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指头陀——近代高僧寄禅法师

八指头陀——近代高僧寄禅法师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此五位为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江湖顶尖高手,号称“天下五绝”。其中,五绝之一的“北丐”洪七公因为贪吃误事,后来自断一指,最终成为丐帮一代著名帮主,人称其为九指神丐。这毕竟是文学作品,很多成分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虽然高于生活,但现实有时候反而更为传奇。在近代佛门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八指头陀”,他燃指剜臂肉,心寄国家,德高望隆,且以惊人毅力研修诗文,既为禅僧,又是诗人,诗境高、名气大,成为中华近代佛教界的著名人物。他勤学好问,虚心求教的精神始终如一,令人感喟,他就是近代佛教界著名爱国高僧——寄禅法师。


寄禅法师(西元1852~1912年)湖南省湘潭县人,清咸丰元年庚戌岁腊月初三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石潭镇的一个贫困农家。俗家姓黄,名读山,字福余,父名宜杏,母亲胡氏,世代业农,母亲时常烧香礼佛。出家后法名敬安,字寄禅。敬安自幼即摒弃腥膻,随母拜月,喜母亲为他讲述仙佛的故事。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这时他在私垫就学,读《论语》,以家贫废学,为邻家牧牛。


寄禅法师辍学后,虽然为牧童,但他以“挂角”的精神,仍携书自课。一日,在村中学塾前避雨,听到塾中学生诵唐诗“少孤为客早”句,不觉泪下,为塾师周云帆先生所见,问其落泪原由,寄禅告以父死家贫,不能读书,故闻诗悲伤。周先生同情他的遭遇,便收留他在学塾中打杂,暇时可听讲书。可惜这种生活没有经过多久,周先生病故,寄禅二度辍学。此后他曾为一富家作书僮,因不堪主人虐待而辞工。他又去随工匠学手艺,备尝艰苦,甚而被师傅鞭打。一日风雨交加,见篱间白桃花为风雨摧落,不觉失声大哭。自思父母早亡,孤苦无依,人间有如火宅,不可久住,乃投入湘阴法华寺,礼东林和尚为师剃度出家,法名敬安,字寄禅。这一年是同治七年,寄禅法师十六岁。他少年时代这些不幸的遭遇,后来他有诗追述曰:


人间火宅不可住,我生不辰泪如雨。母死我方年七岁,我弟当时犹哺乳。....

那堪一宇父亦逝,惟弟与我共洪宇。悠悠悲恨久难申,搔首问天天不语。

穷思有弟继宗支,我学浮屠弟其许。岂为无家乃出家,叹息人生如寄旅。

此情告弟弟勿悲,我行我法弟绳式。(同治十二年,祝发寄弟补作)


寄禅法师本来法名敬安,字寄禅。但到后来,却以“八指头陀”一名行世。八指头陀一名由何而来呢?寄禅法师二十七岁之年,行脚参访,到浙江宁波的阿育王寺礼佛舍利。他于舍利塔前,剜臂肉如钱大者数块,注油于中燃之供佛,复燃去左手两指供佛,他有“自笑诗”诗记述此事曰:“割肉燃灯供佛劳,了知身是水中泡,只今十指唯余八,似学天龙吃两刀。”因此自号八指头陀。其实他不仅只是燃指剜肉,据说他还燃顶至腹,共一百零八处;两臂燃的瘕痕连接,殆无完肤。这种舍身为法的苦行,使人赞叹不已。


寄禅法师外参访七载,于光绪十一年(1888年)回到湖南,时年三十四岁。以后十八年间,他先后六主名山,包括着衡阳罗汉寺、南岳上封寺、大善寺,宁乡为沩山密印寺,湘阳神鼎山,长沙上林寺。五十二岁时,受请出任宁波太白山天童寺住持,于民国元年(1912年)示寂于北京法源寺,世寿六十一岁。


近代高僧由于生卒年代适逢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之时。因此,国内的政治变革与异族列强的入侵都是他们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为一佛子,虽皈依佛门,但生于斯,长于斯,不能不为自己的民族所罹灾难而担忧,又不能不为列强的残暴行径而愤慨。寄禅法师亦不例外,以他佛陀弟子兼诗人的情怀,不忍见自己的国家遭此惨境,生灵涂炭,战火横飞。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从天津入攻北京,沿途纵火焚烧,大肆杀戮,奸淫抢掠,无恶不作。整个北方大地,火光血水,一片殷红。祖国的大好河山遭到蹂躏。寄禅法师在诗中描绘了当时的情形:“强邻何太酷,涂炭我生灵!北地嗟成赤,西山惨不青。陵园今牧马,宫殿只飞萤。太息卢沟水,惟余战血腥。”


1910年,日俄协约,其实质是列强互相勾结,蚕食中华领土。诗人在《感事二十一截句附题冷香塔》中慨叹:“鲸吞蚕食各纷争,未卜余生见太平”。“修罗障日昼重昏,谁补山河破碎痕?独上高楼一回首,忍将泪眼看中原。”同时又用诗来歌颂表彰英勇御侮的英雄 ( 即左宗棠旧部在牛庄守卫,与日军作殊死搏斗 ) :“折足将军勇且豪,牛庄一战阵云高。前军已报元戎死,犹自单刀越贼壕。”寄禅法师用自己的诗情来激发国人反帝救国的热忱。


他痛感国难当头之日,君主懦弱,群臣昏庸,难觅匡扶社稷的忠臣。“落日青山远,浮云白昼昏。衣冠一时盛,肝胆几人存?”中日甲午战争,将士们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抵抗。但最终李鸿章还是代表腐败的清廷和日本代表签订了《马关条约》。


诗人在诗中哭道:“天上玉楼传诏夜,人间金币议和年。哀时哭友无穷泪,夜雨长南归来眠。” 1901年,李鸿章又代表清政府和英、美、俄等八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在这多事之秋,诗人的热血犹自激荡不己,不甘沉沦,用诗来抒发报国无门的苦痛。“声声欲唤国魂醒”;“国仇未报老僧羞”。


1906年,诗人出家近四十载,用悲愤的心情向前来天童山采集植物标本的师生发表演说:“盖我国以22省版图之大,四万万人民之众,徒以熊罴不武,屡见挫于岛邻”。他慷慨激昂地提醒众人,那些金发碧眼的人其目的是奴役中华。他希望有志之士奋起,富国强兵,兴利除弊,“力革旧习,激发新政,”用“卧薪尝胆”的精神,和“磨砖作镜”、“磨铁成针”的毅力,挽救危难中的祖国。他以满腔的义愤和炽烈的爱国热情去激发人们奋发图强,拯救中华之意志。


寄禅法师是首任中华佛教会的会长。在中华民国成立后第一年,各地佛教徒代表集合于上海留云寺,筹组中华佛教会,公推寄禅法师为首任会长,并设本部于上海静安寺,设办事处于北京法源寺,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佛教团体。寄禅法师在佛教危亡,寺僧被摧残之际,奋然挺身,为佛教的存亡据理力争。国运民瘼,无时不萦绕在这位老和尚胸间呀。八指头陀圆寂后,其两大弟子太虚法师、圆瑛法师担当重任,成为佛教界宗师级的大德高僧,可谓身亡而法不灭。


法师的著作有《嚼梅吟》1卷、《嚼梅吟补遗》、《诗集》及文集2卷,《语录》4卷。杨度为刻《八指头陀诗集》10卷及续集8卷,《八指头陀文集》1卷。1984年,《八指头陀诗文集》由岳麓书院出版。


八指头陀——近代高僧寄禅法师


转载自:广州大佛寺 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