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这个村子,距离北京很近,因为清代皇帝的行宫而得名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廊坊市三河市燕郊镇行宫村的故事。


廊坊这个村子,距离北京很近,因为清代皇帝的行宫而得名


行宫村,顾名思义,这里在古代是皇帝行宫的所在地。行宫建设于清代中期,是专供皇帝下榻的居所。清代的东陵在遵化,三河行宫地处到遵化的必经之路上。皇帝出巡的路线和每天走的距离比较固定,乾隆、嘉庆等很多皇帝都曾在三河燕郊的行宫下榻。乾隆皇帝还曾在此留下了《御制燕郊行宫晚坐诗》等五言诗,具体的写作时间是乾隆十年(1745年)。


廊坊这个村子,距离北京很近,因为清代皇帝的行宫而得名


从地理位置上说,皇帝出了紫禁城后第一站是通县(通州),再然后就是三河县(三河市)最东南部的燕郊。鉴于皇帝去清东陵祭奠的次数较多,朝廷就在燕郊设置了专门的行宫。


根据当年的老人回忆,三河燕郊的行宫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其中有几座大殿和一座高五层的眺远楼,除了供皇帝皇后远眺美景外还兼有军事防卫的功能。行宫内的道路铺满了彩色的鹅卵石,宫门外的东西两侧还有专供皇帝皇后使用的水井。另外,行宫外围还有更房,专供值班的人居住。


廊坊这个村子,距离北京很近,因为清代皇帝的行宫而得名

嘉庆皇帝画像


因为清朝的皇帝去东陵祭祀的次数多,所以这座行宫被使用的频率就比较高。乾隆年间,为了保护行宫建筑,朝廷专门拨出了低级武官和士兵来这里常年驻守。根据《三河县志·行宫篇》的记录,(行宫)内营房,设立满洲官兵看守,千总一员...外营房设立汉员经制外委把总一员、兵八名,看守官房三间,兵每名房两间,共计十九间。


这些士兵和军官的主要职责是看守烟郊(燕郊)、大新庄(现属北京市平谷区)两处行宫。其中有外委把总(汉员,正七品武官)各一员,于乾隆十年由通州大营调拨而来。


廊坊这个村子,距离北京很近,因为清代皇帝的行宫而得名

清东陵旧影


不过,因为辛亥革命,清王朝灭亡,原来的燕郊行宫也逐渐陷入了衰落。到了1929年,因为无人管理,这里的行宫成了一片断壁残垣。而原本在此驻守的兵丁最后在此定居,他们和本地迁移而来的百姓形成了新的村子。因地处行宫旧址的缘故,新的村子被称作行宫村。


廊坊这个村子,距离北京很近,因为清代皇帝的行宫而得名


现在的行宫村在燕郊城建的大潮中旧貌换新颜。在今天的燕郊镇,还有着行宫市场、行宫小学、行宫花园、行宫宾馆以及行宫大街这样的地名。特别是行宫市场这四个字,是原来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开国上将杨成武所题写,这也给了行宫村以更深厚的文化意蕴。

廊坊这个村子,距离北京很近,因为清代皇帝的行宫而得名

晚年的杨成武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请您文明评论,杜绝谩骂、攻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