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海上鋼琴師

或許是看之前,這部電影獲得了太多的誇讚,看第一遍反而感觸不大,重新來看的時候,感慨良多。

1900的一切都在這艘船上,他幫助小號手治暈船的時候,一邊彈琴一邊坐在琴椅上隨著船四處搖晃,肆意灑脫,自由自在。他在小小的船上,看盡人間百態,這也是個縮小版的社會。他看穿名利不過是過眼雲煙,他說琴鍵有限,音樂無限,他從不錄盤,從沒留下自己的經典之作,他並不在乎外人所給予的歡呼聲。

跟爵士創始人比琴時,心態也非常純粹,並沒有太強的求勝心,坦坦蕩蕩。剛開始他被感動,也談了一首相同的曲子,只有爵士創始人知道,細節處理得更完美,他的虛榮心開始作祟,擔心自己的權威受到威脅,於是彈了快琴,用雙手談出了四隻手的效果。他傲慢自以為是的態度,激怒了1900,結果1900彈出來6隻手的效果,曲終完畢,鋼琴由於摩擦,溫度高到可以點燃一支菸。所有人都驚到忘記了鼓掌。

很多人都無法理解1900為什麼不下船。或許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活法吧。有的人一生活到老,卻不是按自己喜歡的活法,只是渾渾噩噩。而有的人短短一生20-30年,就終結了,但都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活著,自由自在,隨心所欲,跟1900一樣。也許這樣的人生更精彩,更值得嚮往。

重溫海上鋼琴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