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2.1


地球隨太陽公轉形成一年四季,地球自轉形成晝夜。在四季和晝夜的變化之中,形成地球環境的寒來暑往和環境變化的多樣性。

生態學2.1| 地球環境

▲ 地球自轉軌跡圖

在西漢以前,我國古代先賢創立的鉅著《黃帝內經》就把一年四季及節氣與地球的自轉及人體從一個系統進行了關聯,直接把最高等生物-人類與環境的關係進行了科學的描述,從四季-氣候-生物多樣性的角度,提出地球表面不均勻增溫是萬千氣候與豐富多彩生命世界的決定性因素。

其中,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提出:

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極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其把四季和24節氣與人體臟器及氣候的關聯,創造性地產生了中醫理論,更是創造了歷史。

生態學2.1| 地球環境

▲ 24節氣與八卦關係圖

八卦中的陽爻與陰爻代表一年之中陰陽交替消息,即為十二闢卦,又稱為十二消息卦【陽之盈長為息,陰之增強為消,一消一長互為更替】,代表一年十二個月。

在冬至之前,為晝短夜長,陰盛陽衰,故以全陰爻的坤掛代表。而過了冬至後,白天逐漸變長,即陽氣日盛,故十一月時,以一陽生之復卦為代表。十二月以二陽生的臨卦為代表,餘此類推。

現代科技已經證明幾千年前產生的這些理論的科學性。其基本原理是地球自轉的同時圍繞著太陽公轉,在自轉中形成晝夜溫差的不同,公轉中形成一年不同季節的溫差。溫差導致氣候等環境因子的變化,環境又影響著人體生命環境的變化。

地球表面接受的能量並不均勻,詳見下面幾張圖:

生態學2.1| 地球環境

▲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形成四季關係圖


生態學2.1| 地球環境

▲ 地球不同維度接受太陽強弱關係圖


生態學2.1| 地球環境

▲ 地球表面接受太陽能量強弱關係圖


生態學2.1| 地球環境

▲ 地球傾斜自轉示意圖

信風是地球最顯著的氣候特徵,而信風就是因地球接受的太陽能源差異形成的。

生態學2.1| 地球環境

▲ 信風形成原理圖

哈德里環流圈(Hadley Cell),又稱信風環流圈,是一個直接的熱力環流,跨度約為30個緯度。

1735年喬治·哈德里(George Hadley)針對盛行西風與信風的形成原因提出:赤道附近熱帶輻合帶空氣受熱上升到對流層後,到高空向高緯輸送,受地轉偏向力的作用,氣流向東偏轉出現高空西風,分別向兩極方向移動,之後逐漸冷卻,約在緯度30度附近沉降。空氣在副熱帶緯度下沉分為兩支,其中一支由地表向赤道移動,在低緯地區形成閉合環流,即哈德里環流圈。

生態學2.1| 地球環境

▲ 哈德里環流圈原理圖

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赤道地區的定向風叫信風。在地球自轉偏向力的作用下,風向發生偏離,北半球形成東北信風;南半球形成東南信風。終年吹著信風的地帶,叫信風帶。

北緯30°附近出現了大面積的乾旱地帶,從北非到西亞幾乎連成一片,但同樣位於北緯30°附近的中國南方地區卻出現了例外。

生態學2.1| 地球環境

▲ 北緯30°地球乾燥帶分佈圖

這個例外的發生,是因為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區接收到更多太陽輻射,在夏季高原地表吸收的太陽能,不斷加熱地表上方的空氣,相當於一塊巨大的太陽能電熱毯,被放到4000米高的大氣層中。導致我國氣候格局改變,植被分化加劇。這是造物主賜給中國的禮物。

生態學2.1| 地球環境

▲ 青藏高原氣流影響示意圖 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