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水滸傳》中的文字鏡頭畫面,堪稱敘事小說寫作手法的經典

#閱讀的溫度#

  • 晶晶大叔獨家稿件,已和維權騎士簽約!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是極其消極錯誤的思想,也是古時大多數文人,身份地位的真實寫照。到如今改革開放,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這些年來,寫作變現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妙筆生花也是一份正兒八經的工作。寫作說起來簡單,其實也不簡單不容易,入門講究技巧。話又說回來,熟讀一本施耐庵的《水滸傳》,讓你立馬成為小說寫作能手。

從近到遠人物形象的鏡頭感

形容醜惡,相貌粗疏。一身紫肉橫生,幾道青筋暴起。黃髯斜卷,唇邊撲地蟬蛾;怪眼圓睜,眉目對懸星象。坐下猙獰如猛虎,行時彷彿似門神。

早在明朝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中,就暗藏著現代影視鏡頭感的寫作手法。看原著中對蔣門神形象的描述,先用文字以中鏡頭的視角,描述出蔣門神的粗俗醜陋,再用近景文字描述他的肥胖體型和青筋暴起,再到細緻描述出其黃色斜卷鬍鬚,如撲地蟬蛾。直到用文字拉遠鏡頭,才讓讀者看清蔣門神的惡眉兇像,如一隻猙獰的猛虎門神。

施耐庵《水滸傳》中的文字鏡頭畫面,堪稱敘事小說寫作手法的經典

施耐庵在《水滸傳》中用五個文字鏡頭,由近到遠再由遠到近,細緻描述出蔣門神的凶神惡煞,讓讀者從各個遠近角度,看清蔣門神的體貌特徵。這種寫作手法鏡頭感十足,不論刻畫什麼樣的人物,都能立馬讓讀者記憶猶新。

兩軍交鋒遠景近景隨意切換,文字鋪設的大場面鏡頭

正欲分兵之際,只見西邊又是四隊人馬起來,呼延灼心慌。又聽得正北上連珠炮響,一帶直接到土坡上。那一個母炮週迴接著四十九個子炮,名為“子母炮”,響處風威大作。呼延灼軍兵不戰自亂,急和韓滔各引馬步軍兵四下衝突。這十隊步軍,東趕東走,西趕西走。呼延灼看了大怒,引兵望北衝將來。

施耐庵《水滸傳》中的文字鏡頭畫面,堪稱敘事小說寫作手法的經典

往往看古裝電視劇,排兵佈陣兩軍對壘的場面,足夠聲勢浩大宏偉壯觀,但用文字怎麼描述出如此壯觀的大場面。看施耐庵在《水滸傳》中,用遠近文字鏡頭勾畫出的戰爭場面。

施耐庵以呼延灼的視聽,為中心點,先勾畫出東西方位布兵擺陣的陣法,然後再引申到連珠炮響的“子母炮”佈局,直到軍隊不戰自亂的衝擊方位,和呼延灼引兵迎戰的策略。

施耐庵《水滸傳》中的文字鏡頭畫面,堪稱敘事小說寫作手法的經典

此種大場景的戰爭場面,用文字鏡頭描述,往往都是以將領的視聽為中心點,再結合遠景軍隊的活動軌跡,來勾畫出不同的戰爭場面。其實文字描述大場景,就和古裝電視劇拍攝大場面一樣,一定要用遠鏡頭展現出宏偉壯觀的大場面。

聲情並茂、身臨其境的文字鏡頭感

那大蟲望著洪太尉左盤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後山坡下跳了去。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唬的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廝打,那心頭一似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的響,渾身卻如中風麻木,兩腿一似鬥敗公雞,口裡連聲叫苦。

聲情並茂如身臨其境,其實不難理解就是自身的真實感受。在用文字勾畫任何場景之時,都不能脫離真實的感官體驗。

施耐庵《水滸傳》中的文字鏡頭畫面,堪稱敘事小說寫作手法的經典

施耐庵簡簡單單用左盤右旋四個字,勾畫出老虎的真實攻擊態勢和習性,再結合老虎的咆哮和洪太尉自身真實的恐懼體驗,讓讀者真實感受到當時的緊張驚險。

這種身臨其境的文字鏡頭感,往往體現出作者對世間萬物的細緻感觸。身臨其境的文字鏡頭寫作手法,往往對詞語的應用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每一個詞語的含義都應符合真實的感受體驗。

圖文並茂的文字場景鏡頭

三清殿上,富貴不可盡言。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極殿;右廊下太乙殿、三官殿、驅邪殿。諸宮看遍,行到右廊後一所去處,洪太尉看時,另外一所殿宇:一遭都是搗椒紅泥牆,正面兩扇硃紅槅子,門上使著胳膊大鎖鎖著,交叉上面貼著十數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疊疊使著朱印;簷前一面硃紅漆金字牌額,上書四個金字,寫道:“伏魔之殿”。

施耐庵《水滸傳》中的文字鏡頭畫面,堪稱敘事小說寫作手法的經典

往往小說的代入感,和細緻的場景描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往往圖文並茂更易讓人產生代入感,這就考究作者對景物的細緻描述功底。用文字描述出真實的畫面並不難,難就難在作者的腦海中,是否有真實的畫面感存在。

施耐庵描述龍虎山道觀,先用遠鏡頭文字,描述出三清殿及其他殿宇的坐落位置,然後再用近鏡頭文字,細緻勾畫出搗椒紅泥牆硃紅大門,貼有十幾道朱印封皮,並用胳膊粗細大鎖鎖住的“伏魔之殿”。這二百多的生動字詞,向讀者展現出一副栩栩如生的龍虎山道觀畫卷。

施耐庵《水滸傳》中的文字鏡頭畫面,堪稱敘事小說寫作手法的經典

小說的代入感,一部分來自於栩栩如生的環境場景,用文字描述出真實的圖畫感,對小說的劇情發展,是不可或缺的關鍵。

動作描述文字鏡頭如影隨形

武松一踅,踅將過來,那隻右腳早踢起,直飛在蔣門神額角上,踢著正中,望後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這醋缽兒大小拳頭,望蔣門神頭上便打。原來說過的,打蔣門神撲手:先把拳頭虛影一影,便轉身,卻先飛起左腳;踢中了,便轉過身來,再飛起右腳。這一撲有名,喚做“玉環步,鴛鴦腳”。

施耐庵《水滸傳》中的文字鏡頭畫面,堪稱敘事小說寫作手法的經典

動作行如流水動如脫兔,令人賞心悅目讚歎不已,但用文字描述出行如流水、瀟灑飄逸的動作來,那是極其困難的事情。看施耐庵在《水滸傳》中,怎麼利用文字鏡頭,描述出如影隨形的動作場面。

施耐庵先用一箇中景鏡頭文字,描述武松中途折回,隨即踢出右腳;再用近景鏡頭文字,描述出這一腳正中蔣門神額角;然後切到中景鏡頭文字描述出,蔣門神被踢中摔倒;直到遠近鏡頭,交替描述出武松追擊而來,踏在蔣門神的胸脯之上,就是一陣拳如雨下

施耐庵《水滸傳》中的文字鏡頭畫面,堪稱敘事小說寫作手法的經典

施耐庵為重現這一精彩打鬥場面,又從新來了一個,特寫遠近文字鏡頭,還給這一動作起了一個雅號:玉環步,鴛鴦腳。這一段動作文字,只是武松醉打蔣門神的一部分,也是其最精彩之處。細讀這段動作文字,不難發現其中頗有鏡頭感的存在。

用豐富的文字,描述出動如脫兔的動作場面,不論對於新老作者來說,都是有一定的技術難度係數。想要熟練掌握鏡頭文字描述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事情,那是需要日久天長不斷地揣摩和習練,才能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此時,晶晶大叔舒展一下脖子,心中暗想:“終於把這稿子寫完了。一切誠意均在一字一句中。”(圖片來自網絡水滸傳影視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