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心脈醫療:加速增長業績背後,滯銷情況嚴重

微創心脈醫療:加速增長業績背後,滯銷情況嚴重

中訪網財經(朱婷婷)近日,上海微創心脈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佈了業績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4億元,同比增長44.39%;實現歸母淨利潤1.42億元,同比增長56.38%。

同時,心脈醫療宣佈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6.5元(含稅),預計共分配股利4678.58萬元。

受上述消息影響,截至3月30日收盤,心脈醫療報收於158元/股,漲幅0.25%。

公開資料顯示,心脈醫療系微創醫療的子公司,成立於成立於2012年,位於上海國際醫學園區,主要從事主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經營範圍包括生產III類6846支架、III類6877血管內導管,銷售自產產品;研發心、腦及周邊血管及非血管腔內介入治療醫療器械,轉讓自研技術,並提供相關技術服務、技術諮詢;從事醫療器械(I類、經營範圍II類、III類)的批發、進出口、佣金代理(拍賣除外),並提供相關配套服務等。

截至目前,公司已有9項產品取得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2項產品取得CE證書。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擁有已授權的境內外專利86項,其中境內授權專利61項(包括髮明專利43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境外授權專利25項(均為發明專利)。

我國“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由2013年的17.0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30.1億元,複合增長率達 15.4%,預計2022年將增至71.2億元。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大主要是由於我國人口老齡化加之國民健康意識的提升,人們對於外周血管疾病重視程度變高。目前,該領域市場主要被國外企業佔據。

微創心脈醫療:加速增長業績背後,滯銷情況嚴重

近日,心脈醫療披露了上市後首份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營業總收入3.34億元,同比增長44.3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2億元,同比增長56.3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1.43億元,同比增加34.02%。

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2018年心脈醫療營業總收入分別為1.65億元、2.31億元,增長率分別為31.76%、39.96%;歸屬淨利潤分別為0.63億元、0.91億元,增長率分別為54.17%、43.01%。可見,與過往業績相比,公司2019年表現依然出色,創收能力和盈利能力均在加速變強。

然而,在加速增長的業績背後,心脈醫療卻存在越來越嚴重的滯銷問題。據招股書披露,2016年至2018年,包含主動脈支架類和術中支架類在內的主要產品產量分別為12074個、16491個、22526個,銷量分別為11507個、13746個、20060個,從而造成產銷量之差分別為567個、2745個、2466個,產量持續高於銷量,且產銷量之差呈現出逐年擴大的趨勢,這一趨勢在2019年更加明顯。

目前,國內的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主要可分為雙信封模式和限價掛網。

其中:雙信封模式即通過對申報投標企業進行經濟技術評審和商務評審兩輪,確定最終入圍名單;限價掛網模式指申報企業通過和產品的基礎資質審核後 即可在採購平臺上提交其產品和相應價格,由各醫療機構自行對比選擇採購產品。

省級平臺集中採購完成後會形各高值醫用耗材目錄,供當地療機構在實際採購時參考使用,一般情況下經銷商對醫院的售價格不能超過集中採購目錄確定的最終價格。

據2019年度報告顯示,包含主動脈支架類和術中支架類在內的主要產品產量31846個,銷量25873個,產銷量之差為5973個。從2016年到2019年,四年期間滯銷產品數量幾乎翻了數十倍。有趣的是,心脈醫療聲稱採取以銷定產的原則指導生產計劃的制定,但滯銷產品激增的事實似乎與以銷定產並不匹配。或者說,即便公司確實採取以銷定產模式,但其供應鏈能力可能尚且薄弱、有待提升。

另外,心脈醫療曾在招股書中披露Castor覆膜支架系統和Minos腹主動脈覆膜支架系統是以1200萬元的價格受讓於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但轉而在2019年度報告中聲稱Castor分支型主動脈覆膜支架為公司自主研發。

而且,心脈醫療在2019年度報告中說道,“新產品Castor分支型主動脈覆膜支架及輸送系統自2017年度正式上市以來獲得市場廣泛認可,帶動公司全年銷售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可見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對於公司業績增長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然而心脈醫療前後赤裸裸的矛盾表述讓人不得不對該研發的歸屬產生疑問,更讓投資者擔心的是,心脈醫療是否真正有能力自主研發支撐主營業務的核心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