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全力补齐短板,打响脱贫总攻歼灭战

毕节全力补齐短板,打响脱贫总攻歼灭战

四月锦绣,山川芳华。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最后总攻的关键阶段,贵州发出“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的动员令,战鼓擂动,号角催征:毕节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挂牌督战,扶贫干部全面进村入户开展大筛查、大遍访、大整改,广大人民群众不等不靠不要、积极发展生产摆脱贫困。

沐浴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怀厚爱的春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以“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胜利”的奋斗姿态决战决胜。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确保今年6月底前教育、医疗、住房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短板全部补齐,毕节干部群众正以实干作答历史“大考”。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事业是干出来的。相约2020。毕节干部群众心手相牵、坚定信心、背水一战,正向着绝对贫困发起最后总攻。

毕节全力补齐短板,打响脱贫总攻歼灭战

威宁自治县五里岗街道阳光馨区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建成于2017年,有搬迁户1761户931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06户7953人,幼儿园、广场、医务室、农贸市场等服务设施健全。2017年以来,威宁自治县1.3万户6.6万人从边远山村搬进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点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舒适,出行、就医、就业、入学都有保障,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图为五里岗街道阳光馨区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小区休闲广场(王纯亮 摄)

控辍保学

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你忘了没文化吃的亏?”“没忘没忘!”这是纳雍县曙光镇渔塘村党支部书记朱发龙和贫困户安明的对话。说出揭安明老底的话,是因为安明14岁的女儿想外出务工,安明拿不定主意,学校老师和村干部,三天两头上门劝说。

被戳到痛处,安明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回想起有次外出打工,工资讲好每月3000元,也签了合同,谁知工程结束,他却傻了眼——白纸黑字“工资每月贰仟元”。

不识字,分不清男女厕所、坐客车不知道班次、拿起手机不会发短信,深受“没文化”之苦的安明,决定让女儿收拾书包回学校继续上学。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治本之策。对乌蒙大山深处的毕节而言,义务教育有保障是2020年如期脱贫的一道硬杠杠,而控辍保学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

毕节全力补齐短板,打响脱贫总攻歼灭战

左鸠戛中学学生在开展课外活动(韩贤普 摄)

毕节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347所,在校生186万余人。由于多种因素叠加,控辍保学工作显得尤为棘手。

哪里问题突出,就向哪里“靶向治疗”。控辍保学,既要“控”又要“保”。

“控”在源头上不失学

全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教育保障“1+6” 工作目标,采取“周调度、半月报、月研判”等方式,用好控辍保学“五个四”举措和省教育厅《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工作指南二十条》,强化“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2019年以来,先后完成省级扶贫系统提供的38.3万余名6至16周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入学情况核查工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生全部“清零”。

“保”在关键处不辍学

对于确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的孩子,全市教育系统全面核查、精准研判,抓实学生教育资助。2019年以来,累计下达各类国家资助项目资金74132.2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8万人次,让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不因贫困而辍学,每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都能按政策享受到资助。

近年来,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力度的加大,不少大山深处的群众搬进城里。在集中安置点实施好包括学校在内的配套设施建设,是确保搬迁户子女都能就近入学的迫切需要。

全市从市级层面统筹规划,在全市142个易地搬迁安置点规划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104所,配备教师6302人,全面保障所有搬迁户适龄子女全覆盖、零门槛、无障碍入园入学。

当前,全市各级学校正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序开展复学准备工作。当校园朗朗读书声响起时,一个学生都不会少!

健康扶贫

群众看病不再“远贵难”

“血压还有点高,吃药没……”4月2日一大早,金海湖新区梨树镇梨树社区医生李柱玲和同事背着医疗箱,来到签约服务对象雷育琴家,简单了解情况后,李柱玲给雷育琴测了血压。

雷育琴在一个月前摔断了腿,动完手术后回家休养。社区医生天天过来询问情况,临走还交代她要按时吃药、规律进餐。

雷育琴是梨树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幼时患小儿麻痹,留下后遗症,导致行动不便,过去身体不舒服时,都是到社区卫生室或者镇上的卫生院就诊。自从签约“家庭医生”后,对雷育琴来说方便了不少。“动手术回来,拆线都没去医院,他们主动上门来给我拆,为了我他们太费心了。”雷育琴感激地说。

从“出门看病”到“上门诊疗”的变化,得益于贫困群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政策的全覆盖。

毕节全力补齐短板,打响脱贫总攻歼灭战

在威宁自治县雪山镇回龙村,身穿白大褂的村医提着医疗器材,进村入户为患病群众检查身体和普及健康医疗的相关政策(威宁融媒供图)

近年来,毕节市持续精准做好参保工作,对照扶贫部门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数据,逐一核实核准身份及相关情况,重点加大流动人口核查,对新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动态参保,做到即认定、即参保、即资助,确保相应待遇及时享受。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在我市参加城乡居民医保176.04万人,当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动态应保尽保。

同时,规范“三重保障”政策标准,精准实施综合保障。基本医保实行公平普惠政策,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实际补偿比例保持与普通人群相同,不设封顶线;大病保险贫困人口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并全面取消封顶线;医疗救助贫困人口年度救助限额内,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住院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70%;在全省率先实现医保待遇市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先诊疗后付费,三重医保“一站式”即时结算、出院账单“一单清”。

毕节全力补齐短板,打响脱贫总攻歼灭战

威宁自治县观风海镇果化社区济世康医院(沈光勇 摄)

此外,建强医疗阵地,让小病不出村。围绕国家基本医疗“三个三”标准,通过招聘、调剂、定期派驻、定向培养等途径,为全市行政村配齐合格村医;通过改扩建、新建、调剂等方式,全面完成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市239个乡镇(街道)卫生院,3327个行政村(居)卫生室均达到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

……

一项项、一桩桩医疗保障政策的落地落实,让“小病拖,大病扛”的处境成为历史,让“一人生病,拖垮全家”的情景成为“过去式”。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实现了从“缺医少药”到“健康毕节”的蝶变。

危房改造

贫困群众住上“安心房”

“老乡,你这房子住着太危险,现在政策好,危房改造最高补助三万五。盖了新房,你的子孙以后都可以住,解决后顾之忧。”在七星关区生机镇联合社区第一书记刘真红的动员下,贫困户颜永江家不久前住进了新建的房子。

毕节全力补齐短板,打响脱贫总攻歼灭战

碧海阳光移民新城(无人机拍摄)

安居才能乐业,共产党人一诺千金。推倒土墙改砖墙,欢欢喜喜搬新房,许多搬了新家的群众,在门框贴上感恩党和国家的对联。“住了半辈子茅草房、土墙房,现在终于住上砖墙房了!”这是许多毕节深度贫困群众的心声。

农村危房改造是改善农村贫困群众居住条件的重要抓手,是脱贫攻坚的重大民生工程,是脱贫攻坚“四场硬仗”的重要攻坚任务。

为保证把这一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做成过硬的示范性工程,毕节市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管理到操作层面,创造性地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来保证抓好工程建设。

——严格执行《贵州省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危房简易评定标准》,严把实施对象和危房等级评定关,对评定出的“4类重点对象”危房,按照一级、二级、三级分别按每户3.5万元、1.5万元、1万元的补助标准进行补助。——建设过程中,认真按照住建部《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和《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规程》等有关工程建设质量的规定,扎实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监管与指导,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工程完工后,以“4个100%”为核心,严格按照要求开展住房保障整县验收工作,逐村逐户现场核实贫困户住房情况,制作房屋前后对比图,张贴明示牌,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的规范管理,真正让危改群众住上“安居房”“放心房”。

毕节全力补齐短板,打响脱贫总攻歼灭战

搬迁群众在安置区扶贫车间就业

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9年,毕节市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3万户,改造房屋4400万平方米,受益人口240万人。

山还是那座山,山村早已旧貌换新颜。新房建好了,旧房拆除复垦复绿,乡村环境变美了;新房子建好了,美好生活也开始了,一些适龄男青年还因为房子改善而娶上了媳妇。

问题不彻底解决绝不放过。在脱贫攻坚最后冲刺阶段,毕节市将继续按照

“一切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一切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一切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的要求,对排查出的住房安全短板进行对账销号,确保6月底前所有问题“清零”,交出住房保障精准助推脱贫攻坚的合格成绩单。

饮水保障

让广大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

“有水啦,有水啦!”打开水龙头,看着“哗哗”流出的山泉水,威宁自治县观风海镇白沙村贫困户聂小秀脸上露出了笑容。

4月16日,该村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二期工程开始调试供水。项目的投入使用,将补齐该村509户1618人饮水安全短板问题。

毕节全力补齐短板,打响脱贫总攻歼灭战

黔西县绿化乡淡水湖泊“大海子” (郑林华 摄)

一直以来,该村群众都是吃2016年修建的饮水工程的水。但由于水源点枯水期出水量小,满足不了群众用水需求,于是就出现了到较远的水源点背水、用农用车运水的情景。

今年6月底前所有问题短板都要补齐,这是死命令。为补齐短板,经村“两委”实地勘测,决定在原供水池下方50米处的水源点新建一座50立方米蓄水池和一座1立方米取水池,确保在枯水季节也能让村民用水充足。随着工程的收尾,自来水流进了农户家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位于喀斯特岩溶山区的毕节,老百姓饮水方式多种多样——修池、拉管自引山泉水,修窖、接管收集“望天水”,打井钻取地下水……由于不确定因素多,工程性缺水、季节性缺水一直以来都是毕节抹不掉的“伤疤”。

自开展饮水安全大排查、大整改工作以来,毕节市各级职能部门全面摸清水资源分布、小水窖利用等情况,因村施策、因组施策、因户施策,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分散供水

加快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确保缺水时间不连续超过30天;

水窖取水

安装净水装置,扩建蓄水池,确保连续干旱70至100天,水窖有水或有政府供水保障;

供水未入户

寻找新的水源点,改善取水环境,确保往返水平距离不超过1公里、垂直距离不超过100米;

集中供水

严格落实“三个责任”,健全“三项制度”,确保2018年以来实施的895处饮水安全工程发挥效益。

通过分类施策,广大农村群众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不再因水的问题而发愁,许多群众还购买了洗衣机,修建了冲水式厕所。

对于剩下的短板问题,水务部门将紧紧围绕6月底前完成脱贫攻坚饮水安全扫尾工程任务的底线要求,结合“坚持查改结合、建立台账、动态销号”的工作原则,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完成时限,确保全面整改,全面销号。

……

毕节全力补齐短板,打响脱贫总攻歼灭战

毕节同心立交桥夜景(郑林华 摄)

在各级各界的倾力帮扶下,毕节市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向着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尽锐出战,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4%,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巨大跨越,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毕节篇章”。

短板补得越强,脱贫效果越好、质量越高、成色越足。如今,行走在毕节山山水水之间,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干部群众把感恩刻在心中,接续奋斗,忘我鏖战,对“撕掉贫困标签”的自豪感和责任心,浸透在言语和实干的方方面面,守初心、树形象、战贫魔的感人事例每天都在上演。

相约2020,毕节初心如磐,步履铿锵。

毕节全力补齐短板,打响脱贫总攻歼灭战

推荐

阅读

毕节全力补齐短板,打响脱贫总攻歼灭战

毕节的171个坝区…

来源: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

记者:韩磊

部分图片为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资料图

监制:许学义 编审:罗钦 编辑:张河源

毕节全力补齐短板,打响脱贫总攻歼灭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