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州歸義軍為何突然消失?學者:並未消聲覓跡,只是脫離中原

提起唐朝,人們更多想到的是盛唐氣象,萬國來朝、商隊往來絡繹不絕的景象。但也有人說“髒唐”,無論後世怎樣評價,唐朝曾經的盛世以及霸氣,都是後來王朝所無法比擬的。

但唐朝最後還是滅亡了,自始至終都逃不過王朝由盛轉衰的千古規律。而在唐朝滅亡之時,當時有很多忠於唐朝的政權想要重振盛唐氣象,尤其需要提到的是歷史上那支忠於唐朝,與唐朝一起埋沒於歷史長河的軍隊,一直是歷史上的一個謎團。

沙州歸義軍為何突然消失?學者:並未消聲覓跡,只是脫離中原

歷史上那支忠於唐朝,與唐朝一起埋沒於歷史長河的軍隊


這支軍隊就是沙州歸義軍,在後人研究著作的大多數史料中,一直將沙州歸義軍消失的原因歸結為胡化,也有一部分專家學者認為沙州恢復就是這支消失的歸義軍。但近些年來,學者在研究敦煌遺留下來的史料中時,才發現了這支自始至終忠於大唐、為大唐效力的沙州歸義軍的消失之謎。

沙州歸義軍為何突然消失?學者:並未消聲覓跡,只是脫離中原

軍隊出征圖


孤軍奮戰,艱難處境誰人知?

漫漫唐朝史料浩瀚如雲,但其中對於張議潮的相關記載卻寥寥。實際上我們所說的歸義軍並不僅僅只是一支純粹由河西地區漢人所組成的軍隊,而是河西地區各個民族為了反抗吐蕃統治而組成的一支聯軍。吐蕃在沙州實行野蠻落後的喇嘛教統治,因而引起了沙州各族民眾的強烈不滿。

沙州歸義軍為何突然消失?學者:並未消聲覓跡,只是脫離中原

掀翻吐蕃統治,創立歸義軍的張議潮


等到唐宣宗時,唐朝國勢衰弱,於此同時吐蕃勢力也有所削弱,但總的來說還是唐朝略佔優勢。張議潮也正是在此時趁機結交當地富紳豪強,乘勢起義反抗吐蕃起義,一時之間風頭無兩,一舉攻佔河西十一州。因此唐朝便封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使得張議潮所統率的沙州歸義軍成為河西地區一個嶄新的政治勢力。

史料記載,張議潮義薄雲天,也正是因為向這個原因,使得張議潮能夠在吐蕃野蠻的統治之下快速組建一支忠於唐朝的軍隊,並且快速戰勝吐蕃軍隊,為唐朝重新打通西域大門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此時唐朝國勢略顯疲弱,張議潮與歸義軍在河西地區孤軍奮戰,處境日益艱難。況且當朝統治者對於他也並不是很放心,為了打消統治者的無端猜忌,迫不得已張議潮只得孤身前往長安。在張議潮離開之後,將沙州歸義軍交給了自己的後代管轄,繼續在河西地區抵抗吐蕃統治。

沙州歸義軍為何突然消失?學者:並未消聲覓跡,只是脫離中原


而在張議潮身死之後,歸義軍又歷經兩代人的不懈努力,雖然最後失敗了,但也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歸義軍兩代人奮戰的過程中,唐朝逐漸衰弱,中原沒有一支軍隊能夠支援歸義軍。

張議潮後人結局悲慘,很多學者紛紛為其鳴不平。清代清末學者羅振玉所著的《補唐書 張議潮傳》就為張議潮正名,同時也考究補充了之前史料尚未提及的這支軍隊的歷史。張議潮所創立的歸義軍最後孤軍在外,實際上他們最後也建立了一個王朝,史書常稱作”西漢金山國“。從名字上就欲向世人告知,這個國家是由西北漢人所建。

沙州歸義軍為何突然消失?學者:並未消聲覓跡,只是脫離中原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在翻閱唐朝史料之時,我們幾乎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唐朝是如何衰弱的研究之上,但卻從來不知曉此時的歸義軍處境有多麼的艱難。如同統一之初的南斯拉夫聯盟一樣,歸義軍四周群強環伺。西鄰于闐國,而東邊同樣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回鶻政權,南邊是吐蕃,實際上已經與中原地區相隔絕。能夠在此種艱難情形下建立並且守住這方漢人之地,已實屬不易。

沙州歸義軍為何突然消失?學者:並未消聲覓跡,只是脫離中原


為鞏固統治,不得已融入盛行胡風

在歸義軍建立之初,為了鞏固政權,他們不僅有漢人更是融納沙州各個民族。因為以單純的漢人為主,是無法實現長久的統治,勢單力薄難以成氣候。史料記載,在張議潮統治沙州時期,就曾經採用過“押衙”管理制度,藉此來統治撫順沙州各個族群的政治勢力。為了更好的維持這種關係,歸義軍鼓勵軍隊軍官與當地豪強聯姻,這也就增強了歸義軍與地方少數民族首領之間的唇齒關係,以此來保證歸義軍有更大的資本能夠持續對外界發起戰爭。

沙州歸義軍為何突然消失?學者:並未消聲覓跡,只是脫離中原


沙州地區向來就是一個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地點,史料記載,自西晉末年時起,直至五代十六國時起,沙州地區的種族構成都是胡人佔據著絕大多數,故而胡風盛行。在敦煌石室中發現的《沙州圖經》遺書記載,當時沙州有很多“賽襖”的民俗活動,而“賽襖”活動源於中亞,由此可見當時沙州的確有很多中亞人生活於此。在張議潮歸義軍統治時期,也曾有過“賽襖”活動記錄,在沙州歸義軍政權已經融入沙州這種傳統習俗。

沙州歸義軍為何突然消失?學者:並未消聲覓跡,只是脫離中原

《沙州圖經》遺書殘卷


沙州也是一個宗教的匯聚地,佛教、道教、拜火教等也都有所記載。敦煌遺書中有漢文、吐蕃文、龜茲文、突厥文、回鶻文、梵文、粟特文殘卷,也表明著這一地區居住著很多部族。歸義軍政權為了維護河西地區的統治,才迫不得已融入當地民族的宗教及其習俗,但是也保留著骨子裡的漢人血統,終究還是胡風盛行,估計張議潮及其他的子孫後代也明白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

沙州歸義軍為何突然消失?學者:並未消聲覓跡,只是脫離中原

敦煌壁畫


旁姓篡權改旗易幟

張議潮之所以能夠在對吐蕃用兵的戰爭中取勝,主要還是得到了各族民眾的支持與參與。但是後期張議潮的歸義軍連年用兵,河西地區本就貧困,耐不住戰爭消耗,這也就激起了其他民族的不滿情緒。

朱溫篡唐之後,歸義軍也趁勢建立國家,張議潮的孫子張承奉自封為“金山國聖文神武皇帝”,雖然建立國家了,但終歸是勢單力薄,沒了以往河西少數民族的支持,實力已經減弱。911年,歸義軍被甘州回鶻打敗,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沙州歸義軍為何突然消失?學者:並未消聲覓跡,只是脫離中原

張議潮之孫—張承奉


最後沙州歸義軍政權易主,曹議金取代張議潮子孫成為歸義軍首領,至此歸義軍不在姓張議潮的“張”了。對於沙州曹氏,有些人認為是曹氏家族可能是屬於中亞的粟特人,但也有專家也認為是沙州曹國人,姓是昭武九姓之一,對於這個曹國,隋書以及新唐書都有所記載。

沙州歸義軍為何突然消失?學者:並未消聲覓跡,只是脫離中原

曹氏政權創始人——曹議金


而在曹議金取代張議潮之孫張承奉之後,便恢復了歸義軍的名號。此時的瓜州地區安定、經濟繁榮。在曹議金死後,歷經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等節度使,傳了七代,截止公元1002年,差不多已有90多年。

曹氏政權在統治期間,曾吸取張議潮時期的做法,加強與周邊少數民族的聯繫,常以聯姻等方式與甘州回鶻、西州回鶻等少數民族政權建立長期友好往來的關係,實現了彼此相助、榮辱共存。此外,曹氏政權也恢復了與中原王朝的隸屬關係,承認中原王朝給予的封號,以中原政權馬首是瞻,此舉使得曹氏政權在瓜州沙州地區的地位愈加穩固。

沙州歸義軍為何突然消失?學者:並未消聲覓跡,只是脫離中原

唐末的回鶻貴族


另外,曹氏政權還允許瓜沙地區名門望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的人參與到歸義軍政權當中,這就使得曹氏政權不僅被中原正統王朝所承認,也被周邊少數民族政權所認同,使得歸義軍在五代十國期間以及北宋初年的頻繁戰亂中都有自己的一席生存之地,成為了中原與西部交流的一個重要媒介。

因此,歸義軍並未消逝於歷史長河之中,只是為形勢所迫融入到各個部落民族之中找不到罷了#我要上頭條##423頭條知識節##歷史有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