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由磨礪而出彩” 雄安建設一線的青春身影

河青新聞網訊 5月3日,在第71個“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前進姿態,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奮勇搏擊。”

近日,本報記者深入雄安新區建設一線,在塔吊林立、熱火朝天的項目建設工地上,目睹了無數青年建設者,他們將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揮灑在雄安建設一線,在將自身才華施展得淋漓盡致的同時,也將自己的青春渲染的更加絢麗多彩、熠熠生輝。

師賽燚 我想十年之後再回雄安看看

“當初來雄安,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的,就想多學點兒東西。我感覺自己這半年多的成長進步也確實比較明顯。”1993年出生的師賽燚是河南洛陽人,2017年畢業後,先在地鐵工作過一段時間。2019年8月份在單位調配下來到雄安新區,目前是中鐵隧道局集團容東A社區市政道路、綜合管網工程項目的一名技術管理人員。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 雄安建設一線的青春身影

攝/河青新聞網記者王明空


“目前工程正在全面加速推進,為了努力挽回受疫情影響的工期,我們現在基本就駐紮在項目現場了,辦公、食宿都在工地,這也是我們項目組領導和同事每天的常態。”師賽燚笑言,雄安的工作強度是他之前未曾意料到的,“一般從早上7點開始,我們就進入工作狀態了,晚上十一二點下班更是家常便飯。我一般白天會在項目現場進行技術指導,提供技術施工問題解決方案,開展滲透式技術交底,親自檢測鋼筋綁紮質量。晚上會和領導、同事一起研究圖紙,制定工作計劃。工作強度雖然比較大,但是對我們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而言,進步和成長也是非常迅速的。”

到雄安工作半年多來,師賽燚一次家都沒回過。春節期間,他放棄了回家與家人團聚共度春節的機會,選擇堅守工地,每天定時揹著消毒器在項目駐地和施工現場各區域消毒,為項目員工測量體溫,並和同事輪流在現場24小時值班,強化現場管理。“來雄安這大半年,除了工地,我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容城縣城。等項目結束後,我想到白洋淀和雄安的一些景區去走走看看,好好看看新區的樣貌。”

師賽燚告訴記者,他見證了雄安從剛開始建設時的一片荒野,到現在的雛形初具,他最想的是十年之後再回雄安看一看,“我想帶父母和家人一起來看看我建設過、奮鬥過、見證過我青春的地方,期待那個時候的雄安變成一座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未來之城。”

陳清濤 由衷的感謝在雄安工作的經歷

“我在河南工作的時候,就嚮往著能參與到新區的建設中來。因為雄安新區是用最先進的理念和國際一流的水準進行城市設計,是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標杆、改革開放的高地,對一名工程建設者來說,能親身參與雄安新區的建設是一種榮譽和夢想。” 今年25歲的陳清濤是山東青島人,大學畢業後,先後在貴州、河南工作過一段時間,目前是中建八局雄安新區容東DEG社區RDSG-4標段項目的一名現場工程師。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 雄安建設一線的青春身影

攝/河青新聞網記者王明空


“我每天在現場的工作就是,與工友們一起看圖紙,對進場材料進行驗收、加工、安裝;核對施工計劃,提報下一階段的施工所需的材料、機械等,避免出現施工進度計劃滯後問題;對自己的責任區的現場工程質量、工友們防護用品穿戴、安全防護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排查,出現問題第一時間組織協調解決,確保自己責任區的工作,高效、高質量、安全有序推進。施工間隙,大家會一起學習文件、深刻理解新區的定位和建設理念。下班後,項目組的同事還會一起溝通施工當日遇到的問題,分析原因,探討解決辦法……”說起自己從事的本職工作,不善言辭的陳清濤開始變得滔滔不絕,他告訴記者,項目現場雖然都是一些比較常規的工作,但是必須要嚴謹審慎地對待每一個環節,才能保證工程的建設過程的安全、質量和計劃的有序推進。

到雄安工作之後,因為工期緊張,陳清濤只在春節的時候回過一次家。“雖然休息和與家人團聚的時間比較少,但是在雄安工作期間,我感覺到自身的成長是顯而易見的。一是業務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高,二是雄安的工作也極大地磨鍊了我的意志,提高了我的自律性,這對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都很有幫助,所以我由衷的感謝在雄安工作的這段經歷。”

“雄安新區不是簡單地在平地上建一座新城市,在我親身參與新區建設的過程中,愈發能夠體會新區‘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真正內涵。”陳清濤告訴記者,如果有機會,他想紮根新區,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一起陪伴和見證雄安新區的成長和崛起。

楊松 雄安是一座適合青年發展的城市

1995年出生的楊松,是河北保定易縣人,去年大學畢業後,在內蒙古工作了兩個月之後,被集團調往雄安新區。目前是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雄安新區容東BC社區RDSG-3標段項目工程管理部測量隊的一名測量員。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 雄安建設一線的青春身影

攝/河青新聞網記者王明空


“因為我去年採走出校門參加工作,剛到項目組時,很多工作內容和業務都不太熟悉,工作起來難免有些吃力。”楊松坦言,剛來雄安時候,確實不太能適應雄安的工作節奏和強度,“為了讓我儘快適應和融入工作,不管是專業儀器的使用上,還是電腦軟件的運用方面,我們的部門領導都會利用他的業餘時間,手把手的教我。從最開始我只能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到如今可以獨立完成本職工作,離不開領導和同事的幫助、教導。”

雄安的工作經歷不僅讓楊松在業務能力上有了長足得進步和成長,也讓他在生活上深深感受到了溫暖和關懷。“我去年剛到雄安的時候,三伏天剛過,天氣還比較悶熱,場地裡也長滿了一人多的荒草,那段時間真是,每天都清清爽爽地鑽進去,然後溼漉漉地鑽出來,跟上蒸籠似的。”楊松說,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他們的工作時間沒有那麼固定,有時候回到駐地時錯過飯點兒,領導會將預留的飯菜先讓給他吃。

“到雄安工作之後對我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非常明顯,例如之前我看待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會本能的想逃避,但是現在會首先想辦法去克服。此外,對於個人價值的實現也是我到雄安工作之後逐漸清晰的。”楊松說,高強度的工作不僅沒有讓他放棄學習,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了自己的成長進步。“每天不管工作到多晚、工作多忙、多累,我都會抽出時間來總結下一天的工作,看看專業類、文學類的書籍,使自己的腳步努力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我覺得雄安是最適合年輕人發展的,年輕人的朝氣和活力可能會更好的適應雄安發展的節奏。如果未來集團在雄安還有項目的話,我一定會申請留在這兒。”楊松告訴記者,等項目結束之後,想帶著父母過來看看,“爸媽眼中的我還是個剛踏出校門的孩子,如果他們看到我參與建設了這樣一項了不起的項目,為雄安的建設盡了一份力,他們應該會比較驕傲和自豪吧!”

文/河青新聞網記者王明空

河青新聞網編輯鄒暢|平臺主編姜天群|平臺監製耿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