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莊市欒城區生薑種植合作社助農增收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董昌 通訊員劉欣)翻土、開溝、打窩、搭棚……連日來,在石家莊市欒城區西營鄉金娃農業專業合作社,田間地頭一派“農事催人忙”的景象。

瞅著機器打好的姜溝,欒城區生薑種植協會會長、金娃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段慶山笑在臉上,喜在心裡。“現在正是種姜的最佳時期,打好姜溝後,還要搭大棚,然後施足基肥、選好姜種,這樣長出來的生薑才能個頭大、產量高、銷路好。”

“去年區財政列支專項資金2800萬元,支持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我們今年流轉了將近70畝搞草皮種植的土地,全部改為生薑種植。”段慶山說,草皮種植在欒城區由來已久,但由於這個產業耗水大、成本高,關鍵還破壞土壤,該區將壓減草皮種植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步。如今,金娃農業專業合作社生薑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150畝,生薑遠銷山東等地的各大超市和市場。

對於生薑種植,段慶山不僅是大戶,更是老戶。自2008年種植生薑以來,10多年的時間裡,段慶山切身感受到了穩定的生薑市場和政府扶持政策帶來的甜頭。從經濟效益來看,種姜比種小麥、玉米的效益要高出一大截。段慶山算了一筆賬:“去年小麥一公斤賣到三四元錢,而一公斤生薑年前賣到了八到十元,最便宜時也要六元多,生薑的畝產量大概在5000公斤左右,每畝地的淨利潤突破了兩萬元。”

據統計,今年全區種植生薑面積達5000餘畝。全區像段慶山這樣的生薑種植大戶已經發展到了60多戶。

在優化種植品種的同時,全區生薑種植方式也在不斷調整。“從過去單家獨戶分散經營和小規模經營模式,逐漸改變成農田託管、聯耕聯種,大戶帶動、合作社主導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規模化生產,進一步增強了農民抗市場風險的能力。”段慶山介紹,區生薑種植協會從培育選種到技術支持,再到日常管護都實行了統一管理,成規模、成系統種植生薑後,姜農們實現了從找市場到市場找的轉變,銷路的問題也隨之解決。

目前,該區的生薑種植產業已經形成了以村黨支部為主導,以專業合作社為紐帶,以產業基地為依託的“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運營模式,進一步提升了生薑種植的產業優勢、產品優勢、競爭優勢,讓姜農們走上了一條合作共贏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