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烦恼,化麻烦为动力的成长之道

烦恼可以转化成力量吗?若干年前第一次看到一本名为《烦恼力》的小册子的时候,突然间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为什么不去发掘关于烦恼背后的积极力量呢?

我们常说,“痛苦的背后是需求”,“谁痛苦、谁改变”,不如把每一次觉察的烦恼当作一次梳理自我、积极寻求进阶的过程。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反复尝试各种让自己从情绪中走出来、进一步从烦恼中获得力量的梳理方法。到了今年,开始形成了一个惯用的梳理框架。一旦觉察到情绪或是烦恼的时候,只要有时间,就给自己梳理一番。


拥抱烦恼,化麻烦为动力的成长之道


烦恼梳理的框架

怎么做烦恼的梳理呢?主要是分了下面这么几个步骤逐步推进:

1. 停下来、想一想

2. 积极来看

3. 可预见的是

4. 以终为始

5. 保持自控

拥抱烦恼,化麻烦为动力的成长之道


停下来、想一想

把自己的烦恼、情绪全部写下来,让自己的情绪充分得到接纳。

这一步借鉴的是自我情绪梳理常用到的方法。

情绪本应是如云朵一般会来来去去的,可有时我们越是不正视它,就越容易受其困扰,影响久久不能消散。不如,觉察到了情绪,就好好看看它。充分地把情绪“发泄”出来,才能带来充分的接纳。更何况,我这里推荐写下来,个人感觉是比较安全无害的“发泄”方式了。

积极来看

通过这个烦恼看到了什么积极面吗?

Be Positive是我的一位同事在一次聊天中反复强调的。由于我自己的盖洛普优势前五中包含思考与审慎这两项,在于洞见风险的时候会更加敏感一些,这样就削弱了看见事务积极面的习惯。而看事物的积极面是可以很好为我们的意识和情绪梳理注入能量的一个过程。

经过反复的实践,我发现把这一项放在充分认知烦恼之后的接下来一步,效果非常好。

有人可能会疑惑,既然是烦恼,哪来的什么积极面可以一下子想出来的?其实,就我比较审慎的性格来看,练习找积极面并不难,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做得到。

比如,有时孩子把家里弄得一团糟会让我觉得很烦躁,可是转念一想,其实,就在前一天孩子就有了整理能力上的突破。

可预见的是

回到客观、理性的一面,围绕这个烦恼,有什么可预见的情形呢。

前面关注了烦恼和积极面,再来展望一下,可预见的情形。

一个简单的模式,就是烦恼不会一下子消失,而事情有时往往也会有往好的方面发展的能量。

比如,还是前面讲到的那个孩子把玩具弄乱的例子,可以预见的就是:孩子习惯进步的同时,也会相应地出现各种反复;好习惯不可能一次就真的建立了,需要大人的提醒和引导;而作为家长,去实践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去提醒孩子,有时也会非常耗能,父母也是人,也可能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出现“崩溃”态。

以终为始

围绕这个烦恼,反思自己想要的目标是什么?

到了这第四步,感性和理性的部分都梳理了一遍。可以来链接一下深层次的自我了,那就是看看这个烦恼关联到了自己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里有个特别需要注意的点,就是这个目标应该是自己可控的。

就前面说的孩子把房间弄乱的烦恼来看,仔细想了想,自己的目标其实是:想成为一个积极的支持性的家长角色。

保持自控(行动计划)


基于自己的目标和可预见的客观事实,下一步可以做什么改善这个情况呢?

到了这一步,就是微行动的推进了。推进行动往往是我们每次在做生涯咨询和教练时最后会用到的。是切实可操作而带来改变的部分。

如果还拿之前的例子来说的话,其实梳理到第四步的时候基本上烦恼已经完全化解了。更进一步的,自己还能做的行动,可以有:再把喜欢的育儿书和材料拿出来翻一翻,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当下遗忘了或没关注到的点可以给到自己新的赋能和灵感的。

拥抱烦恼,化麻烦为动力的成长之道



使用心得

几个月以来,我不断在使用这个梳理的框架,可以说是越用越顺了。因为自己打字比较快,而且也习惯了电脑上的书写,所以会在电脑里做一个电子文档命名为“烦恼集”,专门记录对烦恼和情绪的反思与梳理。往往花几分钟的时间梳理一番,整个人就觉得舒畅而有方向了。

其实,不仅仅是烦恼,一些开心的事情,如果有觉察,也可以套用这个模板去细细体会一番。那些让自己感觉沉醉、舒畅的事情背后,有什么对自己特别有价值的发现呢?

如果你不想被烦恼困住,想看看自己给自己赋能的可能,不妨试一试这个方法。有什么新的体会,不妨来留言分享呢。


拥抱烦恼,化麻烦为动力的成长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