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之星 | 雪夜彭城:板門屋裡的噴嚏

本週之星 | 雪夜彭城:板門屋裡的噴嚏

2019年12月,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新版頁面上線。新版頁面提升的不僅僅是顏值,更是內容的豐富性和形式的新穎度,我們為註冊用戶中的魯迅文學院學員開闢專區,我們邀請各地文學內刊和作家群駐站,我們從海量的來稿中選取“重點推薦”作品……特別是,從今年開始,我們每週推出一位“本週之星”,配發推薦語,在中國作家網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微博共同推介。

“本週之星”所推薦的作家,會有文壇老將,但更多的,是目前還默默無聞的文學新人。“本週之星”的評選標準,一是看作品質量,二是看好作品的比重。總而言之,是對一個寫作者總體水平的考量。因此,建議我們的註冊會員,一定精選自己的好作品上傳,區別練習之作與發表之作,這樣我們才能更準確、更有效地作出判斷。

不埋沒寫作者的才華,不辜負大家對文學的熱愛~希望“本週之星”所推薦的作家作品,能給閱讀者帶來欣悅,給寫作者帶來鼓舞。

本週之星 | 雪夜彭城:板門屋裡的噴嚏

雪夜彭城,本名劉鳳蓀,曾用筆名雪夜看彭城江西省都昌縣人,1962年生。 發表關於鄱陽湖文化的小說、詩歌、散文等200萬字以上,著有散文集《煙雨人語》《煙雨物語》、中篇小說《青青此草何盛生》、長篇小說《煙雨跑塵》等,與人合著短篇小說集《煙雨四友文萃》。

作品欣賞

板門屋裡的噴嚏

下街盡頭轉角有剃頭的。跟村裡的不一樣,臉盆放古色的架子上,洗面帕子很舊,灰暗得看不清上面的花紋,有洋鹼的香氣,並沒有別人留下了的汗臭。老匠人馱著背給客人修臉、刮鬍、扒耳屎,溫熱的水洗臉,一遍再一遍。

本週之星 | 雪夜彭城:板門屋裡的噴嚏

村莊裡來的赤腳漢子,滿身的牛尿臊,把牛繩遠遠地系在馬路對面的電線杆上,一屁股坐進可以旋轉的椅子,痛快地呻吟一聲,看得鑲花邊的鏡子裡那個蠢頭蠢腦的男人跟自己一樣破衣爛衫,就傻傻地咧著嘴笑了。這檔口,一塊皂色布很溫柔地圍過來,師傅細聲細氣地問:剪西裝還是平裝?

鬍子刮過,眉毛、鼻毛、耳毛都修過,耳也取了,師傅用軟毛刷把漢子脖子上的殘發掃了,之後用蛤蜊油搽了臉,漢子再一次忍俊不住露出黃煙燻壞了的大板牙,痛快得想打個噴嚏,忽然聽得外面有人罵:牛拉屎了!哪個不想事的在電線杆上綣牛?

鋪子是公家的。屋子很低矮,板門也都陳舊得厲害,從行頭和做派看,老早是私人開的鋪子,估計是晚清遺留下來的東西。

本週之星 | 雪夜彭城:板門屋裡的噴嚏

老長的一條街,唯一的剃頭店,師傅沒閒暇,也未見有許多顧客候著。我光顧了多次,只有一次是去剃頭。剃頭錢只要五分,說是洋鹼錢。村落裡出來的人過剃頭店,一般是上洲勞作,多數時候沒有錢,如果有,也是算定買幾個饅頭的。雖說不剃頭,到了店門口,總會很正式地打量一下店裡的光景、店裡的人。思索著什麼時候攢下五分錢且又得了閒暇,就一屁股坐到那個能轉動的黑木椅子上去,讓師傅輕輕地刮鬍刮臉,洗面帕子柔柔地在臉上撫動,一遍還一遍,之後取耳,舒坦得腳趾亂抖。一般也就是想想而已,上洲的時候,都是幹功夫的季節,沒有幾個人真能丟得下功夫來消遣。

師父姓張,或章?洪武皇帝廢除又恢復賤民制度,朝廷只允許賤民做很少的幾個職業,抬轎、剃頭、收豬毛、換旗杆糖、捉蝦蟆,為文可以做戲,無緣科舉。女的則多作喜娘。這陋習竟然漫過大清,漫過民國,解放了幾十年了,這事兒還有殘跡。集中在浙江某地居住的賤民有很多章姓人。張和章同音,張姓人可是以張天師為榮的,非常不喜歡人家誤解其為賤民,所以介紹自己名、姓時,一般會強調“弓長張”,一些賤民出身的章姓人則會閃爍其詞。老師傅對我說自己姓的時候,沒說立早也沒說弓長。

我之所以有很多次去剃頭店,是因為那年冬天築中壩的時候,我被安排住在師傅家裡。師傅家的房子也是泥胚的,建造得非常好,明明看得出房子有年頭了,卻找不到房子的破敗。師傅的夫人長得柳秀,眼小如豆,似乎有輕微的眼疾。兩個老人脾氣非常的好,不張揚笑臉,也決不嘴烏面烏;輕聲慢氣,言語不多。

看得出這一家子的日子過得不錯,圈裡有豬哼唱,炊煙準時起,蒸菜準時香,傢什擺放得極是整齊,門口晾曬的衣服也富足,針腳密而整齊。老匠人及時去店裡,也及時回家吃飯、歇息。

他們慷慨地把自己的房子讓給築壩的民工住宿,一間廚房也讓出來了,做我們小隊民工的伙房。現在想來,必有民工言語粗魯、不講衛生、亂拿器物之類的種種不好,但真的沒見倆老絲毫不悅的臉色。我們就覺得是忽然有了一門好的親戚。

那時,他兒媳婦剛嫁來,好似剛滿了十六。看得出也是農家女,非常文靜,長長的辮子,髮梢上微微泛黃,長相併不十分搶目,面目周正。

兒媳婦去孃家的時候,小隊裡的女人們就去她房間裡參觀,他們論道新媳婦孃家的陪嫁物好富足,馬桶都有。那馬桶放屋外晾曬的時候我見過,木料非常好,做工也精緻,上鐵紅漆,有蓋,蓋的做工也沒有絲毫的含糊。而那時,我隊上的社員多數是第一次聽說有馬桶這回事。

這大約是門風所招。就是什麼樣的家風,招什麼樣的兒媳婦。

因為成了師傅的“親戚”,雨天無法開工的時候,我去剃頭店玩,盯著那些古舊的東西看。

世道大變,髮廊漸興,提供的服務比剃頭店是加之又加,單在頭髮上做的文章就多得無法一一言說,老師傅不見,操刀的、玩泡泡的都是年輕人。街上許多的行業都繁華起來。有百貨大樓,讓我輩看得眼睛發光。我結婚的時候,去百貨大樓買了上海牌機械手錶,滿心的歡喜。誰知這表心有旁騖,每天總有些時候是睡著的,任你怎麼緊把也枉然。後來我妹妹做房子搞慶典,我和哥哥上百貨大樓,合買了電視機。兄弟倆興昂昂抬著去坐母舅座上。那電視機好似只有一個頻道,也只有一個畫面,就是使勁落雪,六月天也是,那雪也不一般,不是靜靜飄,而是沙沙地下。

雪沙沙下的時候下街末端板門裡的剃頭店還在。在新的世景裡,剃頭店顯得很渺小,師傅在不在?是不是原來的老師傅?都沒什麼人在乎了。

我很堅決地認定這輩子享受的最高檔的服務就是在周溪街板門店剃頭。我覺得只有那個老師傅給人剃頭是真的心無旁騖,心靜如水,他給人的關懷和尊重是真實無妄的,他的手藝也是真的堪為人師。

都昌邵家街轉角處有一處老的剃頭店,許多的做派跟周溪老街的剃頭店相似,轉椅啦,黑木框的古鏡啦,為人謙和的老師傅啦,讓人感受溫馨的服務啦,非常低廉的費用啦,那店也維持了很久,算是都昌文化遺產的一處。可以肯定的是,邵家街老剃頭店並沒有哪一個師傅在剃頭文化上做得比周溪老街剃頭店的師傅更好。

本週之星 | 雪夜彭城:板門屋裡的噴嚏

一條古來街,必然有也應當有些文化遺留下來,很多年很多年作為地方上的念想。周溪街有什麼留下來?我想這剃頭店真算是一樣。當然,下街拐角處的剃頭店是早就不在了,板門店還歪歪斜斜的在,並沒有做任何的用處。老師傅應當早就不在人世。但我還是認為有些東西還在那裡。並不是說轉木椅,也不是黑木框陽紋邊立鏡,當然更不是說師傅手上的種種行頭。我是說那種精神上的東西一定會有傳承。

世道浮躁,人心不古,食色之慾旺得燙手,除了看得到的光鮮好似百無一是。

其實並不是這樣。好東西如精靈貓在某個地方,等著風吹日夜生。說不準什麼時候,一場天街喜雨,綠油油的東西就冒尖了。

過著,過著,天色暗下;過著,過著,天氣好起來。

好的光景裡,或許在某一天就有一家剃頭店,溫柔的洗面帕子,一遍再一遍地洗臉,令人歡喜得想打噴嚏。

本期點評1:野水

本週之星 | 雪夜彭城:板門屋裡的噴嚏

瀰漫老街的慢時光

野水

除過因為經絡通暢周身舒服而噴薄一出,或者將出未出的噴嚏所引發的震動,《板門屋裡的噴嚏》,恍如一副安靜地掛在老屋土牆上的古畫。一個人慢悠悠地逡巡在石板鋪就的小街,兩手攏在棉襖的袖子裡,也許相對而握,也許右手的手指還在左手背上跳躍擊打。他一邊走一邊思忖:師傅的身影是否在不遠處的老式窗欞裡忙碌?而此時,那些屋簷下的光影裡,有浮塵漂浮,似在側耳傾聽小巷子裡傳來的若有若無的叫賣吆喝,或者倚門負暄之人的閒言碎語和嗑瓜子的細碎之聲。

這是一段彌散在老街的慢時光。安詳,靜謐,溫暖,舒坦。

眼睛一入“古畫”,就很特別:“下街盡頭轉角有剃頭的,剃頭的跟村裡的不一樣。臉盆放古色的架子上。洗面帕子很舊,灰暗得看不清上面的花紋,有洋鹼的香氣,並沒有別人留下的汗臭。老匠人馱著背給客人修臉、刮鬍、扒耳屎,溫熱的水洗臉,一遍再一遍。”可想而知,村裡來的剃頭匠哪有古色的架子?哪能聞到洋鹼的氣息?

作者“畫筆”老到,用語奇妙,有汪曾祺老的風氣。他這樣畫電視機的雪花點:“那電視機好似只有一個頻道,也只有一個畫面,就是使勁落雪,六月天也是,那雪也不一般,不是靜靜飄,而是沙沙的下。”這樣畫老舊的手錶:“誰知這表心有旁騖,每天總有些時候是睡著的,任你怎麼緊把也枉然。”

韓少功的《青龍偃月刀》,讓人看到剃頭師傅的高超手藝和坐在椅子里人的高強度“噴嚏”。這篇文字沒有去寫師傅手藝的具體細節,但讀者完全可以從師傅的做事為人,和他彎曲的背影裡享受到周到的服務——他的手藝怎可能低呢?!

在這個“食色之慾旺得燙手”的時代,哪一天,或許就在某一天,就有一家剃頭店,溫柔的洗面帕子,一遍再一遍的洗臉。那時,板門店外的一縷陽光,也跟著人的腳步一同進來。一個響亮的噴嚏從老式轉椅裡蹦出來,震得屋裡的竹篾頂棚嘩啦一聲響,竟有塵土掉落。真好。

夾在前後文的這一小段話,感覺去掉為好:“我很堅決地認定這輩子享受的最高檔的服務就是在周溪街板門店剃頭。我覺得只有那個老師傅給人剃頭是真的心無旁騖,心靜如水,他給人的關懷和尊重是真實無妄的,他的手藝也是真的堪為人師。”一幅安靜的畫已經畫完,筆法和墨的深淺濃淡都很好,就沒有必要再解釋什麼了。

中國作家網做過一期直播點評,有他的小說《馬謠》,至今記得。看過雪夜彭城的文字,寫作時可能並不刻意要去明晰文體意識,但讀來如有仙風掠面,道氣濃郁。

本期點評2:津門六

我們永遠忘不掉吧,浪漫主義的鄉愁

津門六

雪夜彭城是中國作家網的老朋友了,兩年不到,他已經有一百多篇作品發表在中國作家網的原創平臺。最早對雪夜彭城的閱讀,還要追溯到閱讀《大地上的燈盞——中國作家網精品文選·2018》裡,收錄他的小說《馬謠》——一個一眼就能看出寫作者功底和調性的小說——令人印象蠻深。

在雪夜彭城已經發布的一百多篇作品中,有小說,有詩歌,有散文,還有兒童文學和隨筆雜談,他在豐產的同時也富有個人的韻致與風格。點進去雪夜彭城的小說讀一讀,不難發現,他在開頭處總喜歡乾脆利索,用洗練的語言抓住讀者,然後娓娓道來,或充滿對他鄉往事的回憶講述,或在乾淨中包容著人間煙火。例如《馬謠》的開頭,“世全的棋是靠走馬吃飯的。走雙馬。兩匹馬相依為命,河這邊河那邊都一樣”,再如《黑旌》,“除了丘老太,黑旌沒有朋友。早先有個交往非常少的朋友叫來富,幾年前死了。”小說的開頭能看出一個作者的風格和底氣,雪夜彭城小說告訴我們,他一定是一個不溫吞卻有溫度的人。

這種溫度更體現在他的散文裡,情感誠且豐的人,能寫好散文。他從人間苦楚中探查過“哭的藝術”,從雌蟬的不鳴中發現了匿蹤的陰謀與殺戮,從大暑節氣中曾聽聞夏日的嘆息。而這一次,他又在安靜的時光裡痛快地打了個噴嚏。《板門店的噴嚏》寫得是一塊將要凝固的時間,低矮的屋子,陳舊的板門,“估計是晚清遺留下來的東西”。在現代性的隱憂降臨之前,雪夜彭城筆下的老街道,保持著古樸單純的氣息。敘述的中心是一個剃頭店,這裡鬍子可刮,眉毛可修,還能取耳,等到一切多餘的殘發殆盡後,蛤蜊油搽臉讓人舒服得不行。這裡的色彩如記憶中的暗片,臉盆放在“古色”的架子上,剪髮的圍布是“皂色”的,還縈繞聲音與氣味:圈裡有豬哼唱,炊煙準時起,蒸菜準時香……什麼樣的環境就有什麼樣的人,“細聲細氣”的師傅,“眼小如豆”的師傅夫人,髮梢泛黃的兒媳。

不過,繁華與大變總要來臨吧,即便“食色之慾旺得燙手”,光鮮好似百無一是。但對雪夜彭城來說,老理髮店的老師傅“給人的關懷和尊重是真實無妄的”,他這輩子享受的最高檔的服務,就是在板門店的小館子裡剃頭。在文章的最後,老師傅已經不在,理髮小館也不在了,但雪夜彭城相信,這種種的行頭與風物消逝了,可“那種精神上的東西一定會有傳承”。那種精神上的東西?那是什麼?是記憶還是習慣,是難以割捨的情感還是不願改變的純粹?對於每個精神個體來說,都有屬於自我的獨特珍視,而對於文學來說,我們永遠忘不掉吧,浪漫主義的鄉愁。

本週之星 | 雪夜彭城:板門屋裡的噴嚏

微信編輯 | 鄧潔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