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食品安全問題:想自制醃菜該怎麼做?

俗話說“小雪醃菜”。過去人們習慣於在“小雪”前後醃菜,主要目的是延長菜的儲存期,為過冬和新年做準備。

如今醃菜已從簡單的保存手段轉變為獨特風味食品的加工技術,作為人們的調味或開胃菜。


避免食品安全問題:想自制醃菜該怎麼做?

但是,醃菜聽上去簡單,其實,醃菜可是件技術活,醃的不好,不僅不好吃,還容易帶來食品安全問題,甚至損害健康。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醃菜的製作過程吧。

用鹽量

醃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食鹽的保藏作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動,增加食品的風味。

食鹽濃度越高,保藏作用越強,但是食鹽濃度過高,會導致味道太鹹,也不利於健康,因此用鹽量要綜合考慮對各方面的影響。

根據醃菜的類型不同,可以參考以下的食鹽用量:酸菜0-4%,鹹菜10%-14%,醬漬菜8-14%,糖醋菜1%-3%。

醃菜用的容器

儲存醃菜的容器也很重要。玻璃及陶製容器最適合用來盛裝醃菜,塑料及金屬容器不適合用來盛裝醃菜,因為它們不具耐酸性,在酸性環境中容易變質而產生毒素。

不管是新買的、還是之前做過醃菜的容器,在使用前都應該徹底清洗乾淨,燙、煮一下之後放在太陽下暴曬幾個小時,徹底晾乾後再使用。

醃菜的環境、溫度

醃菜可以分為發酵性醃製品和非發酵性醃製品。發酵性醃製品,如酸菜、泡菜,對環境的要求比較嚴格。

首先需要合適的溫度,一般需要在5-15℃為宜。其次是要隔絕空氣,將菜一層一層放入容器中,並壓實,最後在菜的頂部壓一個大石頭,加入涼白開浸過菜面,最後把容器封實。

在菜頂壓石頭,是為了讓醃菜可以完全浸泡在浸漬液內,製造厭氧環境有利於乳酸菌發酵。

菜和容器都應完全無油,因為油會在菜的表面形成一層隔膜,還有可能提供一些雜菌,這些都不利於醃菜的發酵;而且油與水長時間接觸容易氧化產生酸敗味,影響醃菜的口味。

最後,貯存醃菜的場所要陰涼通風。非發酵性醃製品對環境的要求沒那麼嚴格,對溫度、是否放油等不需特別控制,只需要密封后放在陰涼通風處即可。

醃菜的時間

需要注意醃製的時間。儘量不吃醃製時間短於10天的暴醃菜,因為在醃菜後的3-8天,亞硝酸鹽的含量將達到最高峰,而9天后亞硝酸鹽的含量開始下降,20天后亞硝酸鹽基本消失。

食用量需要控制

醃菜中含的鹽多,吃鹽過多不利於健康,因此,醃菜要儘量少吃,以調味、品味、回味為主。

經過醃製,蔬菜中的維生素C被大量破壞,因此並不能代替新鮮蔬菜,切不可將醃菜當做餐桌的主角,炒菜、喝粥時放上一點即可,同時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醃菜除了直接食用之外,還可以作為調味品來製作菜餚。

可以用醃菜代替鹽,醃菜不僅有鹹味,還富有多種滋味,如果烹調時放入醃菜,則可以少放或不放鹽、味精等調味品。

如果還是想在烹調過程中加入鹽、醬油等,則在加入醃菜前先用水沖洗或浸泡,從而減少鹽的含量。

此外,醃菜可以等到快出鍋的時候再放,這樣比開始就放吃起來感覺味道更鹹,就可以用更少的醃菜烹調出鹹味相當的食物了。

研究表明,過量食用醃菜有害健康。經常吃醃菜容易引起高血壓,還會加重心臟和腎臟的負荷;可刺激胃黏膜,導致萎縮性胃炎的發生,增加胃癌發生的風險;還會增加潰瘍、結石、結直腸癌、乳腺癌、原發性肝癌等的發病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