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我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量超4百万,很多人都担心恶性肿瘤的发生,但又苦于不知道如何正确体检以早期发现恶性肿瘤,此文就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筛查要点罗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一、肺癌篇——低剂量螺旋CT是首选!

肺癌常年高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在女性也仅次于乳腺癌排在第二位,虽然少部分肺癌由于进展迅速而不容易早期发现,但大多数肺癌都是由"小"逐渐长"大",因此在早期阶段确诊并治疗十分重要。“早早癌“完全可以通过及时手术治愈且不需要放、化疗,要想尽早发现肺癌,获得良好预后,就需要重视肺癌的早期筛查。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高危人群的筛查:年龄在40岁以上,有以下至少一项危险因素——1)吸烟≥20包/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2)被动吸烟者;3)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这些高危人群都应每年接受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如发现可疑小结节应及时去专业医院进行鉴别诊断。

低危人群的筛查:近年我国肺癌女性患者逐渐增多,甚至不吸烟者、年轻人也会患肺癌,因此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可以先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作为“基础”检查,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可每间隔3~5年复查一次。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二、乳腺癌——乳腺彩超、钼靶、核磁!

乳腺癌排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由于乳腺癌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早期常无症状,且和雌性激素相关,因此中青年女性要格外注意乳腺癌的早期筛查!除了自行做乳腺检查之外,还要定期做乳腺的相关检查,特别是乳腺癌高危人群。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1)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2)既往得过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者小叶原位癌的患者;3)30岁之前曾接受过胸部放疗。筛查方案则建议从25岁开始,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和乳腺核磁检查,同时建议乳腺外科医生进行会诊,建立长期档案以便于随访。
对于非高危人群来讲,筛查年龄建议从40岁以后开始,其中40-49岁,建议每年做一次乳腺彩超和钼靶检查,50-74岁,则每2年一次乳腺彩超和钼靶检查,而75岁以上者则可以根据本人意愿,每2年做一次乳腺彩超和钼靶检查。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三、胃癌篇——胃镜!

我国长期以来胃癌高发,胃癌发病率一直稳居恶性肿瘤的前三位,由于胃癌初期症状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嗳气、食欲减退、反酸、烧心等,而上腹部疼痛多为不太剧烈的隐痛,如果不做胃镜则容易误诊,特别是老年人。按照国外经验,50岁以上的人群都有必要定期进行胃肠道癌症筛查,我国更应重视胃癌的早期筛查。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除了已出现上述胃部症状的人群要及时就医之外,建议对40岁以上的胃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胃镜筛查,胃癌高危人群包括:1)有胃癌家族史;2)长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3)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癌前病变者;4)长期饮食习惯不良(喜吃高盐、腌制食物、剩菜剩饭等);5)长期吸烟及重度饮酒史;6)既往因胃良性疾病做过胃大部切除手术者。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胃癌筛查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和直接——胃镜,虽然多数体检中心会采取一些无创检查方式,如像幽门螺旋杆菌的吹气试验检测、抽血做胃泌素功能检测等,这种检测虽然方便,但仅能提示和胃癌相关,而且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强,特别是对于胃癌的高危人群,务必要进行胃镜检查,而且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不少人对胃镜检查存在畏惧感,其实胃镜检查一般不引起疼痛,其最大的不适是因为咽喉刺激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射,医生在检查前也会采取局部麻醉以减少这种不适,而且目前还有无痛胃镜检查,这对于恐惧胃镜检查的人来说更容易接受。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四、结直肠癌——粪便潜血、结肠镜、肛门指诊!

结直肠癌是我国仅次于肺癌、胃癌的第三大高发癌症,近年来在城市地区的发病率已逐渐超过胃癌。尽管结直肠癌的总体治疗效果还不错,特别是早期结直肠癌,但初诊即为中晚期结直肠癌仍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甚至还有不少患者已出现长期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严重消瘦等症状时仍未及时就医。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根据《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和《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2014年,北京)》,包括所有便血、黑便、贫血、体重减轻等结直肠癌报警症状的人群及50-74岁的无结直肠癌报警症状人群都应及时检查:
首先,通过结直肠癌筛查评分、问卷和/或常用初筛试验筛选出高危人群——评分、问卷评定为高风险,或便潜血(FIT)阳性、粪便DNA检测阳性者,需接受结肠镜检查;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包括:1)处在结直肠癌发病高发区的40岁以上人群;2)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有结直肠癌病史;3)患过结直肠腺瘤息肉;4)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等任意2项者;5)溃疡性结肠炎者;6)有盆腔放疗史者。
如果无上述任一项者为非高危人群(包括部分评分系统的低风险和中等风险人群),结肠癌发病风险相对较低,建议采取多轮非侵入筛查和定期随访策略。简单来说,非高危人群建议:1)每年做一次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2)每1~3年做一次粪便DNA检测;3)每5~10年做一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此外,直肠癌的一个很简单检查手段就是——肛门指诊。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五、肝癌篇——甲胎蛋白、B超!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在第四位,但致死率排在第二位,肝癌总发病人数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特别是男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肝癌的筛查主要应针对高危人群,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是依照近年来在肝癌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取得的最新临床证据,特别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规范》指出: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筛查手段:主要借助于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筛查频率: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如果患者为乙肝病毒感染者,还同时需要做病毒DNA定量检测和肝脏生化检查,以利于指导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一旦怀疑肝脏恶性肿瘤则需要进一步做肝脏增强CT和核磁(MRI)检查,必要时采取病灶穿刺活检。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六、宫颈癌篇——TCT、HPV、阴道镜!

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特别是40-50岁的女性多见,大多数宫颈癌是通过性生活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所致,如果初次性行为发生在15岁以前,或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HPV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宫颈癌发病风险也增高。

宫颈癌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如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非经期少量出血等,由于其他宫颈良性疾病也可引起类似症状,所以最佳选择是进行宫颈癌筛查。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宫颈癌筛查主要有三种方法——宫颈细胞学检查(TCT),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其中TCT检查是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的简称,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能达90%以上,是宫颈癌早筛的必选项目。

宫颈癌的筛查起始年龄为21岁,如果已有性生活,则从21岁开始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TCT检查,如果没有性生活,则从有性生活之后开始至少每3年做一次TCT检查;30~65岁推荐同时接受TCT和病毒学(HPV)筛查,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5年,如果只做TCT检查,则间隔时间不超过3年。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如果能在首次性行为前就注射HPV疫苗,可有效预防HPV感染,进而降低90%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率。HPV疫苗的最佳接种年龄是15岁左右;我国推荐接种疫苗的年龄为9~25岁。不过由于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注射HPV疫苗,因此对于宫颈癌早期诊断来讲还是要做定期筛查。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七、食管癌——食道镜!

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国家,根据2018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在恶性肿瘤中居第5位和第4位,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则占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

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地域特点,最密集区域位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侧,尤以磁县最高,在秦岭、大别山、川北、闽粤、苏北、新疆等地也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癌前病变则是指被证实与食管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其中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是鳞癌的癌前病变,巴雷特食管相关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则是腺癌的癌前病变。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食管癌高危因素:1)出生或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2)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3)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包括慢性食管炎、巴雷特食管、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各种原因导致的食管良性狭窄等;4)有头颈部肿瘤病史;5)合并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喜热烫饮食、饮酒(摄入酒精≥15克/天)、吸烟、进食过快、室内空气污染、牙齿缺失等;6)头颈部肿瘤病史人群:口腔癌、鼻咽癌和下咽癌等患者的食管鳞癌发病风险显著增高。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筛查程序:1)对于食管癌高发地区的目标人群应每5年进行1次内镜筛查,对于其他地区的目标人群先进行食管癌风险分层初筛,高危人群则每5年进行1次内镜筛查;2)筛查中发现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中度异型增生),病变直径大于1 cm或合并多重食管癌危险因素者建议每年进行1次内镜随访,其余可2~3年进行1次内镜随访;3)筛查中发现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度以上异型增生)、早期食管癌及进展期食管癌,应给予相应治疗。

做好早期筛查,就可能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网打尽”!

筛查方法:由于部分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尤其是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在白光内镜下难以发现,导致其灵敏度(55.2~66.7%)较低,漏诊率约40%左右,因此推荐将上消化道白光内镜检查联合1.2~1.5%的卢戈液染色内镜(LCE)或窄带光成像(NBI)作为食管癌内镜筛查首选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