促進市場融合。在宣傳營銷上下更大功夫,有效擴寬旅遊市場。著力開拓臨近市場,瞄準主城都市區以及市外客源地,打造品牌旅遊節會、策劃宣傳體驗活動,不斷拓寬渝東南文旅產業產品的消費腹地。

要促進服務融合。關鍵要加快構建快旅慢遊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旅遊交通出行服務,推動旅遊住宿接待設施改造升級,積極開發智慧旅遊,提高旅遊便捷度、舒適度。

走好這四條路徑很關鍵

彭水蚩尤九黎城,萬名苗族兒女跳踩花山舞。 楊敏 攝/視覺重慶

走區域協同型高質量發展路子。

渝東南地處渝鄂湘黔四省市接合部,既要著力辦好自己的事,又要善於向外借力借勢,大力推進開放合作,弘揚“利他”文化,攜手武陵山周邊地區推動協同發展,加強區縣間協同發展,促進內外聯動、互利共贏。

圍繞融入雙城經濟圈推動協同發展。立足自身優勢,重點與川南各市建立密切合作關係,創新區域合作機制,合作共建特色產業園區。渝東南和川南都有著豐富的文旅資源,要依託成渝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推動兩地文旅產業聯動發展。

緊扣優化“一區兩群”佈局推動協同發展。渝東南作為“一區兩群”的有機組成部分,要找準角色定位、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比如,在產業發展上,瞄準主城都市區主導產業,引進培育一批綠色環保型零部件配套企業,同時積極為主城都市區提供更多優質農產品、生態產品、文旅產品;與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攜手發展好旅遊業,共同做大旅遊市場。

攜手武陵山周邊地區推動協同發展。主動加強與武陵山周邊其他區域交流合作,發揮黔江、秀山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作用,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旅遊,打造一批跨區域市場平臺,進一步提升服務武陵山區的能級。特別要加強與湘鄂黔兄弟省溝通協調,共同打造武陵山區跨省市精品旅遊線路,將“珍珠”串成“項鍊”,拓展旅遊發展空間。

加強渝東南各區縣之間協調發展。目前,各區縣聯動發展的意識還需增強,資源整合的力度還需加大。要牢固樹立全局觀念,增強抱團發展意識,創新合作模式和利益分享機制,推動各區縣合作共贏、共同提升。要加強文旅合作,推動規劃建設“一張圖”、景區景點“一票通”、營銷服務“一條龍”。要推進區域品牌共建,共同打造一批富有武陵山區特色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打好收官戰,努力在全市“一圈兩群”協調發展中擔當更大使命、實現更大作為,渝東南地區任務繁重。要把渝東南巨大的發展潛力充分釋放出來,最重要的就是廣大幹部群眾要堅定信心,把“四條路徑”走深走實,以實幹實績不斷書寫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發展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