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熟的三大“新經濟”

互聯網行業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市場普及率與技術成熟度越來越高,共享經濟、人工智能、短視頻、新零售等互聯網產物紛紛浮出水面。


隨著互聯網產業越來越龐大,他們對市場的影響力也在急劇擴大,經濟的發展模式逐漸由以傳統行業主導的舊經濟模式轉變成以互聯網行業為主導的新經濟模式。


疫情催熟的三大“新經濟”


談到互聯網產物,值得一提的便是近幾年影響力不容小覷的共享經濟、新零售、人工智能、短視頻等行業。這些行業經過初期的演變,已經站上了不同的賽道,奔跑的同時牽動著新經濟的發展。


洗牌後的共享經濟


談起經濟賽道上的“變革者”,不得不提起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之一——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以提供“邊際零成本”的服務切入市場,很快便獲得了消費者和資本的青睞,並迅速發展成近年來的熱門風口。但風口之下亂象難免,2018年,共享經濟行業動盪,資本信心不足,數家共享經濟企業因無法繼續維持運營開始慢慢退出市場,特別是曾經最為活躍的共享汽車和共享單車,這兩個領域的折損最大。中消協經調查發現,70多家共享單車企業中,有34家已經倒閉。


雖說過去的一年裡,共享經濟企業正面臨著寒潮的襲擊,行業規模正不斷縮減。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行業洗牌,被退出市場的絕大多數平臺都是處於行業尾部或發展不良的尾部平臺,存留下來的都是抗壓力強且發展健康的平臺。而這次“洗禮”,為後來者們提供了不少前車之鑑,留下來的平臺或創業者們在之後的佈局中會更加冷靜,努力在新的賽道上,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途徑。


新零售開啟新模式


共享經濟對國內新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近兩年崛起的新零售也在為國內新經濟的發展助力。


新零售實際上是實體門店和電商的“變身”。而新零售“變身”的用意早已被悉知,因電商挖掘線上流量用戶多年,線上流量即將封頂,在此情況下獲客成本不斷上升,電商所能獲取的盈利難以再升高,急需尋找新的增長點來賺取更高的利潤,也就是常說的挖掘新流量。


但事與願違,據新零售2018的整體情況來看,零售業變身後並沒有完成流量變現,反而是呈現出“燒錢”的趨勢。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永輝雲創虧損金額達到了6.17億元;國美零售8月3日發佈盈利預警公告顯示,企業預計虧損3.8-4.8億人民幣……除此之外,還有扛不住成本壓力,退出市場的果小美、七隻考拉、D5廚房等企業。究其原因是因為新零售還屬於初建階段,前期以引流為第一目的,需要的支出成本開銷大。


如今,各大新零售玩家經過這兩年的“燒錢”大作戰後,不少尾部新零售玩家因無法實現盈利,最後還是被擠出了賽道。而另一邊的傳統超商們也開始積極站隊,如沃爾瑪、永輝、家樂福等加入騰訊陣營,大潤發、新華都、銀泰等加入阿里陣營。


如此一來,新零售的爭奪戰正全面走向騰訊對壘阿里的雙雄爭霸局面。而寡頭效應的形成,實質上也是行業跑馬圈地的結束,行業進入下一站。同時這也意味著,伴隨著市場格局的穩定,對新零售市場份額的瓜分,戰術上的比拼,實質上還是需要回歸客戶的爭奪和成本的把控,從而實現盈利。


短視頻再掀爭奪賽


新經濟助力了短視頻的火爆。一場短視頻市場份額爭奪賽正以多方對陣的格局全面爆發。


短視頻行業中影響力最大的玩家除了抖音、快手外,還有很多互聯網巨頭也在積極佈局,就連一直主打社交的微信也在近日推出了視頻號,拉開了社交+短視頻的帷幕。並且,由於目前抖音、快手打造的電商直接與阿里的淘寶形成了正面的競爭關係,阿里也在儘快加強對短視頻的佈局。由此可見,未來在短視頻領域中將再次掀起一場市場爭奪賽,也預示著網紅經濟是後期的熱點。


2020年初,共享經濟、短視頻、新零售等新經濟模式迎來了新的機遇。疫情期間,新經濟模式在解決人民群眾生活必需品的同時,也解決了廣大普通勞動者的生活保障問題,通過靈活用工形式,實現精確匹配及彈性管理,敏捷的適應了突發的環境變化,將新經濟模式在人們的視野裡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疫情催熟的三大“新經濟”


專家解讀

宮薪記深耕FinTech與“互聯網+人力資源”領域,以移動互聯網構建信息平臺載體,為企業客戶、各層級收入人群和社會化自由職業者/靈活從業人員等,提供共享經濟項目服務方案及財稅籌劃方案,當前已服務包括大交通、大文娛、建築、物流、金融科技、 本地生活等行業細分領域的自由職業者/靈活從業人員,基本實現對共享經濟業態的全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