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的簡式文學:喚醒內心的自然

#無條件寫作日·愛地球專場#

聲明:文章皆為原創

無頭條寫作日:愛地球文學專場

愛地球,便不得不談峰聳湖秀之美,那是赤子對原始自然的由衷呼喚,便是蔓至血脈的尋根之旅。

阿城的文學是簡單而自然的,當代沒有幾個人能像他寫過的冷峻客觀的筆記小說,文章又總是通過把文章中某種自然景物如同樹王中的樹,人們把這種內心中恬靜,而不符合主觀旋律的樹,砍燒待燼,封閉了內心中的自然。但是又喚醒了讀者心中的自然

對於現居異邦他鄉,曾下鄉做知青,對於尋根文學和鍾愛自然景緻描述(作品:雪山,溜索,湖等)

作品中充滿濃郁煙火氣息 自然味道 人文主義情懷

的作家中的作家,掃地僧般的人物⇒

鍾阿城

便不得不提了

阿城的簡式文學:喚醒內心的自然

▲▲▲鍾阿城,現居美國,被粉絲愛稱“八王爺”,不是老八(上圖純屬開玩笑n(*≧▽≦*)n),但確實是個美食家,尤愛雲南的雞樅菌

1949年生人(當時新中國還沒成立,所以算半個民國人,民國出生共和國長大,出生時清明節)北京人(王朔韓少功等人崇拜的不行,啥啥都會,不服不行,文字運用是真的強)。高中去山西、內蒙古插隊,後去雲南當林業工人。一九七九年回京,某得編輯一職(社會經歷豐富)。一九八四年發表處女作《棋王》,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及《中篇小說選刊》年度優秀中篇小說獎。 於1986年開始參與電影創作,與謝晉聯合改編影片《芙蓉鎮》。作為《孩子王》、《棋王》、《聶隱娘》的編劇。


阿城的簡式文學:喚醒內心的自然

王朔:我以為北京這地方每幾十年就要有一個人成精,這幾十年養成精的就是阿城。

會木匠(做全套結婚傢俱);會美工(做電影美工);能組車(組裝老爺車);會法文;美食家(文章中對於發揮的淋漓盡致),精烹飪,文章又寫的極佳,活脫脫的

第2個王世襄(玩帝,擼鷹,鬥蟀,訓鴿,刻葫蘆,古傢俱等無一不玩到大神的高度)更體現出了他對自然的簡單的愛戀

作家中與其最似的便是汪曾祺(同筆記小說大牛)

借張大仙一言:你是妖怪吧!

再嚴肅地談一下文學

鍾阿城的冷峻客觀的筆記體小說

初識鍾阿城,源自陳丹青(油畫家代表作西藏組畫)

阿城的文章首先發給陳丹青,一經發表,怒贊不絕

阿城的簡式文學:喚醒內心的自然

口語化而不流俗,古典美而不迂腐,民族化而不過土

————王蒙(原文化部部長,“紅學”大佬)

以下淺談我對於鍾阿城的品評:

俳句般的凝練感,著力於細節氛圍,筆記小說獨有韻律,寥寥數語平實樸拙卻給人以極強的畫面鋪墊感,大量運用動詞,鑲綴一脈相承的華夏典雅,充分活用極度精妙的擬人修飾,和大多數作家完全不同的完全冷靜寫作風格,平淡剋制,這強烈反差大抵是隻屬於他一個人美學濾鏡。相較於餘華而言,其描寫不佈局於對話之間,文字活用如庖丁解牛般精準,爐火純青渾然天成,不同海涅(

德國古典文學的最後一位代表,浪漫主義詩人,偶像拿破崙)絢麗浪漫亦或三島由紀夫(金閣寺)華麗慵懶,摒棄華麗外衣,惜字如金,於我來看,對比同時期作家僅陳村(大象私認為不錯)尤可。幾乎只運用所有人都熟悉親切的口語化詞文,單從這一點,除王小波(被矮大緊評為中國第一)外幾乎無人能出其右,其可謂之鬼道。

且看:雪山

太陽一沉,下去了。眾山都鬆了一口氣。天依然亮,森林卻暗了。路自然開始模糊,心於是提起來,賊賊地尋視著,卻不能定下來在哪裡宿。

急急忙忙,猶猶豫豫,又走了許久,路明明還可分辨,一抬頭,天卻黑了,再看路,灰不可辨,吃了一驚。

溜索:

一隻大鷹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進山那側的聲音裡。馬幫像是得到信號,都止住了。漢子們全不說話,走到牛隊的前後,猛發一聲喊,連珠脆罵,拳打腳踢。鈴鐺們又慌慌響起來,馬幫如極稠的粥,慢慢流向那個山口

而阿城作品不多,但後期也以編劇為主,而寫小說也是在35歲時想到作家的好處才進入寫作的行當,所以初期來看,對潛文本*,羅伯特麥基提到的激勵事件*運用尚不能達到博爾赫斯⑤般精確,但阿城既是“文學天才也是故事天才”⑥,對於形象地構建線性時間營造連貫性現實和用文字溶解世界的堅固性,用珀爾修斯的盾牌來反映現實的美杜莎⑦,表達的如同像鳥兒那樣輕而不是像羽毛⑧(保羅.瓦萊裡言)

⇒某些觀點來自《新千年文學備忘錄》和《故事

尤其是文中對於“吃”的描述,給人一種閃回⑨的即視感。其獨特性就像夢野久作之於日本,勞倫斯-斯特恩之於大不列顛⑩。尋根,三王,遍地風流,三個詞便概括了阿城文學:簡單而但是卻引人遐想。

⇒上文中作特殊符號標識的,贅述過於冗長,如有不懂,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阿城作品不多,後期也以編劇為主,而寫小說也是在35歲時想到作家的好處才進入寫作的行當。尋根,三王,遍地風流這三個詞便概括阿城文學。

激動的是讀者,而不是我”阿成並不採取傳奇故事的類型,清楚的區別於傳統的中國小說,他並不在一種激動狀態下寫作,他遠不是一個鐘情於寫作100次重複這樣句子的作家。他在絕對安靜中一句接一句,訴說他心中的自然,喚醒讀者的自然。

那麼就首先提一嘴鍾阿城最為出名的"三王"

棋王(以下圖片來自影帝梁家輝主演的同名電影):

阿城的簡式文學:喚醒內心的自然

戲劇色彩最為明亮,痴迷象棋,同時也是三王中對於“吃”細節刻畫最精妙詳細,從文章中在火車上討論吃,到吃蛇肉,這幾段讓人酣暢淋漓口齒生津:

不一刻,蛇肉吃完,只剩兩副蛇骨在碗裡。我又把蒸熟的茄塊兒端上來,放小 許蒜和鹽拌了。再將鍋裡熱水倒掉,續上新水,把蛇骨放進去熬湯。大家喘一口氣 ,接著伸筷,不一刻,茄子也吃淨。我便把湯端上來,蛇骨已經煮散,在鍋底刷拉刷拉地響。這裡屋外常有一二處小叢的野茴香,我就拔來幾棵,揪在湯裡,立刻屋裡異香撲鼻。大家這時飯已吃淨,紛紛舀了湯在碗裡,熱熱的小口呷。

通過這一段我們可以看出:

極富張力地巧用端, 拌,倒,續,熬,喘,伸,響,拔,揪,舀,呷等動詞

使得分鏡效果極佳,生活氣息瞬間撲鼻

在下鄉這樣困苦動盪時代奇才,王一生不為世俗低頭,只執棋道 ,結尾最後找出九個人同時下棋,最具傳奇色彩

樹王:

阿城的簡式文學:喚醒內心的自然

自然淳樸風趣充滿濃厚的老莊思想

悲劇色彩最為濃厚,與現代理念最為貼切融洽,深深映射了愛地球這個主題的思想。同時也是最難影視化的作品,時下鄉改造的知青愚昧無知砍禿群山火燒古樹,在洗腦般狂烈熱情的破舊立新卻毀滅人對天自然敬畏,天性的泯滅與混亂充斥,沒有人是壞人,只是時代的必然。以第一視角描述了“我”眼中的主人公肖疙瘩從砍樹到用生命去捍衛樹,最後失敗並以樹王的身份消亡,從始至終僅有肖的一人冷靜看待這場毫無意義的荒謬行徑,並逐漸釋放內心情感以致望圖以一人抗擊時代洪流。始於樹,痴於樹,終於樹。

映襯時下歐美肺炎病毒疫情,不能過分強調人的自由,要敬畏自然。

孩子王:

阿城的簡式文學:喚醒內心的自然


三王中痴迷最為淺,同時也是最為真實,引人深思,

私認為也是寫的最好的。下鄉青年中僅有“我”一人上高中一年,派去教初三的學生,不懂如何教課,鬧了些笑話,被一位學生王福反駁,我接受批評,我之後便以識字為準,誰曾想連教科書也僅有一本而已,便不拘泥於文字之間。“我”發現學生極為習慣於套話應付式主旋律文章,按文章固定的模板之後,不會表達自己的思想,庸腐麻木的教育體制,固化了學生的思想。此後我從知青來娣…那裡拿了新華字典王福很喜歡認字,便很得到這本字典,設計了妙計:勞動前打賭,能提前寫作文預知說大家如何勞動,如果贏,字典歸他。誰想到他找來他的父親,這是位聾啞人力氣極大,隊上受人欺負,常一人完成一隊工作。幫他提前勞動完,作文很輕易完成。之後王福被我用:作文是昨天,勞動是昨天的記錄一件事永遠在事後的道理擊敗,便打算抄字典。之後因我與人打賭與不教教材的事被發現,終究迴歸隊裡,而此前興致勃勃地想要與全班同學共同唱的一首自己編詞,來娣編曲的歌,也再沒有音訊,到此之後文章便終爾,只留字典懸念引人遐想

三篇文章充滿山水風情,正好映襯愛地球的主題

寫完文章屬實不易,素質三連可否走起?

#無條件寫作日 · 愛地球專場#

大家好,我是嗜幻Z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