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思維》——丹尼爾·平克販賣的右腦焦慮

我是一個右撇子,而且是重症患者。

因為我不僅左手的力量比右手小了很多,在做某些事情時,左手都好像不是自己的,完全不聽使喚。寫字、用筷子之類的高難度動作就不必說了,有時拿個東西似乎都拿不太穩。

這些年來,時不時會聽到人說,左撇子更聰明,左右手並用的人能力更強,所以偶爾真會覺得遺憾,自己的左右手使用起來差別那麼大,好像是種殘缺呢。

而這種遺憾,在讀了一本書之後,竟然有點發展到焦慮了。

這本書就是丹尼爾·平克所著的《全新思維》。

《全新思維》——丹尼爾·平克販賣的右腦焦慮

作為著名未來學家、超級暢銷書作家、趨勢專家,TED大會特邀演講嘉賓、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之一丹尼爾·平克寫的這本書在商界非常出名,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還曾自費購買了4500本贈送給哈佛大學畢業生。

本書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提出了一個新概念:過去的一個世紀裡,人們依靠理性思維推動著社會發展,但未來社會屬於概念時代。在概念時代生存需要6大新型能力:設計感、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娛樂感、意義感。這六大能力都是右腦擅長的。所以,“未來,掌握在右腦手中”

右腦控制左側身體,左腦控制右側身體,如此依賴右手的我,一定是左腦發達,右腦簡單,是書中所說的“左腦人”了。事實上,我的理性思維看起來也確實比感性思維明顯要強一些。所以,我似乎要被未來時代淘汰了。

更何況,這本書是作者在2005年寫的,對於今天的我,未來已經來了。世界馬上要被右腦人掌控了,作為左腦人的我,該怎麼辦?雖然世面上有不少開發右腦的課程,但那都是針對6歲以前的孩子的呀!

焦慮中,突然看到在《最強大腦》中很出名的Dr.魏表示,左腦負責圖形、右腦負責語言之類的說法並不存在。

“所有打著‘右腦開發’旗號的兒童教育都是在做營銷。無論是邏輯、分析,還是創造、藝術,都是整個大腦協作的結果。”

《全新思維》——丹尼爾·平克販賣的右腦焦慮

彷彿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我馬上開始搜索相關的具體闡述。網上關於右腦開發的文章很多,而說明左右腦關係的文章則很少,但看了為數不多的關於左右腦關係的文章之後,我的腦子變清晰了,我更認同:“左腦掌管抽象思維,右腦掌管形象思維”這個說法確實是有問題的。

左右腦的分工理論來源於1981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斯佩裡教授(R. W. Sperry),他在研究“裂腦人“(即左右半腦之間的連接部分被切斷的人)之後得出結論:左右腦在功能上存在不一致性。但正因為斯佩裡的研究是基於“裂腦人“做的,而使一側大腦停止工作、讓另一側大腦保持清醒,這顯然不是大腦的正常狀態。在對左右半腦未分裂的人做實驗時,即使某一側大腦的活躍程度更高,另一側大腦也是處於運轉狀態的。所以他的成果說明的只是左右腦在某些能力上要優於對方,而不存在完全意義上的功能區分,兩邊對應區域經常只是活動強度上有差別。

回顧一下,其實無論在少時所學的課本里,還是後來修讀的心理學課程中,都講過

人腦最基本的結構是對稱分佈,每個功能區域都同時分佈在左右腦。

那為什麼後來的理論如此偏離基本常識卻依然很有市場呢?我想,最大的原因就在於販賣焦慮吧。

《全新思維》——丹尼爾·平克販賣的右腦焦慮

焦慮,很多時候緣於想要的太多,懂得的太少。比如我,期望自己左右開弓、全面發展,卻忽略了人腦的基本工作原理。我又不是裂腦人,我幹嘛要單獨開發右腦呢?!

焦慮緩解了,我反而可以從容地看待平克書中的理論了。撇開“未來掌握在右腦手中”這種斷章取義、譁眾取寵的話,我認為書中提到的六大能力,確實很重要,尤其是其中的“意義感”。實際上我認為,

  • 正是人類對意義感的追求,才驅動了對設計感、故事力的要求;
  • 共情力和娛樂感,則是滿足情緒和情感方面的需求;
  • 交響力,在書中指的是系統思維,我倒覺得這更傾向於理性模式而非書中劃歸的感性模式了。

我依然希望自己可以做到更好,然而我明白了,它不可能通過單獨開發某一半大腦來實現,因為每種活動都是依靠左右腦共同協作產生的指令完成的。我要提升的是整個大腦的思考模式和思考能力。

我可不要做裂腦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