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五大剧种指的是哪五种,代表作分别是什么,如何评价?

元刚你怎么看


中国五大剧种当然首推昆剧!昆剧有南昆,北昆。以南昆历史最悠久。曲调优雅宛转悠扬,是戏种珍品之兰花,是戏剧之母!也是京剧前身,京剧中的昆腔叫北昆。中国其他剧种有越剧,粤剧,川剧,豫剧等。戏剧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演绎平台。由于満清统治中原,原中原皇朝皇家宫廷艺术经历外族元蒙,清游牧民族文化排斥应该巳大都失传了!戏剧是流行于民间得巳保存。京剧起源于清初昆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滿清入关強行剃发易满装,唯有戏剧演出才看見汉服的影子!在民间生活中己经二百七十年不见汉服。


刘衍泰


按历史来看应当把昆曲丶徽剧和秦腔排进来。如果按现在流行的情况,此三剧种就剔出去了,秦腔只有陕西和甘肃还流行,昆曲只有北京的北昆和上海的京昆还存在,徽剧只在皖南,观众亦寡矣。

按目前能进入前五的只有京剧丶评剧丶河南梆子丶越剧和黄梅戏。

京剧是吾国第一大剧种,历史从清乾隆年计快二百年了(一八四O年)京剧是徽调丶汉剧丶秦腔的结合发展起来的,如高拨子沅于徽调丶南梆子自源于梆子丶二簧源自汉剧等等。京剧不但流行国内已到国际了,可以说是国剧。

京剧代表剧目有几百个,如《贵妃醉酒》丶《长板坡》丶《空城计》丶《龙凤呈祥》丶《三岔口》丶《闹天宫》等等。京剧腔调分为西皮丶二簧,内又分导丶原丶慢丶快丶流水…等

京剧代表人物太多了,国内外知名度高的如梅兰芳丶李少春丶程砚秋…。

二是评戏,原叫莲花落和崩崩,原在民国初期产地唐山地区滦县一带后下关东唱红李金顺,后又聚到天津如白玉霜丶爱莲君等再后新凤霞丶小白玉霜丶筱俊亭…五十年代评剧名角支援京丶东北丶西北丶河南等,长江以北几乎评剧占了半边天。评剧过去主要是以才子佳人和近现代社会题材为主,如《王少安赶船》丶《珍珠衫》丶《打狗劝夫》丶《杨三姐告状》…等。

三是河南梆子现叫豫剧,是秦腔流入中原结合河南乡土风气,历史久远可能远于清代在明代时期,剧目多是历史题材和社会动态,如《叶含嫣》丶《花打朝》、《卷席筒。主要分豫东和豫西调,代表人物陈素贞丶常香玉丶马金风丶崔兰田丶闫立品等等。

四是越剧,民国初产自浙江嵊县,原主要流行在浙沪一带后越剧名角支援外地,福建去了尹桂芳,江苏去了竺水招,天津去了裘爱花,兰州去了…等等,剧目多是才子佳人儿女情长,越剧过去无男主角一律是坤生坤旦。代表物越剧十姐妹如袁雪芬丶徐玉兰丶王文娟丶尹桂芳等等。

五是黄梅调现叫黄梅戏,也是民国后产生,有说是湖北黄岗有说是安徽的安庆,剧目如《割猪草》丶《观灯》丶《天仙配》、《女附马》等,代表人物严凤英丶王少舫丶潘景莉等。


齐魯布衣


中国戏曲五大剧种指的是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1、京剧,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被视为中国国粹,是中国和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和舞美设计家爱德华·戈登·克雷说:中国京剧已经比西方任何其他戏剧更加成为一种独立而优秀的艺术形式。

京剧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它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的流派很多,梅兰芳、苟慧生、程砚秋、尚小云被誉为 京剧的四大名旦。

代表作品有:《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一;《玉堂春》京剧旦角的开蒙戏、中国戏曲中流传最广的剧目之一;依据《三国演义》改编的京剧传统剧目《长坂坡》;以及生、净、丑行合作演出的三国戏《群英会》;取《水浒后传》改编而成《打渔杀家》等。

2、豫剧,中国戏曲三鼎甲“榜眼”,又称“河南梆子”。

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

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

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3,越剧,中国戏曲三鼎甲“探花”。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

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

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

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4,评剧,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曾经被封为全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

1909年左右形成于唐山。评剧特点是念白和唱词口语化,吸收河北梆子、京剧的一些表演方式和音乐元素,同时也受到唐山皮影戏音乐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5,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

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

从开山鼻祖邢绣娘,到老一辈的严凤英、王少舫以及后来的吴琼、韩再芬,马兰等,他们创作和演绎了很多著名的剧目,比如《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