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里的“游牧民”:时代变革期如何设计自我、生活和工作?

文/感姐谈个人发展

大城市里的“游牧民”:时代变革期如何设计自我、生活和工作?

作者:感姐,职场10年,辗转产品研发、管理咨询和HR。目前是职业发展咨询师和培训师,咨询案例超过110+,擅长解决职业规划、发展、转型及开启副业等问题。

这周看完了书——《游牧东京》。

说到游牧,脑海里会立马出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面。在辽阔的草原上放牧、迁徙,是游牧民族的标配生活。

但把场景放在大都市里来呢?不要固定住所,只带一个拉杆箱,在生活便利的大城市“游牧”般的生活,是什么体验?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人生和职业发展又有什么启发?

接下来的两期文章,打算写一写读完这本书的所思所感,写一写居住在大城市里的人的一个侧面——大城市里出现的游牧族,以及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可以如何设计自我、生活和工作。

1.越来越大的大城市

前阵子看到一篇讲日本新干线的文章。

大城市里的“游牧民”:时代变革期如何设计自我、生活和工作?

日本的新干线,就是高铁, 几乎覆盖从最北端的北海道至南部九州岛的整个日本国土。日本政府修建新干线的初衷,是希望随着高铁的打通,经济发达地区能够带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但像东京这样的超级大都市,伴随着新干线,反而产生了强大的“虹吸”作用——年轻人都乘着新干线从老家来东京打拼。结果是东京越来越大,而偏远地区人越来越少,尤其缺乏年轻人,经济陷入恶性循环,越来越差。

最近在北京,见识了西二旗地铁站(就是那个经常被媒体拍早晚高峰拥挤盛况的地铁换乘站)。近距离见识后,对“拥挤”和“人多”有了更深的感受。

和一起乘车的朋友聊起地铁。朋友住在北七家,在著名的社区天通苑(号称住着70万人)北边大概5、6公里的地方。就这5、6公里,因为没有开通地铁,她每天上班通勤要坐公交再倒地铁很麻烦。我觉得以北京修地铁的速度,地铁修到她家附近指日可待,但朋友不这么认为。

“近期没规划。地铁修得远,就会有更多的人来住,因为居住成本低。但北京不想再扩大了,所以不会很快修的。”

大城市里的“游牧民”:时代变革期如何设计自我、生活和工作?

大城市交通拥堵,空气糟糕,上班辛苦,消费还高。但大城市拥有更多机会,收入高,生活便捷。因为聚集了来自各地的背景文化完全不同的人,大城市的样子更多元,更包容。

比如在北京,就有朝8晚5的体制内,10105(早10点上班晚10点下班一周工作5天)的互联网“错峰族”,晨昏颠倒有热点就追的新媒体人,收房租就是工作随时随地收钱的包租公包租婆,朝7晚12甚至更晚的快递小哥或滴滴师傅,专做夜班通宵工作的便利店店员,早5点起床通勤2小时刚上班已疲惫的社畜,“空中飞人”工作即生活的跨国企业高管或咨询顾问……

在我身边,有不少坚持奋斗的北漂一代,来自全国各地。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贷款买房,竭尽全力给孩子好的教育,为的就是在大城市扎根,让下一代“不输在起跑线上”,享受更好的资源。

而90后来北京奋斗,更多的是怀揣梦想,渴望在这个机会多多的城市,拼一把,不白走一回青春。

“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老家一套房”。

不管是哪类人群,愿意离开家乡,在大城市里承受辛苦和压力,为的都是美好的未来。

大城市,不仅仅是面积大、人口多,还承载着很多人的希望和梦想。

大城市里的“游牧民”:时代变革期如何设计自我、生活和工作?

2.同样的迷茫,同样的艰辛

日本的经济发展更早,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吸引了很多人。《游牧东京》的作者生于1973年,出生于福冈,大学在东京读的,也是“漂”一族。

大学毕业时,想走音乐的道路,无奈不能以音乐为生,转而想做第二喜欢的杂志编辑工作。但现实是残酷的,因为错过应届生找工作的时机,又没有对应的经验,应聘出版社失败了。接下来的几年,做过临时工,派遣员工,始终在编辑制作方面努力,最终得到出版社工作时,已经三十多岁。

得到正式工作后,被委以重任,每天工作的很充实。然而,突然间公司陷入破产的危机。最终,他辞去了企业的工作,在35岁这一年,成为一名自由编辑及策划人。

经历了最初的困境后,得益于大环境从传统出版业走向网络媒体,作者也接到了很多网页编辑、文案撰写策划方面的工作。虽然工作机会在慢慢增加,但作者内心的忧虑依然存在。

“我已三十七岁,很快便四十岁。作为一个没有名气,仅埋头积累很小件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对这样仅凭借自己的力量开拓前面的道路,为自己的未来穿针引线的生存办法,感到非常的不安。伴随着危机感,我同时感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自己好像也不会幸福呐。

对朝着“能看到未来”的目标奋勇前进的欲望渐渐消失了。就算沿着现在的道路继续努力,也只是收入上的增加,并没有因此感到巨大的吸引力。”

大学毕业后追逐理想做音乐,理想破灭后为想要的工作努力奋斗,小目标终于达成却又赶上社会趋势变化不得不辞职和转型,成为自由职业者后依然有不安和倦怠……

这虽然是一个日本70后的经历,但职业发展的迷茫与艰辛,在我们身上同样可见。

前两天看到一份关于Z世代(95后)的调研报告。从就业市场来看,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在薪酬方面有绝对优势。尤其是这些行业中的巨头,抗风险能力更强,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首选。然而,随着行业趋于饱和,门槛变得更高。Z世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大城市里的“游牧民”:时代变革期如何设计自我、生活和工作?

图片来自Mob研究院

在这一点上,日韩体现的更突出。如果毕业时错过进入大企业的机会,以后成为其正式员工的机会就很渺茫了。

因为人选供应充足,成熟行业、大公司期望自己的员工在毕业之后,就沿着既定路线发展(大企业、专业化),经验最好能完全匹配岗位要求。对于经验不能完全匹配或者中途转行的人,机会越来越少,容忍度越来越低。

这要求年轻人必须在学校期间就规划好自己的未来之路,否则就可能完全丧失机会。但谁又能保证所选择的道路一定合适,再也不用换跑道?或者那些稳定、性价比高的机会就一定一帆风顺?那些心中的小梦想又该如何安放?

人生路上,总是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

3.在大都市“游牧”,重找人生之路

能否不延续现在的生活,而从另一种方法和角度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

这个问题,很多对目前生活不满意的人都想过吧。作者也一样。不同的是,作者采取了一种激进又有趣的方式寻找答案。

搬离所住的公寓,扔掉家具,仅依靠一个拉杆箱,通过在社交媒体上结识的朋友,在东京这个大都市,如旅行般的生活。

每天,在城市里像蚂蚁般移动:作为编辑和导演,去常去的咖啡馆工作;在客户的公司进行文案或策划书的撰写,开碰头会;晚上则住在朋友或社交媒体上认识的人家中的客房,有时也住酒店。

东京这座城市,在衣食住行方面功能齐全,整个城市好像一个巨大的便利商店,这也是作者认为能完成“游牧东京”项目的原因。

在“游牧东京”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通过这个项目作者收获了哪些“设计人生”的想法?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下一期里,感姐将接着谈。

大城市里的“游牧民”:时代变革期如何设计自我、生活和工作?


我是感姐,一名职业发展咨询师,“工作有成就感,生活有幸福感,收入有刺激感,人生有意义感”——四感新人生的提出者和践行者。

曾经的我,遭遇职场天花板,也曾为职业生涯何去何从焦虑,迷茫。

现在,我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职业咨询师,咨询案例110+;除了一对一咨询,还开启了自己的训练营、职业生涯课;写作方面,5个月简书粉丝从200到7000+;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出版……

在35岁的人生“下半场”里,我不再只满足于有一份收入还可以的工作。我期望帮助像曾经的我一样迷茫、焦虑的人,找到方向,不断成长,走向新人生。

我的咨询对象和学员中,有成功开启副业的宝妈;有重新找到方向的职场管理层;也有3个月内收入提升6倍的职场中年人。

我是感姐,你身边专业、靠谱、有温度的职业咨询师。

如果你有职业困惑和迷茫,欢迎私信,赠送你《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手册》,希望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