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啟用最大規模最大膽舉措戰“疫”

18日,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新一輪抗疫紓困措施的撥款申請,支出額度高達1375億港元。這是特區政府在未滿兩個月時間內第三次動用財政儲備紓解經濟民生之困,三輪舉措的支出總額接近2900億港元,在本地生產總值中佔比近10%,成為歷來最大規模和最大膽的施政措施。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由於香港面對的是史無前例的挑戰,特區政府也要作出史無前例的回應。回應目標有四個:協助企業繼續經營、保住員工就業、減輕企業和市民的財政負擔以及希望經濟在疫情受控後能夠儘快復甦。

前所未見的近乎全方位衝擊

“疫情為香港帶來史無前例的挑戰,廣泛的經濟活動受到嚴重干擾,有一些已經完全停頓。”林鄭月娥說。

香港旅遊發展局1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3月訪港旅客同比下跌近99%。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據顯示,零售業2月銷售額同比下跌44%,創歷史最大單月跌幅。

香港旅行社東主協會會長葉慶寧表示,疫情令訪港旅客近乎消失,旅遊行業的損失難以估計。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疫情不僅直接打擊中小型零售商,大型連鎖商店也難以倖免。

香港的採購經理指數進一步顯示,3月和2月的經濟景氣度分別位於歷史第二和第一低位。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疫情給香港經濟帶來差不多全方位的嚴峻衝擊,不僅外貿和本地消費兩大引擎突然剎停,金融行業也受到拖累。不少企業面臨生意冰封、資金鍊斷裂的巨大壓力,打工人員則被減薪甚至裁員。

目前,香港失業率已升至3.7%,創逾九年新高。特區政府發言人預告,失業率仍會上升。

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林鄭月娥強調,特區政府必須盡最大努力,防止大規模企業倒閉和人員失業。

最大膽舉措為GDP提供5%緩衝

特區政府財政司估算,第二輪1375億港元援助措施,估計對經濟發揮約兩個百分點緩衝作用,連同2月防疫抗疫基金的第一輪措施、今年財政預算案的各項措施、去年8月推出的四輪措施,特區政府共計約3200億港元的支出規模將為經濟提供約5%緩衝作用。

陳茂波指出,約佔GDP10%的財政投入力度與先進經濟體相近,力求在最大範圍保住就業、保住企業,穩住經濟和信心。

按照特區政府的部署,新一輪措施中800億港元用作“保就業”計劃,重點包括向合資格僱主提供工資補貼,促使企業儘量不裁員;在未來兩年動用60億港元,創造約30000個職位。

210億港元用於為相關行業提供援助,發揮“保企業”效應。同時政府擴大為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的覆蓋範圍和強化支援力度,受惠對象囊括上市公司,貸款上限提高200萬—300萬港元,最高至1800萬港元,並可享受利息優惠。

考慮到為企業和個人提供資金支持,政府資源始終有限,特區政府從3月至今已通過政策槓桿撬動了市場龐大力量參與救市。

金管局在一個月內先後下調了逆週期緩衝資本要求和減半監管儲備,共計釋放7000億至8000億港元信貸空間。從4月下旬至5月中旬,金管局還將減發外匯基金票據,為銀行同業市場增加約200億港元流動性。

陳茂波強調,儘管系列支援措施的支出規模空前,加之經濟不景氣影響稅收和賣地收入,香港本年度財政赤字將大幅增至2800億港元左右。不過,這個規模的開支政府可以承擔,香港仍然剩餘8000億至9000億港元財政儲備。

“摸著石頭過河”力求平衡

伴隨疫情擴散範圍增大和時間加長,有效防疫與支持經濟是否不能兼得的擔憂浮現。陳茂波表示:“當前面對抗疫和同時穩住經濟的艱鉅任務,全球各地都沒有經驗可以借鑑,都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為應對前所未見的疫情威脅,諸多國家和地區推出了歷史之最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香港的措施也是在遏制疫情惡化的前提下,一方面盡力支持承受巨大壓力的各行各業,保住經濟元氣,保持投資者對香港未來發展的信心;另一方面,為其後的經濟復甦鋪路。

正如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所強調,作為負責任的政府,特區政府會繼續推動香港長遠發展,制定前瞻性的策略。

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表示,今年起香港還會陸續開拓多項新業務,提升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例如,建立私募基金有限合夥制度;擴大稅務寬免範圍,吸引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發行人在港發行追蹤香港股票的ETF。

林鄭月娥指出,政府動用了積存多年的儲備應對疫情影響,但是香港有信心,“這次花了這些錢,有能力可以賺回”。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1年香港經濟將重新增長3.9%。

(新華社香港4月18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