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官制及各级官职之——六部

大明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也曾经是世界文明的最高峰。

本文是大明科普系列文章之一

相关链接:

大明朝所有皇帝的世系表(1368-1644)

明朝的官制及各级官职之——内阁

下期预告:

明朝的官制及各级官职之——通政使司

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

以下是正文:

大明王朝的官制及各级官职之——六部

南京明太祖雕像

大明王朝的官制及各级官职之——六部

明朝的人物形象

不管有些人如何看不起中国的历史,他都无法否认,中的历史非常久远,在几乎任何同时代的国家中,在国家的治理上中国是最科学的。

其中朝廷机构的设置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大明王朝的官制及各级官职之——六部

六部

六部制是沿用时间最为久远的一种方法,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但后世对它的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隋唐时,皇帝设置了三省制,后来中书省又沿用前朝制度,在中书省下分设置了六部,以后各朝虽有变动,但六部的设置基本固定了下来。

而实际上,在隋唐以前,虽然没有完整的六部划分,但历朝相关部门却与六部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下面是明朝时期六部的划分,及相关古称:

明朝吏部:吏部主管官吏之事,部之首称吏部尚书,相关古称冢宰。

大明王朝的官制及各级官职之——六部

吏部

明朝吏部有尚书(正二品)一人,左右侍郎(正三品)各一人。

下设四个清吏司(文选、验封、稽勋、考功),每司各有郎中(正五品)一人,员外郎(从五品)一人,主事(正六品)一人等官。

吏部职权特重,为六部之首。

明朝户部:部主管民、钱之事,户部之首称户部尚书,相关古称司徒

大明王朝的官制及各级官职之——六部

户部

明朝户部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

明朝户部下设十三清吏司(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

户部另有一些直辖机构,如宝钞提举司、广盈库、军储仓等。

明朝礼部:礼部主管仪制之事,礼部之首称礼部尚书,相关古称鸿胪

大明王朝的官制及各级官职之——六部

礼部

礼部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个清吏司(仪制、祀祭、主客、精膳),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

另辖铸印局等。

明朝兵部:兵部主管兵马之事,兵部之首称兵部尚书,相关古称司马

大明王朝的官制及各级官职之——六部

兵部

兵部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个清吏司(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

另辖会文馆等机构。

明朝刑部刑部主管刑讼之事,刑部之首称刑部尚书,相关古称司寇

大明王朝的官制及各级官职之——六部

刑部

刑部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十三清吏司(分司同户部),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

工部:工部主管营建之事,工部之首称工部尚书,相关古称司空

大明王朝的官制及各级官职之——六部

工部

工部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个清吏司(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另辖宝源局、军器局等机构。

大明王朝的官制及各级官职之——六部

明朝的文人

下面介绍一下明朝的官阶:

明朝的正式官阶主要包含以下四部分:

  • 文勋——五品十阶
  • 武勋——六品十二阶
  • 武散
    ——六品三十阶
  • 文散——九品四十二阶

明朝官阶详情——文勋五品十阶

  • 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
  • 正二品正治上卿,从二品正治卿;
  • 正三品资治尹,从三品资治少尹;
  • 正四品赞治尹,从四品赞治少尹;
  • 正五品修正庶尹,从五品协正庶尹。

明朝官阶详情——武勋六品十二阶

  • 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
  • 正二品上护军,从二品,护军;
  • 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
  • 正四品上骑都尉,从四品骑都尉;
  • 正五品骁骑尉,从五品飞骑尉;
  • 正六品云骑尉,从六品武骑尉。

明朝官阶详情——武散六品十二级三十阶

  •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 正二品,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
  • 从二品,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
  • 正三品,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
  • 从三品,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
  • 正四品,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
  • 从四品,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
  • 正五品,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
  • 从五品,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
  • 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
  • 从六品,初授忠显校尉,升授忠武校尉。

明朝官阶详情——文散九品十八级四十二阶

  •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 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
  • 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
  • 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
  • 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
  • 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
  • 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
  • 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
  • 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
  • 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
  • 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
  • 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干授宣议郎;
  • 从七品,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
  • 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
  • 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
  • 正九品,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
  • 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

平常所讲的,大明朝是按官授勋,这里的勋就是指上面所说的文勋或武勋。

至于文散和武散大致上是荣誉性质,跟具体的官职和俸禄没有太强的关联。

那时候如果一个人进入体制内了,却一时之间没有具体的职位,可以先给个散官,这就是所谓的“入流”,实际上就是除了挂个名之外,朝廷啥都不给,但当事人却有了名分或盼头。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刚考取功名,但却一时之间补不了缺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平常考核优秀的官员,也可以在文散或武散上做升授,但具体的官职和待遇维持不变,实际上就是比口头表扬还要高级一点的书面表扬。这些东西我们说起来的时候,好像感觉没有什么,但实际上,官场中人为了争这些,基本上能被活活气死,因为这些貌似虚头八脑的东西结仇结怨的比比皆是,这些看似虚头八脑的东西正是官场斗争的重要道具,从某种角度来讲,正是政界官场上的斗争,才使这些散阶有了实际而有意义的需求,历朝如此。

比如一个赞治尹,却被升授了一个奉直大夫,当事者会不会被气到晚上睡不着觉?大明朝的官场上个个都是人才,并不缺这种事情,有时候看到史书中类似记载会被笑到肚子疼,只可惜现在距离那个朝代毕竟太远了,好多人看历史故事大都看不懂了。本文只作科普,具体事件得另起一文了,本文致此。

本文是大明科普系列文章之一

相关链接:

大明朝所有皇帝的世系表(1368-1644)

明朝的官制及各级官职之——内阁

下期预告:

明朝的官制及各级官职之——通政使司

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