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愛插話,多半是“自我中心思維”作祟,多數父母都易忽視

四川話裡有個方言詞叫“站花兒”:

形容一個人很跳脫,事事都喜歡出頭顯擺,關注自己的表達觀點,突出自己的存在,幾乎是“十處敲鑼九處在”。

如果一個孩子在班級課堂上喜歡隨時接老師的話,那他就會被班上的老師、同學認為是個“站花兒”,如果一個孩子總是在大人聊天時插話打斷,那他也有可能得到“站花兒”的諢號。

孩子喜歡接話、插話,有的家長可能會單純地認為孩子只是反應快,渾身泛著一股聰明勁兒,性格上過於外向活潑了;也有的家長會認為這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孩子就像個“站花兒”一樣。

當你和朋友談得正歡的時候,孩子來插一嘴,不停地打斷別人說話,確實很容易讓人覺得尷尬和被冒犯。

但是這種不禮貌的行為其實並不是孩子故意做出的,而是在一種無意識下,孩子受到自我中心思維的影響所做出的本能反應。

孩子老是愛插話,多半是“自我中心思維”作祟,多數父母都易忽視

孩子無意識插話的行為表現

前幾天我的閨蜜帶著她家的小寶貝和我們一起出來逛街。我們中午選了一家餐廳吃飯,坐下來邊吃邊聊聊各自的近況和一些朋友的情況。

正當我們談到一個朋友剛生寶寶,要買什麼禮物送的時候,她家的小寶貝冷不丁地插了句嘴:“阿姨,你肚子裡有小寶寶了嗎?”弄得我老臉一紅,一時有些尷尬。

接著她女兒完全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又問我:“阿姨,你會給我買禮物了嗎?”一時弄得我們哭笑不得,她媽媽就跟她解釋說我們在討論給別的阿姨,給另一個有寶寶的阿姨買禮物的事。

小寶貝雖然懵懵懂懂點了點頭,接著又插上了話。她媽媽忍不住了,虎著臉說:隨便插話是很不禮貌的行為。結果小寶貝委屈地說:“媽媽,我就是想跟你你們說說話。”

孩子想要加入大人們在討論的話題,他們被談話內容吸引,又沒有理解到真正的什麼意思,急急地想要說出自己的想法,於是產生了插話行為。

由於不能把握好什麼內容該說,什麼時候該說,孩子總是語出驚人,而這又是由於他們受自我中心思維的影響。

孩子老是愛插話,多半是“自我中心思維”作祟,多數父母都易忽視

什麼是自我中心思維?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做過一個“三座山實驗”:設置一個三座山的模型,讓兒童圍繞其散步,孩子們能從各個角度觀察模型。

然後讓兒童坐在模型的一邊,要他從許多照片中挑選出坐在模型另一邊的玩具娃娃所看到的景物的照片。其中四歲到六歲的孩子挑出的照片圖像大多是與自己所在角度能觀察到的景物畫面一致。

由此,皮亞傑在兒童智力發展理論中提出一個重要推論:孩子在2-7歲的階段,更多的是從自己的立場與觀點去認識事物,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這個推論結果被叫作“自我中心思維”。

孩子老是愛插話,多半是“自我中心思維”作祟,多數父母都易忽視

孩子愛“插話”是受了自我中心思維影響

受自我中心思維的影響,孩子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愛插嘴。特別是一些自我意識特別強烈,由於某方面因素,甚至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們,他們的反應更激烈,表現也更加凸顯,“愛插嘴”成了孩子身上的“頑疾”。

在孩子愛插嘴這件事情上,雖然家長總是教育孩子說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為,但是孩子自己本身並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由於孩子思維受限的緣故,孩子可能連這個意識都壓根沒有。

孩子想要插話,他們想要更多的輸出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處在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思維模式裡,高度關注自己的個人想法,也就會無暇顧及別人想說什麼,別人在說什麼。

孩子想要得到大家的關注認可,迫切希望有人可以接受到自己的觀點想法,忽略了別人的觀點想法,也沒有去理解別人,喜歡與正在說話的人爭搶時間,插話、搶話、接話。

這些看起來很不禮貌的插話行為,實際上就是由於孩子年紀尚小,本身的思維繫統構建不完善,根本想不到太多,孩子沉溺於自我中心思維,習慣性地從自己的立場出發,難以顧及換位思考,所以他們的插話行為大多都是無意識的。就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般,孩子被困在了自我中心思維之中。

孩子老是愛插話,多半是“自我中心思維”作祟,多數父母都易忽視

如何改掉孩子愛插嘴的壞習慣?

1. 給孩子關注,適當地給孩子反應

不管怎麼說,愛插話始終是個壞習慣,給人很不禮貌的感覺。而有的時候,孩子愛插話只是單純的想要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獲得大人們的認可。

當有一些孩子發現,自己插話能夠吸引住大人,他們就會暗暗記下這個行為,特別是大人跟好朋友聊得忘我投入,孩子感到被忽略,就會想通過插話的方式讓爸爸媽媽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上。

這通常都表現在一些平時接受爸爸媽媽關注不夠導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們身上,所以平時家長們一定要給到孩子被關注、被關愛的感受。

面對孩子的插話,有的話很尷尬,家長可以當時不回答,但事後要給孩子一個解釋,告訴他插話不禮貌,而且這句話說得很讓人不喜歡,可以試試換一種方式說話,也可以選擇不插話,等爸爸媽媽和朋友談話完了和爸爸媽媽說個悄悄話。面對孩子的一些正常提問就適當地正常回答。

孩子老是愛插話,多半是“自我中心思維”作祟,多數父母都易忽視

2. 讓孩子學會聽別人說話

傾聽,是一種禮貌,是一種交流技巧。莫里斯說:

“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

聽別人說話,其實也是一種學習。自己不要貿貿然地開口,惹得大家都陷入尷尬境地。每天可以爸爸媽媽和孩子說一段時間的話,爸爸、媽媽、孩子輪流發表自己的觀點,孩子一定要等爸爸、媽媽都說完之後才能說話,然後還要考考孩子爸爸、媽媽都分別說了什麼。

孩子老是愛插話,多半是“自我中心思維”作祟,多數父母都易忽視

孩子愛插話確實是受自我中心思維的影響,家長要學會理解,同時家長也要認識到這是個壞習慣,不能慣,也不能採取粗暴方式,一步步地引導孩子改掉這個愛插話的壞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