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15年前相比,初中生和高中生裡的抑鬱孩子增加了好多,關鍵原因是什麼?

積極家庭教育


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們的內心沒有空間,沒有自由。目前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一味地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這可以說是一種生存技能的教育,而忽略了孩子心智層面的培養。忽略孩子的心智成長,用成績要求壓抑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導致孩子們的真實想法無法表達和被理解,只能在心裡越積越多,到最後只能是抑鬱症。

而且抑鬱症的孩子會出現在性格內向,封閉自我,不願意與人溝通的孩子群體中。作為家長,從小對孩子情感需求表現出漠不關心的狀態,甚至孩子過來向家長求關注的時候,家長也是愛搭不理甚至很煩的狀態。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封閉起內心的想法,不再跟家長尋求情感的溝通與交流,導致心裡的想法受到壓抑無法得到釋放。

所以,我們看到的初高中生抑鬱症的狀態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孩子小時候的養育過程,這跟家庭教育的養育方式脫不了干係。而學校教育是集體教育,很難針對每個孩子細緻關注,發現問題也是推給家長,又回到了家庭教育的惡性循環,教養方式不改,青少年抑鬱症就還會繼續增加🌹🌹🌹


特立獨行的教育


各類對低齡化抑鬱症的研究當中,並沒有指出非常明確的致病原因,這在全球精神病學研究當中也是一個難題。所以,我們只能推測,這和社會文化、生物因素、環境因素、家庭及個體因素都有關係,是一個綜合性的考量範圍。

我個人在工作當中形成的一些見解

由於工作當中經常能夠接觸到抑鬱症相關的來訪者。一部分抑鬱症患者,抑鬱的成因並不明瞭,但是還有一部分,從他們的家庭或個體心理方面,都能夠尋找到一些線索。

“久病成疾”,心理問題也會如此產生,當負面的、無法排解的情緒呈現長期的高壓狀態時,抑鬱症、焦慮症一類的神經症性的心理問題也會由此而產生。

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由於心理發展階段本身的一些矛盾,再加上學業壓力、家庭支持度不夠等原因,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越來越高。

在社會層面,精英教育、階層思想的影響不斷深入,這給了本來已經十分辛苦的父母增添了更多對於未來的焦慮,而這些焦慮,都會以不同的思想或者行為方式傳遞給孩子。

  • 家庭層面

父母本身也在面臨著經濟、人際、生存和發展的各類壓力,確實已經很辛苦,沒有精力面對所有的壓力。

但是,不得不說,有部分的父母在愛孩子的方式上是有一些偏差的,這種愛更像是一種將“控制、自我期待以及未被滿足的慾望”的投射,看似是愛,實則變了相。

我舉一些例子:

父母認為自己孩子的朋友影響了他的學習,希望他的孩子和朋友分開;可是毫不在意他的孩子可能把友情看的很重,並且,孩子並不認為朋友影響了自己的學習。

父母認為自己吃了沒文化的苦,所以,只要孩子好好學習,父母就能夠滿足一切,反之將折騰孩子到底;但是,孩子並不是不想學,而是面臨著其他的問題,而父母對此毫不關心。

父母認為孩子不聽話,想方設法的把親戚、朋友都拉過來和孩子形成對立關係,實行他們認為的對“下一代的關愛”。卻不關心,孩子是不是非常的孤獨,缺乏人際支持。

我不能說所有心理出問題的孩子全部都是此類的家庭氛圍,但是,我能肯定的是,這些孩子都正在經歷著某種帶著偏差和缺乏理解、支持的愛。

對於一個孩子而言,哪怕是一個看似花枝招展或是人高馬大的男女青少年,他們的心理成熟度以及對於內在矛盾的應對能力,也遠遠不足以讓他們應對來自親人的責難。

所以,所謂的社會層面,不是我們能管的了的,管好自己,是應對這類問題最大的出路。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水說心理話


相比15年前,更急功近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