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的《宝贝儿》被厌恶,原因很多

1.“最烂的电影”

非常遗憾,我那场观众几乎没有任何共鸣与认同感。每当杨幂、郭京飞眼含泪水,或者反复讲一句南京口音的台词时,观众们就忍不住笑出声。当然,这从侧面说明,一个演员越曝光于大众面前,ta在银幕上的角色就越立不住。

杨幂的《宝贝儿》被厌恶,原因很多

杨幂的《宝贝儿》被厌恶,原因很多

旁边座位上的大妈中途睡了两觉,发出细腻悠长的鼾声。画面乍黑,字幕出现时,她嘟囔了一句:就演完了?然后起身便走。

再旁边年轻的男观众更激动,直接大喊:什么玩意儿这是!

前排几个女生组团观影,笑着聊了几句,开始举起手机自拍,镜头里洋溢着快活。

乘电梯时,一个女生非常愤怒地说:我TM从来没看过这么烂的电影!和她同行的男生搭话:“有!范冰冰演的,那个《封神》(《封神传奇》)。”出了电梯,女生还没消气:“起码《封神》我没看过啊,这个我可是看了呀,我就从来没看过这么烂的电影!”

我一个人来的,自然没什么话要嚷着说。隐约记得看片时听到一个男生在哭,也可能是感冒了在抽鼻子。

普通人和普通人,智力相差不一定太多,但对视听语言的感知能力,实在是迥然不同。

2.江萌和陈岚

杨幂饰演的江萌让我想到了陈岚,《人物》最近做过她的报道——

“在一个深夜,她抵达天津的临终关怀医院,骗过门卫,她冲上了楼,「偷偷抱走」了那个孩子,送去北京和睦家医院接受治疗。她记得婴儿的颜色——两条细腿像枯萎的柴枝,是灰褐色的,脸只有一点点大,嘴唇是一条线,猛一看就像蜡黄的玩具宝宝;记得自己的震惊——「我蒙了,这还是个孩子吗」;记得自己的坚定,「到了楼下,有人追上来,同行的人拦住他们,我就像一阵风似的冲出去了。」

孩子的家人最终同意了治疗,离开天津的陈岚和志愿者们无法获得进一步信息,直到几个月后得知孩子的死讯,陈岚大病了一场,她为那个婴儿取名为「小希望」。”

《宝贝儿》上映后,有人在微博上问陈岚:请问《找到你》和《宝贝儿》是否都有参考您的救助案例呢?陈岚回答:很明显啊。

实际上,《找到你》改编自韩国影片《迷失:消失的女人》。

陈岚的追随者发表了文章《和我们的小希望》,大意仍然是谴责患病婴儿的父亲放弃治疗,并强调“先天无肛”可以很好的治疗。

和多年前陈岚抢孩子一样,他们都强调“无肛”这一个缺陷,然而当年小希望的诊断是这样的:肛门闭锁,直肠会阴瘘,阴道会阴瘘,肺炎,脱水,营养不良,高氯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 卵圆孔未闭 三尖瓣返流)美尼尔憩室,左重肾畸形,左输尿管扩张,第5-7胸椎异常,右侧第7-8后肋融合。

所以医生建议放弃治疗。

影片中也是如此,除了肛门闭锁,女婴还有其他病症。

《人物》做的那篇报道名叫《陈岚的悖论》。

江萌也在悖论里走了一趟。她没有陈岚的学识、能力、金钱,但有陈岚的“犟”,还被赋予了一个无肛弃婴的身份。从人物动机和厚度上来说,故事简化了。从现实层面来讲,也可以说变复杂了。

杨幂的《宝贝儿》被厌恶,原因很多

江萌拒绝承认自己的身体有缺陷,拒绝嫁给一个有车有房有孩子的男人,拒绝养母在墙上钉木板骗拆迁费,拒绝大伙给她凑钱发的工资,拒绝一个无肛女婴被父母放弃,拒绝离开自己的妈妈,拒绝一个好男孩的示爱。

故事的结尾,妈妈住进养老院,女婴病死,孩子的父母遭受攻击,江萌接受了好男孩推荐的工作,仍旧没挣够钱还那些工资。

她在纸上写下自己致残的原因,坐在走廊的椅子上,看着敞开的门里面被展示的评残场面,看着镜头外的世界。她低头了,不再坚持“我是健康的”。

3.演员和角色

杨幂这个角色不讨巧,不易被大部分观众理解、同情,甚至会让人产生完全相反的情感。当观众对一个电影的主角不认同时,结果可想而知。

杨幂很努力地摆脱偶像剧中廉价的程式化表演,仍然有很多缺点,没能实现彻底的翻身/转型,但没有拖电影的后腿。

郭京飞一直演那种自带幽默感和一点“阿Q精神”的角色,这些特质几乎和他本人融为一体,所以大部分时候他出现在银幕上时,观众都会情不自禁笑着喊出他的名字:郭京飞。

我那场,不止一个人喊了。

说句直白的,郭京飞一直在演郭京飞,他本人的气质又格外讨喜,抢戏能力Max,所以永远出彩。可惜,这次导演不让他演郭京飞。

杨幂的《宝贝儿》被厌恶,原因很多

当他饰演的角色被质问,低下头手捏着鼻梁,无声哭泣到身体抽动时,四面八方传来了笑声。那个画面很诡异,观众一下出戏了!在观众眼里,那不是一个父亲在哭,而是郭京飞在表演抽搐。

类似的情形还有很多,克制、生活化,无论郭京飞怎么努力,在这部平静却沉重的电影里,观众不买账。

从台湾来的李鸿其,没有开口说话,反而是更自然的那个,也提供了一个更具象的视角“孩子活下来还不是和我们一样”。大部分配角也都挺自然、挺舒服的。

电影牵扯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社会议题,比如病婴的生死权利、媒体失察、舆论暴力、寄养与领养、残疾人保障、老年人保障……

静水流深有时很难胜过惊涛骇浪。目前大部分观众能接受的可能仍然是《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这类拥有极大戏剧冲突的影片,属于一种外放的、情绪浓烈的表达。

《宝贝儿》当然不是最烂的电影,但观众就是接收不到视听语言传达的情感和意图,很遗憾。

文/空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