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的器型――動物枕

動物形枕由來已久,唐代張鷟《朝野僉載》記載“逆韋之妹,馮太和之妻,號七姨,見豹頭枕以辟邪,白澤枕以去挽魅,作伏熊枕,以為宜男。”瓷枕中也有動物造型,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枕座為動物造型,上承枕面。

1986年陝西省銅川市唐代黃堡窯址發掘出土的黑釉獸面座枕(圖1),枕座鏤空,正面為獸面造型,兩側為車輪形,上接如意形枕面。通體施黑釉。

瓷的器型――動物枕

圖1

安徽省淮南市博物館藏唐代黑釉獸座枕(圖2),枕座為臥獸狀,吻部寬大突出,四肢粗壯有力,呈跪臥式。獸背承橢圓形枕面,中間甚凹,身下亦有橢圓形託板。釉色黑中泛醬色,彩色對比明顯。

瓷的器型――動物枕

圖2

同館的唐代黑釉象座枕(圖3),凹弧形橢圓狀枕面較大,枕座為立象狀,以粗壯的四肢和長鼻支撐整個枕面,下接長方形託板。象的側面有裝飾布簾,凸起部分呈現醬褐色,與凹陷部分的黑釉形成對比。

瓷的器型――動物枕

圖3

河北省安新縣出土的唐代三彩臥免枕(圖4),枕體為臥兔形,狀首貼耳,狀態可鞠。兔背托起橢圓形枕面,枕面平坦而飾三彩花卉紋,兔身下接橢圓形薄板。

瓷的器型――動物枕

圖4

瓷的器型――動物枕

圖4

河北省曲陽定窯窯址出土的五代白釉獸形枕(圖5. 殘),模製成形,獸形枕臺,枕面缺失,臺的上腹圓曲至束頸,飾凸印仰蓮瓣,獸呈若匍匐狀,上承蓮瓣臺座。灰白胎,細密堅緻,胎體厚重。白釉微泛青,較均勻,釉色發木,施滿釉。

瓷的器型――動物枕

圖5

湖北省武漢市漢陽枕木防腐廠出土的宋代青白釉虎形枕(圖6),枕面橢圓,中間內弧,兩端上翹。虎壯碩有力,虎首右顧,呲牙咧嘴,甚有威嚴。嘴兩側各有一小孔,以防烘裂。虎尾寬而扁平,劃以豎條紋,曲折貼於方形底座上。此枕形象生動,頗有神韻,造型獨特,在南方並不多見。相類似者有河北省定州中山博物館徵集的一件白釉虎形枕(圖7),雖然殘破,但虎之兇猛威風有過之而無不及。

瓷的器型――動物枕

圖6


瓷的器型――動物枕

圖7

河北省定州黃宮城出土的金代白釉臥獅枕(圖8),枕體呈臥獅狀,造型模糊不清,枕面為腰圓形,上有刻花。枕體略大於枕面。通體施白釉,釉面光潤有光。

瓷的器型――動物枕

圖8

首都博物館藏金代黑釉胡人馴獅形枕(圖9),枕體一端為顧首猛獅,另一端為胡人,手持鞭索作臺馴獅狀。上承如意形枕面,並有刻劃花,枕面較枕體小。施黑釉,釉薄處呈褐色,色彩對比鮮明。該造型反映了昔日中亞藝人馴獅雜質表演的情景。

瓷的器型――動物枕

圖9

第二類,枕體為動物造型。

遼寧省博物館藏的遼-金白釉黑彩臥虎枕(圖10),瓷枕整體呈臥虎造型,低首瞪眼,四肢彈屈做欲撲狀,兩耳孔為排氣孔。施白釉,用黑彩畫出虎皮之條紋,十分寫實。

瓷的器型――動物枕

圖10

河北省磁縣觀臺磁州窯遺址出土的北宋虎形枕(圖11),枕體為虎俯臥於橢圓形臺座上,頭朝前,兩前爪放下頜下,雙目圓瞪,嘴微張。背部有鞍,用作枕面。黃白胎,較細,因燒製溫度不夠,白釉呈粉末狀。

瓷的器型――動物枕

圖11

山西省博物館藏金代三彩虎形枕(圖12),臥虎狀,雙目圓瞪,嘴微張且有一洞為排氣孔。虎背呈腰圓形枕面,除枕面外皆施黑釉,枕面的花卉紋和虎的五官及條紋用黑彩繪出。

瓷的器型――動物枕

圖12

此類虎形枕在金代十分流行,絕好者如河北博物館藏金代三彩虎形枕(圖13),枕體為一睡虎,虎首自然枕於雙爪上,眼微閉。背部承綠釉荷葉狀枕面。虎尾卷於一側。施黃釉,褐色斑。此枕無論是虎的造型、神態,還是皮毛的質感,皆十分逼真,猶如真虎酣睡。

瓷的器型――動物枕

圖13


瓷的器型――動物枕

圖13

蘇州博物館藏明代三彩虎枕(圖14),整器造型為一隻匍匐於須彌座上欲睡的老虎,虎目微睜,口含仙草,縮頸低頭,四肢趴臥,虎尾隨身形蜷至腹部。器中空,胎呈紅棕色,在施有白色化妝土上用綠、黃、棕三色裝飾。

瓷的器型――動物枕

圖14

陝西師範大學博物館藏的清代堯頭窯褐釉貓形枕(圖15),造型為一豎耳小貓臥於高臺之上,雙目圓睜,探頭探腦,雖然工藝粗糙,神態亦較可愛。

瓷的器型――動物枕

圖15

堯頭窯是陝西渭南歷史上著名的民間瓷窯之一,位於澄城堯頭鎮境內,故名之。據明朝澄城縣誌載“澄城紫砂”始於唐代,明天啟五年刻印的《同州府志》也記載“澄城堯頭產陶瓷器”。清嘉慶縣誌載,澄城產紫砂器,樸實耐用,民國十五年《澄城附志》記述,境內工藝不興,無其他特產,著名者惟長潤鎮(堯頭)之瓷器,餘皆尋常之物。可見澄城堯頭窯迄今已有千餘年燒製陶瓷的窯火延續的歷史。堯頭窯主要燒製具有地方特色的民用陶瓷,古窯體系基本分為碗窯、甕窯、黑窯、砂窯四個傳統窯系。


後記: 窺瓷——是朋友元寶的微信公眾號,他從事瓷器學習多年,19年開始推出公眾號,只為了探討學習,喜歡的朋友關注一下,可以互動。這些都是作者原創,經作者本人同意後發在頭條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