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山書法 宋·朱敦儒、羅大經、任源詩詞、名言賞錄

王樹山書法 宋·朱敦儒、羅大經、任源詩詞、名言賞錄

王樹山書法 原文

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滿 宋代:朱敦儒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且喜無拘無礙。

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王樹山書法 宋·朱敦儒、羅大經、任源詩詞、名言賞錄

這是一首清新淡雅,韻味天成的小詞,語意俱佳。飲酒養花是朱敦儒晚年生活的最大樂事,因此也成為這時期詞作的重要要內容。這首詞充滿閒逸曠達的情調,用語淺顯而意味悠遠,,很能表現詞人的性格。

上片洋溢著輕鬆自適的情致,行文暢達流轉,宛若一曲悅耳的牧歌。兩句一轉,由物及人,既敞露心懷,又避免給人以淺顯平直的感覺。下片文情陡變,兩個對句表達了作者對世事人生的認識,所謂人類的歷史不過是幾場短暫春夢雜沓無序的聯綴,無論怎樣的奇士賢才都終究不免歸於黃泉。這是歷盡滄桑,飽經憂患之後的感喟,無疑含有消極的虛無意識。 這時的朱敦儒壯懷遠抱已被消蝕殆盡,字裡行間仍存苦懷,有一種無可奈何的心緒。他自以為看破紅塵,不復希冀有所作為,把一切都交給了變幻莫測的命運去主宰,自己“不須計較與安排”,只要“領取而今現在”,求得片時歡樂也就心滿意足了。上片寫景敘事,下片議論感嘆,有情景相生、借景達情之妙。

王樹山書法 宋·朱敦儒、羅大經、任源詩詞、名言賞錄

朱敦儒( 1081—1159 )字希真,號巖壑,又稱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等等。生於宋神宗元豐四年,卒於宋高宗紹興二十九年(1159),享年七十九歲。他出生在西都洛陽,中年以前基本生活於此。由於家庭富裕,所以經常狎妓野遊、詩酒唱酬,在洛陽的山川名勝作登山臨水的遊賞。靖康元年,因其“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宋欽宗特意將他召至汴京,欲授以學官之職。朱敦儒固辭道:“麋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非所願也。”終於辭官不就,迴歸洛陽過他的隱居生活去也。靖康之變使其人生道路發生了劇變。他被迫離開故鄉,南下逃難,途經江蘇的淮陰、金陵、蘇州等地,折入江西南昌,再流亡至廣東、廣西,最終於五十五歲時定居秀州(今浙江嘉興)。其間,朝廷曾下詔授他以官職,朱敦儒卻仍不肯受命。後來,其友人規勸曰:“今天子側席幽士,翼宣中興”,“君何為棲茅茹藿,白首巖谷乎?”他這才“幡然而起”,出山做官。後被劾罷官,退隱嘉禾。

王樹山書法 宋·朱敦儒、羅大經、任源詩詞、名言賞錄

真常子養生秘訣

酒多血氣皆亂,味薄神魂自安;夜漱卻勝朝漱,暮食不若晨餐;節食自然脾健,少思必定神安;汗出莫當風立,腹空莫放茶穿。

“酒多血氣皆亂”,是說飲酒過多可導致血氣運行失常。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曾說:“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醉以為常者,輕則致病敗行,甚則喪軀殞命,其害可勝言哉。”“味薄神魂自安”,“味薄”指飲食中五味要淡,“神魂”指人的生命活動。歷代養生家都認為飲食宜清淡,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要避免偏嗜大魚大肉、肥膩厚味,做到素食為主、葷素搭配。夜漱卻勝朝漱”,“漱”指漱齒,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刷牙和漱口。飯後牙齒間隙常殘留食物殘渣,如不及時清除,時間一長,就會發酵變質,腐蝕牙齒。

王樹山書法 宋·朱敦儒、羅大經、任源詩詞、名言賞錄

“暮食不若晨餐”,早飯要維持上午工作所需要的能量,所以早餐不吃、少吃、吃得不好,就不能滿足工作所需的能量,還易引起低血糖。而晚飯吃得太飽太好,對人體危害很大。“節食自然脾健”,中醫認為,人之所以能利用食物維持生命,靠的是“後天之本”脾和胃。進食保持按時、適量(七八成飽),則脾健胃和,自然會少生病。少思可減少雜念煩擾,不會愁絲纏身,使人心情愉悅,氣機暢流,血脈和利,心神安靜,災病不生。“汗出莫當風立”,出汗時皮膚的毛孔呈開放狀態,應當避免冷風直接刺激。茶,性寒味苦,空腹時飲茶,可抑制胃活動而降低食慾,影響進食量,且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吸收功能。掌握做到以上幾點,就能身體健康,吃嘛嘛香。

真常子,即任源,宋徽宗時宦者,字道源,自號真常子。

王樹山書法 宋·朱敦儒、羅大經、任源詩詞、名言賞錄

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

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說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縣擔任縣令。有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看到一個管理縣行錢庫的小吏慌慌張張地從錢庫中走出來,結果,在庫吏的頭巾裡搜到一枚銅錢。庫吏不服,張乖崖拿起硃筆,宣判說:"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說,一天偷盜一枚銅錢,一千天就偷了一千枚銅錢。用繩子不停地鋸木頭,木頭就會被鋸斷;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頭滴穿。判決完畢,張乖崖吩咐衙役把庫吏押到刑場,斬首示眾。從此以後,崇陽縣的偷盜風被剎住,社會風氣也大大地好轉。原意是說官吏貪汙可以積少成多,現多用來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力量再小終究也會有大的成就。《鶴林玉露》是宋代羅大經創作的一部文言軼事小說。此書分甲、乙、丙三編,共18卷。半數以上評述前代及宋代詩文,記述宋代文人軼事,有文學史料價值。

王樹山書法 宋·朱敦儒、羅大經、任源詩詞、名言賞錄

羅大經(1196—1252後)字景綸,號儒林,又號鶴林,南宋吉水人。寶慶二年(1226)進士,歷仕容州法曹、辰州判官、撫州推官。在撫州時,因為朝廷起矛盾糾紛被株連,遭彈劾罷官。此後再未重返仕途。閉門讀書,博極群書,專事著作。大經有經邦濟世之志,對先秦、兩漢、六朝、唐、宋文學評論有精闢的見解。著《易解》十卷。

王樹山書法 內容源自網絡 請書友鑑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