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孩子不寫作業,把孩子拖入大海,被嚇大的孩子以後會怎樣

4月15日,遼寧民警接到熱心市民報警,在海邊發現

一對母女疑似要投海,民警第一時間趕到海邊將母女解救。

這才瞭解到事情的起因原來是因為10歲的女兒疫情期間在家裡上網課的時候不好好寫作業媽媽無法管教,一氣之下這才把女兒拉到海里

因為孩子不寫作業,把孩子拖入大海,被嚇大的孩子以後會怎樣

民警問到為什麼這樣做時,媽媽竟然說是想嚇唬嚇唬孩子,孩子不太聽話,要讓她長長記性

其實這種類似的矛盾在疫情隔離期間在很多家庭都有所發生,只不過大人們採取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雖然現在隔離期在慢慢過去,可是網課還沒有結束,一場疫情隔離使得多少個家庭爆發了大的矛盾,夫妻反目,家庭氣氛冷凝,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大家的情緒都積攢已久,無處發洩。

網課就是最大的一個矛盾點,因為在家庭這個舒適的環境中,上課的工具又是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設備,很容易就讓孩子的注意力無法集中。

而父母不得不承擔起近距離的監督工作,時間一長,孩子的一點點不專心和錯誤,都很容易挑起家長的怒火。

因為孩子不寫作業,把孩子拖入大海,被嚇大的孩子以後會怎樣

有很多家長都在網上吐槽上課好像是在給家長上,作業好像是給家長佈置的,每天晚上睡覺孩子睡得舒服的,家長做夢都夢見老師在床頭圍了一圈在催作業。

而面對這巨大的壓力,每個家長的選擇都是不一樣的,有的選擇和孩子一起反抗學校的壓力,有的則是恨鐵不成鋼試圖通過各種辦法讓孩子上進認真起來。

而遼寧的這位家長就選擇了這樣極端的辦法,新聞一出這位家長也是有了一半一半的擁護者和反對者。

可是在我看來這位家長這樣做的時候可不僅僅是想嚇唬嚇唬孩子,而是為了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讓孩子能一輩子記住不好好寫作業的後果,一輩子活在對媽媽和大海的陰影裡

因為孩子不寫作業,把孩子拖入大海,被嚇大的孩子以後會怎樣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是不在少數,而那些被家人嚇大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1、孩子的好奇心消失了

在生活中我們有些家長其實不知不覺間就在嚇唬自己的孩子,比如晚上八點不要出門,不然外面會有怪獸抓小孩;吃西瓜必須吐籽,不然西瓜籽就會在肚子裡發芽長個大西瓜把肚子撐破;不要看神話故事片,裡面的妖怪會爬出來吃小孩。

這種類似的話從孩子還不會走時父母就開始說了,也沒有任何的忌諱,而且大多數父母施行過以後覺得特別有效,孩子確實不會去一些沒去過的地方,幹一些父母認為不好的事情了。

因為孩子不寫作業,把孩子拖入大海,被嚇大的孩子以後會怎樣

可是這樣做的話,孩子的好奇心也會慢慢消失了,面對一個新鮮的事物,孩子首先心裡是害怕很威脅到自己,所以心裡很牴觸去探索新事物

2、孩子會變得很脆弱

小敏的女兒可可正是七八歲豬嫌狗不愛的年紀,本來應該是特別活潑淘氣的孩子,可是可可卻特別內向乖巧,人前連大聲說話都不敢。

有一次有人來做客,可可不小心把一塊餅乾掉在了地上,當時孩子都急哭了,連忙撿起來扔到垃圾桶,跑過去給媽媽認錯,嘴裡還說著媽媽不要把我關進小黑屋裡,我害怕之類的話,孩子的反應讓小敏很尷尬又無奈。

因為孩子不寫作業,把孩子拖入大海,被嚇大的孩子以後會怎樣

3、孩子會逐漸轉變成討好型人格

出於不好好表現就會被父母拋棄或者趕出去,或者如同遼寧這位媽媽一樣的不認真學習還不如死了算了,會對還處於人格三觀塑造時期的孩子產生很大的陰影。

孩子的性格會慢慢變得懦弱膽小,對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一再壓抑,為了讓父母能夠開心,孩子會學會去討父母的歡心,去拼了命的投其所好,習慣去犧牲自己的利益和喜好,讓孩子失去了獨立自信,活出自我的人生信條,長大以後會變得更加依賴父母,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迫切的需要得到父母的認同感。

因為孩子不寫作業,把孩子拖入大海,被嚇大的孩子以後會怎樣

家長為什麼都喜歡這樣的教育方式呢?這樣的做法真的有效嗎?答案是不。

通過嚇唬孩子而讓孩子聽話上進的做法,都是偽上進的方法,表面上看孩子是在往好的方面發展,實際上孩子的成長道路是在慢慢變窄,孩子的性格在慢慢壓抑,這樣的做法有百害而無一利。

而只有出了事情,釀成慘禍,有些家長才會後悔,才會想要彌補。

難道讓孩子成才變優秀的方式只有這麼極端的一種嗎?這是對孩子表達愛和期盼的正確做法?

出了這樣的事情我們又該怎樣做出補救或者怎樣才能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1、剋制脾氣

因為孩子不寫作業,把孩子拖入大海,被嚇大的孩子以後會怎樣

父母之所以會這樣做,大都是脾氣剋制不住,或者天生脾氣暴躁,經常有過激行為。

面對孩子沒有按照自己設定的路線走,或者觸犯到了自己的做事底線,這個時候做父母的一定要淡定,深呼吸,在心裡告訴自己不能生氣,不要生氣,不要把自己恐怖的一面展現給孩子,不要讓孩子因為自己的一時衝動而遠離了自己

如果還不管用,就告訴自己孩子是自己要生的,自己親生的,不生氣,要忍耐。

2、換位思考

有時候父母理解不了孩子的一些行為,認為孩子玩手機就是打遊戲,睡覺就是偷懶,寫作業不認真就是學習不好等等。

其實這都是誤會,這個時候家長嘗試著換位思考一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可能孩子在牆壁上畫的是超級英雄呢,可能孩子是太累了所以才要睡覺休息呢。

因為孩子不寫作業,把孩子拖入大海,被嚇大的孩子以後會怎樣

換個角度看問題,想法和做法也會大大不同。

3、對孩子敞開心扉來場交流會

對於一些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傷害了孩子的家長,這已經是邁出了第一步。

這個時候第一步家長是要了解孩子的內心是什麼想法,可以模仿《小歡喜》中那樣的家長和孩子背靠背的交流會,對著鏡子,每個人說出內心的想法。

最好是孩子先開口,而家長也不要急著反駁孩子的想法,就算有些難以理解,可是交流的本意就是打開孩子的心結,所以請做個耐心的聆聽者吧

4、實際行動尊重孩子

知道了孩子的真實想法,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不當,能不能邁出實際行動的重要一步呢?會不會在下一次發脾氣前瞭解清楚事情的原委,能不能不要再把不要你了,你怎麼不去死這種話掛在嘴邊或者說給孩子聽呢?

因為孩子不寫作業,把孩子拖入大海,被嚇大的孩子以後會怎樣

多多的陪伴孩子,撫慰之前的衝動行為帶給孩子的傷害,鼓勵孩子偶爾的好奇心和探索心情,默許孩子偶爾疲憊時的休息,支持孩子想要實現自己愛好的迫切心情和要獨立自我的希望。

做個時刻理智的父母也許很難,但是要做個愛孩子的父母不難,沒有哪一對父母是不愛自己孩子的。

收起自己粗暴的愛,讓這種帶刺的親情和愛護遠離還在不斷成長的孩子。

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如果愛你的孩子,就不要用恐懼去嚇唬他,讓他在真正的愛和安全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