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萬保險代理人迎新發展期 政策紅利激發市場活力

銀保監會近日發佈通知,就《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徵求意見稿)》(下稱《規定》)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此文件是對2018年7月首次徵求意見稿的修訂版本,變化主要體現在取消許可證3年有效期、明確提出加快建立獨立個人代理人制度等九大方面,進一步體現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主基調,以適應保險中介市場改革要求,進一步完善保險代理人監管制度。監管新規加上時代轉型需求,900萬從業人員面臨著新的發展期。

九大方面變化

保險代理人是指根據保險公司的委託,向保險公司收取佣金,在保險公司授權的範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機構或者個人,包括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保險兼業代理機構及個人保險代理人。截至2019年底,我國共有保險專業代理法人機構1779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3.2萬家、網點22萬個,個人保險代理人900萬人。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指出,長期以來,保險代理人法律關係不清、監管體系不明、管理標準不同,對保險代理人的監管散見於不同的文件當中,不能形成有效合力。起草《規定》,可理順法律關係,統一監管尺度,形成監管合力。

上述人士介紹,2018年7月,《規定》首次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所提意見普遍中肯,銀保監會最終採納了部分合理意見,並決定再次公開徵求意見。

此次的徵求意見稿與首次相比,變化主要體現在九大方面:一是調整代理機構工商變更登記相關事項要求;二是調整保險兼業代理機構准入條件;三是修改保險中介行業自律組織的有關表述;四是取消保險專業代理公司、保險兼業代理機構許可證3年有效期的規定;五是明確保險機構高管人員的近親屬經營保險代理業務應當符合履職迴避的有關規定;六是規範保險專業代理公司的廣告行為;七是調整區域性保險專業代理公司註冊資本;八是明確提出加快建立獨立個人代理人制度;九是加強對監管機構和監管人員行為的約束。

激發市場活力

在上述九大變化中,其中之一便是取消許可證3年有效期的設置。上述人士介紹,此舉是落實“放管服”要求,加強和改進保險監管的重要舉措,將激發企業活力,支持優質公司加快發展。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完善監管手段,加大對擾亂市場的劣質公司的檢查和處罰力度,實現扶優限劣。

《規定》還提出,保險機構高管人員近親屬經營保險代理業務應符合履職迴避的有關規定。此舉措的背景之一,是在前期監管實踐中,監管部門查處了一些保險機構高管人員近親屬通過虛列費用、虛構業務等方式,違規經營保險中介業務,為保險機構及其高管人員套取費用,牟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規定》還專列一條,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對個人保險代理人實施分類管理,加快建立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制度。這是監管首次明確提出加速獨立代理制建設。分析人士表示,900萬個人代理人均有機會分享這一政策紅利。

代理人時代轉型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險企收入的提高離不開銷售渠道的擴展。在我國壽險公司銷售的渠道中,代理人銷售渠道佔比約50%。這一比例凸顯了代理人的重要性。

但隨著時代發展,代理人的角色也發生著變化。業內人士分析,傳統的增員驅動或越來越多地轉向專業化和產能提升。國壽股份戰略部指出,疫情之下公眾保險意識上升,各大險企代理人數量有增有減,但摒棄人海戰術、注重質態提升已經成為共識。

太平財險相關人士表示,隨著保險業產業升級,代理人數量會出現下滑。科技賦能保險代理人,從而提高人均產能,是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以及個人保險代理人的共同命脈。因此,保險公司通過豐富產品線並不斷迭代、優化個人展業的硬件工具和軟件平臺等,都會促進個人代理人成長。

“我們現在線上線下自由轉換,感覺推進了時代的迭代升級,比以前績效更好了。每天成交一個客戶,不管線上線下,這是我們給大家的理想目標,”一位保險代理人對記者表示,“嚴格監管對我們有益處。馬太效應下,強者愈強,弱者越弱。”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