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技特派員“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賺”

“遠看像個要飯的,近看像個賣炭的,一問是西北農大的!”這句流傳在廣大西北農民中的順口溜,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技特派員們的真實寫照。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一直非常重視科技特派員工作,十幾年來,學校年均選派200餘名理論知識紮實、實踐經驗豐富的科研人員擔任科技特派員,他們深入到陝西、甘肅、青海等地的鄉野、田間,為農民排憂解難、助力脫貧攻堅,為中西部農業現代化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科技特派員首先要讓百姓口袋“鼓起來”

“我的蘋果個頭大、口感好,‘果不應求’。賣起來‘論個不論斤’,大果能賣到10元一個。”談起這十年來的變化,陝西省白水縣秋林蘋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林秋芳很感激。

200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林秋芳見到了白水蘋果試驗站首席專家教授趙政陽。趙政陽告訴她,未來白水縣要發展20萬畝矮化蘋果標準化示範基地,需要大量果苗,誰家做育苗,試驗站會提供全程的專業指導和技術幫扶,保證苗賣出去。趙政陽的話為擔心果苗銷路不佳、不敢試水的林秋芳吃了 “定心丸”,林秋芳開始了白水蘋果新優砧木、新優品種大苗的繁育之路。

2012年,在試驗站幫助下,林秋芳的果苗繁育成功,當年銷售額就達到了170萬元。同一年,林秋芳又成立了秋林蘋果專業合作社,率先在白水縣建立了“瑞陽”“瑞雪”蘋果新品種示範基地,她自己也靠種蘋果成了村民羨慕的“林百萬”。

作為我國最大的蘋果產區,全陝西省果農近10萬人,林秋芳只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技助農興農的受益者之一。

而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趙政陽就奔走在陝西的溝溝坎坎。不惑之年,他帶領團隊從一片荒蕪的果園開始創業,將白水蘋果試驗站建成集科研、示範、推廣、教學於一體的科學園區,成為國際一流的蘋果試驗站。他帶領團隊採用雜交育種方法,按照“少組合、大群體”和“階梯式選擇”的思路,選配大量雜交組合,最終培育出了“瑞陽”“瑞雪”兩個新品種,實現了蘋果雜交育種的新突破。目前,“瑞陽”“瑞雪”已被10餘個省區引進試栽,在全國蘋果主產區推廣面積已達5萬餘畝。

趙政陽的汗水沒有白流,2005年白水縣蘋果產值5億元,到2018年已經達到36億元!白水縣也成為全國優勢農產品重點基地縣,享有“蘋果之鄉”的美譽。2019年,趙政陽受到了科技部的通報表揚。

科技特派員要讓百姓懂科學、用科學

在陝南漢江流域,枇杷、獅頭柑、金錢桔是當地的傳統特色水果。為了讓這些土生土長的果品有更好的品質和收益,2012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安康市漢濱區關廟鎮建立了55畝枇杷、獅頭柑、紫陽金錢桔試驗示範園,同時還建設了良種核桃採穗圃及示範園30畝。

作為省科技特派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果專家魯周民作為首席專家,帶領科研人員入駐示範園,一邊研發新優品種,一邊為當地進行科技服務。

春耕時期,從3月2日開始,魯周民先後來到漢濱區瀛湖鎮清泉村、王巖村,關廟鎮包灣村、茨溝鎮王莽村、中原鎮楊柳村等,對300多名果農、企業技術人員、林業技術幹部,就春季枇杷、核桃等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進行現場培訓。

在王巖村,魯周民不僅教村民們辨別枇杷幼果是否受凍、疏花疏果、防治病害,並且把技術知識編成順口溜,讓村民好記好用。

在清泉村,魯周民親自上手示範樹整形修剪,確保修剪後的果樹,一顆果子能達到一兩重,大大增加了村民收益。

“以前沒有技術培訓的時候,遇到病害只能砍樹,年收入不過2000元。現在專家的講座場場不落,自己都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土專家’了。”清泉村村民彭明清說,莊稼人一定要信科學。

9年來,魯周民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漢濱區的田間地頭,他以疏花疏果和套袋技術為突破口,使群眾當年就可見到實效,極大的激發了群眾學習、應用新技術的積極性。2019年“瀛湖枇杷”獲批國家原產地地理標誌產品。

科技特派員要為百姓服務到底

雖然已經退休三年,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養羊專家周佔琴教授退而不休。一年有200多天,奔走在陝西榆林市、延安市和銅川市的各縣區,指導肉羊生產。不論是萬頭規模羊場,還是農家小院的羊舍棚圈,都留下過她的足跡。

今年正月十五還沒過,接到農戶求助電話後,她就拄著柺杖去了陝北,一住就是半個多月,直到問題解決,才返回學校。

在安塞縣,她聽說建華鎮王龍塔村有個殘疾人王治元養了幾十只羊,由於缺乏技術,經常出問題。她二話沒說就進山了。經過她的多次指導,王治元的羊越養越多,年收入達到10萬元,成了村裡的致富能手。2020年6月,王治元受邀到安塞區的肉羊養殖培訓現場,分享自己的養羊經驗。

隨著規模舍飼肉羊產業的快速發展,對養殖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周佔琴在實踐中創新總結,建立了肉羊“461”高效生產模式,將羔羊出欄年齡提前到4~5月齡,大大縮短了肉羊飼養週期,提高了羊肉品質,降低了養殖成本。

現在,不僅陝西,還有很多來自甘肅、內蒙、寧夏、天津、安徽的牧業公司和養殖場向她諮詢技術難題或請她現場指導,她都是有求必應。周佔琴常說,“自己如果能向前多走幾步,養殖場和養殖戶就能少走一些彎路”。

多年來,她總結出的“先洗腦,後行動;講實用,重互動;用真心,動真情”的培訓方法,廣受歡迎,大家親切地稱她“羊老太”。

“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賺”。十幾年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科技特派員們,紮根農業農村一線,依託試驗示範站(基地),包抓企業、合作社,對接貧困村、貧困戶,開展科技成果推廣、技術指導培訓、創新創業指導,把學校的新技術新成果送到農民的田間地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和地方經濟產業發展。(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董魯皖龍 通訊員 楊遠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