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雪劑傷眼睛、損道路、蝕底盤?真的要被淘汰了嗎?

央廣網北京11月20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近日,我國北方地區紛紛迎來大雪,朋友圈裡除了雪景,還能看到有人發“熱心小貼士”。比如:“最近千萬別打雪仗,特別是在馬路邊,雪裡有融雪劑,對眼睛有危害!”以及“融雪劑對車輛傷害極大,東北很多車的底盤都鏽了!”

這樣的消息年年都有,融雪劑的“殺傷力”真的那麼大嗎?超鏈接求證為您揭秘!

融雪劑是如何融雪的?

融雪劑早年間戴著神秘面紗,因為一聽名字帶“劑”字,肯定是某種化學制劑!而且能讓大面積冰雪中的水,在零度以下不結冰,肯定使用的量很大!

其實,融雪劑的原理並不複雜,從化學上來說就是一些鹽類物質,比如我們廚房裡常見的食鹽,它能夠降低水的凝固點。原本水在0℃就會呈現冰水混合態,加點食鹽,結冰的溫度就降到-10℃;如果加點氯化鈣,冰點溫度會降到-20℃左右;如果加醋酸類,冰點甚至可以降到-30℃左右。

當然,灑在路上的,肯定不是食鹽。之前曾有人拿融雪劑回去醃鹹菜,要知道,這裡面有的含有氯化鈣,有的含有氯化鎂。食用會導致中毒,輕者肌肉痙攣,重者心臟受損。當然,相信這麼做的人是極少數,因為打開一袋融雪劑會看到,融雪劑的顆粒和顏色很不均勻,袋子上還標註:人畜禁食!

有時我們在小區道路或者一些地下車庫門口還會看到灰黑色的煤灰,這些不是用來融雪的,它的作用主要是用來防滑,保證車輛的順暢通行。

融雪劑什麼時候用效果最好?雪前,還是雪後呢?

大雪對交通的影響不只是在飄雪期間,更多是在雪後。部分融化的雪,會在夜間重新結成冰,這時候路面就會跟鏡子一樣滑,人走著提心吊膽,生怕一個不注意被地心引力按倒在地;開車基本“憑感覺”,因為路面標線已被大雪覆蓋;公共交通在部分區域會有停駛或甩站等臨時措施。總之一句話:不方便!

這時候融雪劑就有用武之地了。那麼,融雪劑什麼時候撒效果最好呢?牡丹江市環衛一公司經理高軍表示,融雪劑最好是邊下雪邊撒,經過車輛的碾壓,它會起到一個“假融”的狀態。如果撒得恰到好處,雪下來之後與溶雪劑融合到一起,經過車輛的碾壓之後,路面就不會形成那種板結的現象了。

融雪劑究竟有沒有危害?

答案是有的。

融雪劑會腐蝕汽車底盤。融雪劑中含有鹽類物質,而鹽類物質通常被稱為“電解質”,溶於水後會導電。汽車底盤所用的金屬一般都是合金,正常情況下,具備一定的抗腐蝕能力。然而,接觸含鹽的雪水後,會產生“原電池效應”,確實會加速生鏽。所以,雪過天晴後要抓緊洗車,這是正確操作。

融雪劑會加速道路老化。現代公路以柏油路或水泥路面為主,它們都有一定的滲水作用。當含鹽的水滲入之後,內部結構會加速老化,造成道路使用壽命下降。

大朋友和小朋友們還能打雪仗嗎?

融雪劑傷眼睛這種說法多年前就有。暫且不說融雪劑是如何作用於眼睛並造成傷害的,只從融雪劑使用的場合來看,一般只有城市的主要街道、橋樑會使用融雪劑,且都拋灑在機動車道上。

在保證融雪效果前提下,環衛部門使用融雪劑時首要考慮:不危害植被。江蘇京宿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勇剛表示,在步道、綠化帶上以及靠近綠化帶部位,考慮到植被的安全,是不使用融雪劑的。

況且,能打雪仗的地方和這些融雪劑使用場合很難重疊,試想一下:哪個小朋友會選擇馬路中心,抓一把撒過融雪劑、被汽車碾壓後呈黑灰色、冰水混合態的“雪”,來打雪仗呢?

融雪如何做到綠色、環保,還高效?

近年來,很多城市已經不再將融雪劑作為除雪作業的主角,甚至徹底摒棄了這種方式。牡丹江市環衛一公司經理高軍表示,他們已經四五年以上都不使用融雪劑了,採用綠色清雪,對環道進行“邊下邊清邊運”的物理清雪作業方式,使用一些破冰設備,把壓縮雪碾壓碎,隨後搭配清雪滾刷,形成一個科學作業方式。

這樣的方式雖然綠色環保,但效率並不高。那麼,有沒有一種融雪劑,在成分上做到環保、高效,甚至殘留成分對土壤、水源都有益呢?

吉林通化城市環境衛生管理處材料科科長趙淑清提到,環保是未來融雪劑發展的方向,未來可能採用以秸稈為主要原料,無毒無害的融雪劑。

對此,果殼網主筆知名科普人瘦駝分析,以秸稈為主要原料的融雪劑是靠其中的無機鹽作用的,但是如何從每年只生產兩季的秸稈中提取大量的無機鹽是未來要解決的問題。

其實,在融雪劑的發展研究路上,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真正能夠稱得上“未來方向”的研究思路。現階段,每座城市是否使用以及使用多少,更多體現出的是一種權衡。

監製:梁悅

記者:鶴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