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孩子談心(一)

交談是一種藝術,和孩子的交談更是一門學問。

如何和孩子談心(一)

有的家長總說,在面對孩子的成長時,自己會顯得很困惑;殊不知,孩子在面對我們時,會顯得更為困惑。而孩子的這種困惑,因為缺少解決的渠道,長期積累下來就形成大人嚴重所謂的叛逆。叛逆的起點,就是因為孩子的困惑的不斷解決,從而讓他們覺得和父母的距離如此遙遠。

我們常常發現,父母對孩子的無私的愛有時會讓孩子感受到如此巨大的壓力;本來該讓孩子感到溫馨的家有時卻讓孩子感覺無比冷酷;還有的孩子在遇到困惑時甚至逃避血濃於水的親情,而寧願將心裡話說給朋友、同學聽……曾經有一個向我做教育諮詢的孩子對我說:“夏老師,我什麼話都可以對你說,因為我信任你;我就是不願意跟爸爸媽媽說,我就是信不過我爸媽……”

如何和孩子談心(一)

諸如此類的現象,讓眾多家長困惑不解,也讓很多孩子掙扎在心靈的深淵,稍有不慎,便會釀成悲劇。在這裡,我想通過一個案例來談一談如果和孩子談心的問題。

美國佛羅里達州墨爾本市體育館的鐘聲響起,籃球比賽結束了。十二歲的男孩吉文的球隊敗北,但他姑母還是興高采烈。全隊所得的二十四分,無一不是吉文贏取的,包括幾個三分球。吉文跑到看臺觀賽的家人身邊,大家都擁抱他,讚美他:“了不起!”“好棒!一個人包辦所有分數。”吉文的姑母說:“要是你能讓隊友打得跟你一樣好,球隊就會所向無敵。”吉文一聽,馬上以辯護的口吻說:“怎麼了?我已經盡力了。有什麼不對嗎?”姑母無法理解侄兒的反應,她剛才不是盛讚過吉文了嗎?兒童心理學家帕納喬內博士指出:“吉文以為,姑母在說他做得不夠好。他姑母的本意是說,他厲害得可以當隊友的教練。這意思大人聽得懂,但吉文不明白,問題出在姑母所用的字眼。”父母或其它常跟孩子相處的人都知道,要能清楚無礙地和孩子溝通,有時很不容易。待吉文的姑母把自己的意思解釋清楚之後,吉文就釋然了。

如何和孩子談心(一)

跟孩子說話,一些尋常詞語儘管用意良善,但還是可能帶來情感或心理上的傷害。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很敏感,不可能跟大人一樣剖析詞語、上下文或字裡行間的含義。

我們來看看下面七種與孩子溝通時常見的語言場景,正式這些我們經常說的話,會容易產生歧義,而換個方式說或許就會好很多。

如何和孩子談心(一)

比如:你對孩子說:“你真棒!”

孩子聽到的卻是:“你的責任就是令我高興。”

較好的說法是:“你該為自己努力的結果自豪。”

多年來,大家都以為誇獎孩子、加強孩子的自尊,是他們出人頭地的關鍵。但兒童專家現在發覺,誇獎過頭,可能適得其反。嗜誇成癮的小鬼,凡事都指望人家讚美,到了十幾歲,假如受到“抽菸”、“上網”、“到汽車後座玩玩”等挑逗,很可能為求朋友誇獎而順從。稱讚女兒“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或誇獎她的分數而不是平日的努力,她會以為不打扮得漂漂亮亮、不取得高分,你就不喜歡她;並且孩子會把這套觀念帶到學校去。社會心理學家德韋克博士在哥倫比亞大學時,針對四百名五年級學生進行實驗,測試誇獎過當的影響。她比較了兩組孩子,一組獲得“用功”的讚賞,另一組獲得“聰明”的讚賞。測試的結果發現被讚賞“用功”的一組測驗成績較好,也較能應付困難的功課;而另一組則恰恰相反。

德韋克指出:“讚美孩子的天賦,往往使他們誤以為憑天賦就會成功,不必努力。結果他們害怕考驗,不會努力保持好成績,反而停下來任人趕上。”

如何和孩子談心(一)

比如:你對孩子說:“說話客氣點。”

孩子聽到的卻是:“我不想和你聊什麼心裡話。”

較好的說法:“我很高興你跟我談,不過我覺得這個字眼不得體,以後請別再說。”

孩子跟你談話時,假如夾雜些流行的粗話,你最好寬容點,這是現代孩子談話的方式,並非存心冒犯。家長一旦把談話重點轉移到字眼上,交談的本意就可能完全喪失,孩子不再吐露心聲。

如何和孩子談心(一)

帕納喬內博士說:“你當然不希望孩子有話不說。父母求之不得的,正是孩子對他們直言不諱。”要教導孩子不說粗話,可在談過話之後再提出。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