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忠诚的太监,死后葬在皇帝墓旁,受到清朝皇帝高度赞赏

明朝最忠诚的太监,死后葬在皇帝墓旁,受到清朝皇帝高度赞赏

一说到太监大家心里都会很不屑,因为不论是在电视剧中还是先是历史上,我们看到的一些太监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很多人就会问那为何不直接废除太监呢?尤其是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很多的大太监。像是刘瑾,魏忠贤等,他们权势滔天,坐下了很多让人痛恨的事情。但是也并不是说就没有一个好太监了,我们今天要讲的一个太监就广受好评。他的名字就是明末的太监王承恩。

明朝最忠诚的太监,死后葬在皇帝墓旁,受到清朝皇帝高度赞赏

我们都知道崇祯是非常痛恨阉党的,所以在登基以后没多久就处理了魏忠贤。他做到了很多人所疑问的那点,直接将这些太监一网打尽了。但是没过两三年崇祯又重新启用了这些太监,这其中就有很大的权力制衡问题。太监纵使在历史上臭名昭著,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他们是皇帝身边不可或缺的帮手。崇祯作为皇帝应该权衡太监和文武百官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偏袒到文官身上,有他们不好,没有他们会更不好。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承恩走到了镜头的前面。

明朝最忠诚的太监,死后葬在皇帝墓旁,受到清朝皇帝高度赞赏


说到王承恩的来历也是很奇特了,他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东厂派到信王朱由检身边的眼线。但是因为天启皇帝意外驾崩,而又没有子嗣,所以就只能够由他的胞弟朱由检来继位。但是魏忠贤当时想尽办法组织崇祯前来登基,而王承恩就不断的为崇祯出一些注意,一次又一次的化解了崇祯的危机,使得他最后能够登上皇位。随后王承恩也就随着朱由检进入了皇宫,此时他的身份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监视朱由检的眼线摇身一变为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他也成为了服侍皇帝的重要人物。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以后,王承恩并没有走向明朝其他太监飞扬跋扈的那种老路。

明朝最忠诚的太监,死后葬在皇帝墓旁,受到清朝皇帝高度赞赏


此时的大明朝已经是步履蹒跚,官场上一片腐败之气,帝国的积弊矛盾随时可能够大爆发。王承恩的出现更像是一股清流,他不结党营私,不专权乱政。而是一心一意的辅佐着崇祯皇帝,他大力的整顿了一些自己身边的事情,手腕很是高明,眼光看得很长远,有着办大事情的城府。他不但对付这些奸臣等,还大力举荐一些贤臣。崇祯很是信任他,王承恩所做的这一切崇祯都是知道的,没有皇帝的默许他也不能有办事的权力。

明朝最忠诚的太监,死后葬在皇帝墓旁,受到清朝皇帝高度赞赏


但是崇祯皇帝生性多疑,虽然十分简朴敬业,但是自身的实力远远达不到力挽狂澜。随着闯军一举攻入京城,走投无路的崇祯把佩剑交给王承恩,让王承恩赶紧结束他的生命。但是王承恩怎么都下不去手,最后崇祯在王承恩的搀扶下爬上了那颗“歪脖子树”,崇祯皇帝就此自缢身亡。王承恩随后在一旁的海棠树上自缢身亡,我们不得不说王承恩对于大明朝廷,对于崇祯皇帝是忠心耿耿的。直到死也没有离开崇祯一步,反观那些“视死如归”的文臣,早就逃之夭夭了。

明朝最忠诚的太监,死后葬在皇帝墓旁,受到清朝皇帝高度赞赏


两人的尸体直到第三天才被发现,节俭的崇祯皇帝并没有自己墓葬。百姓们为他和王承恩准备了柳木棺材,在满清入关以后,清朝皇帝高度赞扬王承恩。当然也需要标榜忠诚的人了,这样也能够安抚汉人的情绪。他的碑文为“贞臣为主,捐躯以从”,被移到崇祯皇帝墓旁边。就是为了永远的守护他,乾隆年间还修缮了他的墓。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王承恩墓看一下,感受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