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黑只是因為膽小嗎?其實沒那麼簡單,泛靈心理媽媽要知道

鄰居家的兩個娃都怕黑,一到晚上就離不開人。老大是姑娘,都六歲了還摟著姥姥睡,老二是男孩,今年四歲,白天傻大膽,到了晚上比姐姐還黏人。用姥姥的話說:“我小時候沒有電,月黑風高的害怕也就罷了,搞不懂為啥這倆孩子一個比一個膽子小!”

大家知道,孩子怕黑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可真的像鄰居姥姥說的那樣,怕黑是膽子小嗎?其實真相併沒有那麼簡單,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怕黑是泛靈心理在起作用,而泛靈期是人類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

孩子怕黑只是因為膽小嗎?其實沒那麼簡單,泛靈心理媽媽要知道

什麼是泛靈心理?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泛靈心理是幼兒期特別是三四歲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種獨特的心理現象。這個時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視為有生命的東西,隨著年齡增長,泛靈觀念的範圍會逐漸縮小。

簡單地說,泛靈即萬物有靈,是指在孩子的認知中,即便是小狗小貓、花花草草玩具牆壁都是有生命的。他們喜歡對著自己的玩具說話,把布娃娃當成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不允許任何人傷害它,吃飯睡覺都跟這個好朋友形影不離。

心理學認為,孩子怕黑是源於對黑暗中事物的想象。當然怕黑的孩子內心的感受也大不相同,比如有些孩子害怕是因為黑暗中藏著怪獸,有些孩子認為黑暗裡站著老妖婆,另一些孩子會認為黑的地方有鬼。在孩子的認知裡,這些嚇人的東西都是實際存在的。

孩子怕黑只是因為膽小嗎?其實沒那麼簡單,泛靈心理媽媽要知道

泛靈心理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1、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把布娃娃當成好朋友,跟布娃娃形影不離,布娃娃對孩子來說,無異於成人世界的閨蜜好友。有這麼一個能夠“推心置腹”的朋友陪伴,在孩子不開心的時候“朋友”能給他安慰,在孩子快樂的時候有人跟她一起分享。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朋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代替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朋友”可以隨時隨地給孩子最好的鼓勵和幫助。所以,泛靈心理帶來的假想朋友可以讓孩子更加獨立。

孩子怕黑只是因為膽小嗎?其實沒那麼簡單,泛靈心理媽媽要知道

2、能促進孩子的發散思維,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泛靈心理能給孩子帶來非凡的想象力,比如孩子畫出的太陽是笑眯眯的,孩子把數字“0”說成是麵包,“1”當成油條,把“2”叫做小鴨子,把“3”看成耳朵,這種發散思維極大地促進了想象力的發展和創作力的培養,這種作用在人的一生中都是無可替代的。

3、讓孩子遠離真實生活,容易本末倒置

泛靈心理給孩子帶來的弊端是,如果孩子過於依賴虛假的朋友,現實空間就會變得日益狹隘。孩子畢竟還小,一旦卡通或媒介上的事物在孩子的認知裡先入為主,比如她的腦子裡裝著小人魚,就無法領略真正的大海對視聽的震撼。

孩子的思維和情感發展需要現實生活體驗,而泛靈的世界畢竟是想象出來的,再美好也是假的,不具備生活氣息。現在很多兒童沉迷於動畫片,缺少對真實生活的接觸和體驗,是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

孩子怕黑只是因為膽小嗎?其實沒那麼簡單,泛靈心理媽媽要知道

孩子處在泛靈期,家長如何正確應對?

泛靈心理對孩子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家長該採取怎麼樣的對策呢?

1、用擬人化的方法回答孩子提出的棘手問題

孩子的好奇心是先天性的,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讓人難以用孩子的語言做出回答,這時候,可以採用擬人化的方法間接地回答。例如:對太陽為什麼會落下去這個問題,你可以這樣回答:“一到晚上,動物們回家睡覺了,太陽公公也到山的那邊去睡覺了。”

2、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培養孩子的愛心與同情心

父母還可以將物“擬人化”激發孩子的泛靈心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教育孩子愛護花草樹木,不要把牆壁搞髒,不要把小凳子弄壞,可以說:“草這麼小你踩到它它會痛的;小凳子如果被摔了,一定會傷心的;;你弄髒了牆壁,它變得難看見了人會害羞的。”

孩子怕黑只是因為膽小嗎?其實沒那麼簡單,泛靈心理媽媽要知道

3、不盲目利用泛靈心理嚇唬孩子

很多人都有小時候被嚇唬的經歷,比如不聽話被大灰狼叼走,不睡覺把你扔到街上送給老巫婆等,雖然用這樣的方式雖然對孩子能起到很好的震懾效果,但造成的心理陰影是會影響一生的。

當孩子對泛靈事物產生害怕心理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強化這種恐懼心理,要給予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探究清楚害怕事物的真相,給予孩子面對困難的勇氣。比如,問孩子為什麼怕黑,打開燈打開門,讓他看到黑暗中和門後邊沒有嚇人的東西。

除此之外,還應儘量避免讓孩子看帶有恐怖鏡頭的影視節目。這樣將有益於發展孩子勇敢、大膽、無畏的品質,進而有益於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

孩子怕黑只是因為膽小嗎?其實沒那麼簡單,泛靈心理媽媽要知道

4、不用泛靈心理為孩子的過錯推卸責任。

現實中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特別是隔輩帶娃的時候,孩子不小心被板凳絆倒大哭,奶奶姥姥們會一邊安慰孩子,一邊指使孩子或幫孩子打板凳罵地面,讓孩子在報復的過程中恢復情緒,止住哭聲。

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這等於為孩子推卸責任,不利於孩子責任感的形成。因為事實上,孩子跌倒不是“板凳礙事”而是他自己不小心,應受到責怪的是他自己而不是小板凳。

你家孩子有過明顯的泛靈期嗎?你是如何應對的?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