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的人是怎样过中秋的

中秋节对中国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节日,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现在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中秋节的过法和以前已经不太一样了,除了保持家人团聚以及吃月饼的习俗外,其它习俗渐渐远去。其实我们的先辈们过中秋还是有一些特定习俗的,笔者搜集了一些明清时人们过中秋节的习俗,以飨读者。

据《酌中志》记载,明朝过中秋节时是这样:

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馈送西苑鹿藕。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饼,仍整收于乾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始造新酒,蟹始肥。凡宫眷内臣吃蟹,活洗净,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细将指甲桃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食毕,饮苏叶汤,用苏叶等件洗手,为盛会也。凡内臣多好花木,于院宇之中,摆设多盆。并养金鱼于缸,罗列小盆细草,以示侈富。有红白软子大石榴,是时各剪离枝。甘甜大玛瑙葡萄,亦于此月剪下。缸内着少许水,将葡萄枝悬封之,可留至正月尚鲜。

可见,明朝时八月初一就开始卖月饼了,除了月饼,还互相送西瓜和藕,剩下的月饼也不会丢,收藏好,等年底再吃,那是就叫“团圆饼”了。笔者也佩服当时的储藏方式,比今天的冰箱还好用。然后,中秋也是吃螃蟹的,吃法和我们现在一样,当然,也有花式吃法,“或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吃完还要饮苏叶汤,用苏叶洗手,很讲究。

除了赏月,还有祭月的风俗。据明《帝京景物略》记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缋满月像,趺坐莲华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

大意是:祭月时,要选择比较圆的水果和月饼,还要把瓜(可能是西瓜)分成莲花状。还要买月光纸,纸上画着满月,菩萨(可能是观音菩萨),月宫,兔子捣药等。月光纸小的只有3寸,大的有一丈见方。家里还要设置月光位,祭月时烧掉月光纸,祭拜完后把供品撤掉,分给家人吃。月饼月果,亲戚间互相馈赠。月饼大的直径有两尺,放到现在,说不定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了。如果这一天,妻子回了娘家,那么当天一定要赶回来,所以又叫团圆节。

明清时的人是怎样过中秋的

清朝时赏月祭月是这样的。据清《燕京岁时记》 记载:『京师之曰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月亮)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从这里可以看出,清朝和明朝不一样的是男子是不拜月的。

清朝时祭月时也用月光纸。再就是把小香扎成玲珑楼阁状,或者用剪彩的手法把小香做成月宫状粘在一起,最上面的一炷香,用四角戚六角的“斗”形彩色刻纸装饰于其上,这柱香,就叫做斗香。月饼是用面和糖做的,和盘子一样大。『祀月用纸,上印绘月宫状,曰月宫纸。以小香若干柱扎成玲珑楼阁状,或剪彩作月宫状黏之,其最上一柱,戴以纸糊之斗,曰斗香。面和糖果为馅,大如盘,曰月饼。《燕京岁时记》

明清时的人是怎样过中秋的

《红楼梦》里对此也有类似描述 。在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里面有『次日起来,就有人回:“西瓜月饼都全了,只待分派送人。”贾珍吩咐佩凤道 ... 答应了几个“是”。贾母又道:“你昨日送来的月饼好;西瓜看着倒好,打开却也不怎么样。”贾珍陪笑道:“月饼是新来的一个饽饽厨子,我试了试果然好…”…焚着斗香,秉着烛,陈设着瓜果月饼等物。』在清朝,做饽饽和做月饼的工艺大致相同,所以做饽饽的师傅也做月饼。

同样在清朝,『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凡中秋供月,西瓜必参差切之,如莲花瓣形。《燕京岁时记》』可见清朝吃月饼的习惯和明朝基本相同,而且致美斋的月饼为京城第一,放眼现在,似乎没有哪个品牌的月饼能有这样的霸气。而且明清两代的月饼尺寸貌似都很大,笔者也没有查到现在的月饼是为什么改小尺寸的。

明清时的人是怎样过中秋的

清朝和明朝祭月还有一点不同的就是清朝人还祭拜月兔。『都下例(北京惯例),于中秋家家祀月中之兔,尊之为“兔儿爷”。逐利者肖其像如人状,有泥塑者、布扎者、纸绘者,堆积市上,几于小山。家人携小儿女购归,陈瓜果拜之。《侧帽余谭》

明清时的人是怎样过中秋的

说了这么多,可以发现古人过中秋还是很有仪式感的,现在由于生活节奏加快,我们做不到这一点,但是只要我们能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对他们来说,每一天都可以是中秋节。

最后以李白的《静夜思》作为本文结尾吧

明清时的人是怎样过中秋的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参考书目

《酌中志》

《帝京景物略》

《燕京岁时记》

《侧帽余谭》

《百度百科·斗香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