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在福建泉州安溪县城西北蓬莱镇,有着一处闻名海内外的宗教圣地——清水岩,这里楼阁殿宇巍峨宏伟,水光山色秀丽神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是令人神往的“蓬莱仙境”。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清水祖师” 由来

清水岩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清水祖师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也是国家4A级风景旅游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涉台文物保护工程之一,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清水祖师信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清水岩供奉的是 “清水祖师”,在台湾被称为“祖师公”、“祖师爷”。

清水岩管委会负责人谢庆云介绍说,清水祖师是北宋名僧,他俗姓陈,原名陈荣祖,六岁出家,法号“普足”,他一生造福百姓,留下了许多关于修桥造路、祈雨驱灾、行医济困、广植禅林的传说,当地人说他是修桥造路有佛心,行医济世救万民。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清水岩管委会负责人谢庆云接受东南广播公司记者采访

清水岩始建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迄今有900多年历史,千年祖师,就是这么来的。

清水法师受到民众的敬仰,也得到宋代朝廷的重视,他先后四次荣受宋廷敕封,得到“昭应、广惠、慈济、善利”的徽号,世称八字纶音,流传至今,享誉至极。几百年来远近各地分炉建寺,争相崇奉,在福建、台湾、广东,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日本、缅甸等地区,均见流布,形成了一个超过1亿人口的“清水祖师信俗”文化圈。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清水祖师


安溪清水岩:“蓬莱仙境”

“到安溪必到清水岩,到清水岩必有所得。”这是在安溪当地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清水岩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别具一格,素有“蓬莱仙境”的美誉。

整个景区总面积11多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67米,景区内林木繁荫,泉石清洌,绿水青山与点缀其间的亭台楼阁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和谐完美的山水园林图。

过千年的开发建设,清水岩积累了丰富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岩上遍布奇闻巧趣的景物和珍贵的文物史迹。陪同记者采访的清水岩寺庙科科长谢军荣介绍说:景区内“奉旨官民到此下马碑”“纶音坛”等古迹就记录了清水法师仙逝后受敕封的历史。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纶音坛

纶音坛 建于元延祐四年(1317年)。坛正面载有祖师于宋代四次荣受敕封的纶音牒文,浮雕着翔龙和“皇帝诰命”及“敕赐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的阴刻篆字

纶音坛记载的是清水祖师四次受到皇帝敕封的纶音牒文。宋代有一个规定,皇帝敕封僧侣,封号每一次限两个字,最多不能超过八个字。清水祖师是四次受到皇帝的敕封,为“昭应”“广慧”“慈济”“善利”大师,八字纶音传世。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清水岩寺庙科科长谢军荣介绍镇寺之宝“岩图碑”

谢军荣介绍说,镇寺之宝“岩图碑”雕刻的是清水岩“帝“字形结构的寺庙,并附有当时清水主殿一些详细的建筑数据。正是因为有这块岩图碑的建筑图纸,清水岩才能够在20多次的修缮和重建中基本保持原来这个模样。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岩图碑

岩图碑 碑系两石合拢之浮雕,碑上额篆刻“岩图”两字,字之下浮雕南宋时期清水岩“帝”字形建筑布局及构筑度数。“岩图碑”对于研究古代建筑有很高的史料价值。1985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镇山之宝——”岩图碑“处沿伸出一条石板路弯弯曲曲地通往清水法门,称为“觉悟之路”,简称“觉路”。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沿着觉路而行,沿途可见千年古樟、罗汉老松、母子树、裂竹等名木古树;清洌甘甜的圣泉水、天光云影的方鉴塘、韵追兰亭的曲水流觞等,都自成奇观,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山山水水间氤氲着一股清彻的仙气。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枝枝朝北”古樟树

“枝枝朝北”古樟树 雄踞的觉亭之畔的古樟,系祖师手植,树龄近千年,高31米、围6.9米,主干劲直而枝叶均迂回北拂,故得名“枝枝朝北”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古树罗汉松

古树罗汉松 沿觉路而行,近“圣泉”处之路旁,为祖师手植。相传,此树每年长三寸,遇雷电则矮三分。今树高13米,围1.33米。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圣泉洗心

圣泉洗心 泉自石出,长年不竭,为宋代古迹。《清水岩志》序称:“正出曰泉,通明曰圣,亦以见大师廉让通灵之意。游人到此,饮之清心,沐之祛秽,瓶装带回喷洒庭院,用以驱灾凝祥,是曰‘圣泉’。”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净水浮杉(方鉴塘)

净水浮杉(方鉴塘) 俗称“浮杉池”。取天光云影之意,喻池水之清澈,雅称“方鉴塘”。为元代文物古迹。塘四周崖壁仞立,林荫泉盛,环境清幽。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节节平安(裂竹)

节节平安(裂竹) 清水法门外的崖石上,有翠竹一丛,下阴刻隶书“裂竹”两大字。传说宋代有一孕妇诣岩进香,步临竹下将娩,依翠竹而生下婴儿,竹即破裂揽护,日后此子金榜题名。古诗赞曰:“凌霄裂竹两三枝,忽遇妊人乃裂之。劲节长留君子德,如闻弹蔗起惊疑。”

清水岩祖殿就座落在云雾缭绕的峰峦叠嶂之中,巧妙地将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它的“帝”字形外观构筑体式在全国寺庙之中独一无二。谢军荣介绍说:

我们清水岩寺庙建筑的朝向是坐东朝西的。我们清水岩的山,山形是一个雄狮山形,我们清理祖狮的庙是建在狮的喉咙这个地方,所以叫“狮喉”。

太阳出来的时候是照在狮头,日出照狮头。太阳下山四五点的时候,就落在了狮喉。“日落照狮喉”,就照在那三个门中间的地方,就在狮喉这个地方建成清水祖师的庙。

所以说这个是“永处光明之地”,这一片,就相当于我们闽南的布达拉宫,利用悬崖峭壁建造99间的帝型建筑。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清水祖殿

清水祖殿,正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依山临壑,外观呈“帝”字形,古朴典雅。

清水岩寺始建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近千年间几经扩建、修复、重建、改造,规模渐大,至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颇为兴盛。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廿六年(1761)修建,一切遗迹都是元、明、清构筑,体式基本保持原貌。

清水岩寺以清水祖殿(又名蓬莱祖殿)为主体,依山临壑坐落于蓬莱山主峰右侧一状如雄狮的狮额上,殿宇共分三层:第一层昊天口,第二层为祖师殿,第三层为释迦楼。两侧依次建楼阁亭榭,大庭左侧为檀樾祠,右侧为观音阁。相传,这里共有九十九间殿屋,层叠勾连,巍峨壮观。整座殿堂造型既古朴典雅,美仑美奂,又气势磅礴。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清水岩寺巧妙地融人工建筑与自然岩壑于一体,无论是建筑布局,还是建筑规格,雕刻艺术,装饰工艺等,都颇具特色。

远远看去,从清水法门外延伸的“觉悟之路”就象彩带,末端系着的“觉亭”为球,构成一幅壮观的“金狮舞球”图。古代建筑师们的精心杰作巧夺天工、匠心独具、技艺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清水法门

在清水岩景区,有很多关于清水法师的传奇。您如果是有缘人,有一样传奇可以亲身经历,这便是传说中的“祖师甜茶”。喝到这“甜茶”,让远道而来的记者备感难得。

当地工作人员介绍,“祖师甜茶”只需要一两,就可冲泡30几泡100多杯,杯杯都有清甜味。整个清水岩,只有三株茶树,外人不知道它们长在哪里。谢军荣说:“我们这也叫有缘茶,有缘才喝得到,有钱买不到。”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谢军荣为记者泡上“祖师甜茶”

在清水祖殿内的一间茶室,谢军荣一边给记者泡上“祖师甜茶”,一边介绍说:

祖师的甜茶,就是当时这祖师来清水岩的时候,种了三棵神奇的一个茶树。

所以说在取日月之精华,可能这边是烟雾缭绕,它是含有天然的那种木糖,所以说会产生一种甜蜜素出来,这种对身体有好处。

这是有缘才喝到的茶,所以说他们说有钱人喝不到,有缘人才喝到了茶。

有一些台湾来的信众到景区,接待室会给他泡一泡祖师的甜茶,神缘、血缘相亲,大家的信仰是一样的,都是对祖师的一种文化的传播,而且祖师的大爱精神又能够引领我们能够开创更好的事业。


祖师文化,两岸薪传

喝上一泡“祖师甜茶”,清水岩景区的管理人员把祖师的两岸传承细细道来。清水岩管委会负责人谢庆云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各地有清水祖师庙1000多座,清水祖师文化信仰者超过一亿人,分布在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景区内清水祖师雕塑

在两岸民间交流交往中,清水祖师文化占有一席之地。谢庆云介绍,在台湾,清水祖师是重要的民间信仰。在台湾清水祖师的分炉500有多座。有年代可考的台湾最早的清水祖师庙始建于明永历年间(1647-1661年之间),共有两座,其中一座是台南市的四鲲鯓龙山寺、另一座是彰化县的新兴宫。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清水岩管委会负责人谢庆云讲述清水法师的两岸传承

在台湾,比较著名的清水祖师庙有:新北市的三峡长福岩清水祖师庙,它与艋舺祖师庙、淡水祖师庙合称台北地区三大祖师庙。台南市龙山寺、高雄县清福寺、彰化县清水岩寺等,都是台湾比较有名的清水祖师庙。

清水祖师的分炉分庙,遍布台湾,都认同安溪清水岩为其祖庙,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组团回到安溪清水祖庙寻根谒祖,进香朝拜。

清水岩管委会积极发挥清水祖师特色文化品牌优势,不断挖掘、整理和弘扬清水祖师特色文化,提高清水岩的知名度,吸引广大海内外清水祖师信众回乡寻根谒祖、文化交流等。在两岸频繁的民间文化交流中,清水岩突出清水祖师的桥梁功能,不断拓宽对台交流渠道。


【福建涉台文物】 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师文化发祥地

清水岩寺庙科科长谢军荣介绍闽台祖师信俗文化交流

2010年,清水岩在台南设立了驻台办事处,两岸祖师庙和祖师信众通过清水岩驻台办事处不断加强联络联谊,促进交流交往。

2010年12月,应台湾台南四鲲鯓龙山寺等清水祖师分炉分庙的虔诚邀请,清水祖师金身赴台进行为期30天游台巡香,先后在台北、台中、彰化、台南、高雄等地寺庙轮流驻驿。代代相传的祖师文化成为两岸民众交流交往的纽带。谢庆云:

根脉这些都是相通相近,所以大家是两岸一家亲,是一家人,这为我们整个发展是这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也经常到台湾去交流,我觉得非常亲切,像我们家里人一样,回家一样。

清水祖师文化在台湾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清水岩作为清水祖师文化的发祥地,具有独特的对台交流优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清水岩正在申报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以信俗为缘、清水岩在推动两岸民间交流方面不断发挥重要作用。

一尊清水祖师,牵动两岸情缘。

清水祖师文化信仰是台湾源远流长的民间信仰,在台湾具有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影响力。

台湾政商各界人士都非常重视清水祖师信仰在台湾民众中的潜在影响力,马英九为台南四鲲鯓龙山寺清水祖师分炉题赠匾额“护佑兆民”;连战为台北三峡长福岩清水祖师庙题词“潭祜荫永”;宋楚瑜为新竹清水祖师庙题词“造福人群”。

台北万华清水祖师庙楹联便道出了闽台清水祖师信仰“源和流”的关系:其中一联是“本清水岩,名淡水寺;辟草莱地,造蓬莱山”,另一联是:“佛是祖师,我先人已称弟子;岩乃清水,此淡地好溯源流”。

祖师文化,两岸薪传,在闽台两地,清水祖师与保生大帝、妈祖等民间信仰,就这样守护着历史、守护着人心。(文、图:郑韶风 播音:洪媛媛 编审:闻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