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病死的,詩聖撐死的,詩佛呢?是被這本書的作者氣死的

詩仙病死的,詩聖撐死的,詩佛呢?是被這本書的作者氣死的


一本《王維傳》硬生生被我讀成了掰謊記,吐嘈記,亂麻記。閱讀的溫度反而成了閱讀的涼度。

今天(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曬曬我的最新書單:前天(4月21日)收到的三本新書分別是:《唐朝大歷史》,《李商隱詩傳》,《輞川煙雲王維傳》。我已經一頭霧水,一團亂麻中抽絲剝繭讀完了將王維一生寫成亂七八糟的《王維傳》。

越讀越生氣。

第一亂:常識性錯誤。

如書中說:大明宮有十一個城門,南部有三道宮牆,牆外的丹鳳門外大街寬達一百七十六米,至今是世界上最寬的街道。可我記得當時唐代最寬的大街是朱雀大街,也叫天街,是長安城的中軸線,寬150米,長几千米。

書中從老百姓到大臣再到高力士到楊貴妃都管唐玄宗叫皇上,不是應該叫聖人或陛下嗎?管自己父親叫爹,叫阿爺才對吧?

書中還寫:王維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也得一日三餐吃飯……據我淺薄的歷史知識瞭解,唐人吃飯,很多地方是一天兩餐,早餐和晚餐。

書中還描寫有一次,王維吃的是六菜一湯,白麵饃。六菜一湯,你確定這是王維的飯食,不是作者你的飯食?

還有更離譜的地方:房琯帶著高適來訪,對王維妻子自稱本官,王維妻子從廚房跑出來,提著菜刀相迎,嘴裡說:貧道這廂有禮了。

有一處還寫:王維妻子要給王維煮葫蘆炒豆角?唐朝有這兩樣菜嗎?炒這種烹飪方法唐朝就有了嗎?為了佐證書中內容,我又翻出了《隋唐人的日常生活》和《杜甫傳》兩本書,同時閱讀,以求得到相對客觀正確的歷史知識。


詩仙病死的,詩聖撐死的,詩佛呢?是被這本書的作者氣死的


第二亂;結構混亂,主次顛倒

王維整端的一生,被作者用蒙太奇手法重新剪輯拼湊,生生把簡單弄複雜,書一開始就寫到安史之亂,那時王維56歲。而王維的之年的經歷被穿插進安史之亂歷史事件中講述,你以為有兩條線索,錯了,十八條不止,也許是兩條,但被作者不斷打亂,重新拼湊,感覺比十八條還亂,完全沒有頭緒。

作者總把一件事分幾回說,一件事中間還間雜其他事,這就像一口氣能說完的一句話你非要一個字一個字嘣著說,注水,慢些沒關係,你沒賣個關子明天,或者後天說,這不是折騰人是幹啥?

讀起來太費勁,這是故意整人嗎?

能讀王維傳的人一定是喜歡王維,對王維有一定了解的,你範得上幫弄玄虛,設置懸念嗎?

好好的王維傳,你要寫成懸疑小說,能讓人好好看書嗎?

王維被捉,我急於讀下去,這時作者卻莫名其妙講開了王維的戀愛史。硬生生打斷原先的敘事主線,戀愛沒講完,又開講馬嵬坡楊貴妃之死,不知道作者到底想寫啥?


詩仙病死的,詩聖撐死的,詩佛呢?是被這本書的作者氣死的


第三亂:歷史資料缺乏,作者用力渲染,用想像用填充。

明明是虛構,還在封底寫著作者運用非虛構筆法……等詞語的吹捧書評,我想問,這說話的人認真看過這本書嗎?如果看了,為什麼睜著眼睛說瞎話,如果沒看,有什麼資格評說,來誤導購書者!

比如,王維的妻子史料無具體記載,但作者臆想出她的名字,和王維的愛情故事。

王維的妻子姓甚名誰歷史上並無記載。王維現存詩文中已無涉及妻子的內容。這位作者倒好,自己替王維甜哥哥蜜姐姐談了場戀愛,王維的妻子大名李淑翠,小名翠兒,嫁王維前是女冠子道姑……這是小說還是傳記?你要寫言情小說我們沒意見,但請你別打著詩佛王維的旗號談戀愛!!

最不能忍受的是書中提到杜甫之死,言之鑿鑿說:詩仙病死的,詩聖撐死的,詩佛呢?

詩佛絕對是被你氣死的!!

馮至先生已經在《杜甫傳》裡說過,杜甫吃牛肉飲白酒而死是傳說,這種傳說和李白醉酒撈月失足淹死一樣是無稽之談。而這位作者,卻用如果隨意輕慢的態度描述詩聖之死,真令人氣憤!

真想替杜甫說一句,你才是撐死的……

再來看看作者寫的王維之死:寫完最後一信最後一字時,筆從他手中滑落, 王維覺得心血一陣上湧,便見天女衝他招手,眼前飛花點點,虹彩片片,忽覺身輕如爐中氤氳的香菸,倏忽間,已升上天空,化入無邊的虛空之中了。

這一段誰能說是非虛構?

另外,書中常常本末倒早置,王維傳,卻花更多筆墨描繪和王維有交集的人,王維本人常常淹沒於這些人的描寫中?

好的傳記,應該有虔誠之心,敬愛之心,更不能丟失距離感,畢竟年代久遠,你應該時時意識到你不是唐代人,你更不是王維本人,所以,你不能替他去談戀愛,不能替他和母親,兄弟生活對話,你更不能替他去設想即將他離開人世時的心理活動。

這種書,扔吧,封皮上印著王維二字,恭敬之心還是要有的,留吧,看見心堵得慌!


詩仙病死的,詩聖撐死的,詩佛呢?是被這本書的作者氣死的


詩仙病死的,詩聖撐死的,詩佛呢?是被這本書的作者氣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