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創業路徑設計(轉載)

如何低風險、低成本創業,對創業者來說,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命題,但創業者,尤其是首次創業者能意識到這一點的寥寥無幾,能進行系統化方案設計的更是少之又少。

根據有關統計,創業者的平均成功率僅為15%(這叫做認知的顯性代表性偏差【也有叫認知概率偏差】造成的,因為傳播的原因,我們看到的主要是成功者,因為失敗者沒人傳播,當年“千團大戰”的5000家團購企業,最後幾乎只有美團一家走出來成功了,人們看到的美團的成功,卻看不到其它4999家的失敗),這意味著創業失敗是高概率事件,創業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股權結構不合理、項目本身有硬傷、團隊缺乏執行力等等,但根據我多年的觀察以及和大量創業者交流的心得發現,導致創業失敗最大的原因是缺乏創業路徑設計

在這些觀察和交流案例中,很多項目本身不錯,團隊也不錯,問題出在沒有進行創業路徑設計,導致項目遇到了無法逾越的障礙、資金鍊斷裂,而這些本可以通過合理的路徑設計規避的。

為什麼大部分創業者會缺乏路徑設計呢?首先,創業者缺乏路徑設計意識,因為沒有經驗,不知道要進行或可以進行創業路徑設計。其次,創業者通常對創業項目過度自信,也就是著名的“

稟賦效應“(總誤認為自己的東西一定是好東西),眼中只看到項目的優勢、長處,而忽略其中的風險、困難和挑戰,這是創業者的通病,沒有創業者會認為自己的項目不好而去投資創業的,但事實是創業者普遍存在“認知偏差”,過高地估計自己項目的優勢。

創業路徑設計為什麼如此重要呢?其實道理很簡單。

首先,創業是從A點到B點的過程,而從A點到B點理論上有無數條路徑可以選擇,每一條路徑的風險、所需要的資金、對能力的要求、不確定性、成功率等都是不同的,在既有資源的條件下,如何選擇一條風險低、投入小、不確定性因素儘量少、成功率高的創業路徑,對創業就顯得極為重要,而且很多時候是決定性的。

其次,缺乏路徑設計,可能會讓創業過程變得困難重重,最終導致項目失敗。例如,你想開餐飲連鎖店,因為你對項目信心十足,手頭準備了幾百萬,一下子就把所有資金投入進去開了5家店,結果你很可能會遇到,生意根本不如你所想象的那麼好,顧客對菜品的反饋也不理想,顧客滿意度低迴頭率低,營銷成本也高居不下,你的選址只有其中2家是對的……,不要以為出現這些情況是小概率事件,看看目前餐飲店行業的高關店率你就知道,這是創業初期的常態。這時候,你該怎麼?手頭沒錢了,需要改進、研發新菜品需要資金,需要關掉選址錯誤的門店造成大量虧損以及遣散員工需要費用,需要優化營銷方案以降低營銷成本,更要命的是,因為首戰不利,你的團隊當初的信心和激情沒有,優秀員工要離職,你將面對焦頭爛額的局面,而且很可能導致你這次創業失敗。而這些大部分都本可以通過合理的創業路徑設計避免的,或至少能把風險降到可控,不至於像這樣對整個創業項目傷筋動骨。

那麼,究竟如何做創業路徑設計以降低創業風險和成本、提高成功率呢?

以我多年、多次創業經歷和思考總結,結合我讀過的一些創業相關著作,我原創了自己的創業路徑設計模型:LFTOG五步走,分別是:L(Logic self-consistency)邏輯自洽,F(Financial viability)財務可行,T(Test pass)預驗證可行,O(Operation pass)試運行過關,G(Growth)增長可期。

第一步:項目的概念性商業邏輯可行。

也就是說,創業項目需要從商業邏輯上講得通,整個項目是邏輯自洽的。比如,你的創業項目要求產品比競爭者好,原材料比對手好,包裝比對方好,售價比對手低,你卻要求毛利率比對手高,這就是邏輯上說不通的。比如你要求品種選擇比對手豐富,卻期待規模經濟性比對手高、效率比對手高,這就是自相矛盾的,邏輯上說不通。比如你想做一個智能捕鼠器,你有這個技術儲備,你認為這個產品一定會熱賣,但事實上,市場上並不需要這樣一個高科技捕鼠器,因為目前捕鼠器已經能夠滿足顧客要求了,消費者不需要一個更高價格的捕鼠器,很多做技術、產品出身的創業者,最容易陷入這樣的內部技術導向、產品思維,而不是外部的市場需求思維,這也是商業邏輯不成立。創業失敗的項目有一部分是因為概念性商業邏輯本身就不可行,這樣的項目先天就有硬傷,越早發現就能越早放棄,但很多創業者卻沒有在這一步進行嚴密的邏輯驗證,就是憑感覺創業。

第二步:概念性商業邏輯的財務模型可行。

相對概念性商業邏輯失敗,財務模型失敗的案例更多。概念性商業邏輯下的財務模型可行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在你概念商業邏輯可行的情況下,根據這個商業邏輯,你的賬要算得過來,也就是說,這個項目通過合理的假設和預測,財務上它是可以盈利的。很多項目聽起來很不錯,甚至讓人很興奮,但當實際測算財務模型時,發現根本行不通。很多創業者,尤其是初次創業者,沒有意識,也沒有經驗或能力做財務模型。對此,我的建議是:做財務模型最好找一個該行業的財務顧問和創業者一起來做,因為有行業經驗的財務顧問,他基本能大概預測出你的成本結構,如果他經歷企業夠多,收入結構也經常能夠預測比較準確,當然如果條件允許,再找一個行業經驗豐富的營銷顧問,由他來一起預測收入結構,會更準確些。

順便說一句,創業項目的現金流規劃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為沒有現金流規劃,導致資金鍊斷裂的創業項目比比皆是

第三步:關鍵要素的預驗證。

這一階段是對你創業項目的一些關鍵要素,在沒上整個創業系統(是指完整的創業項目體系)前的驗證,這樣做的好處是,不用高成本上整個創業系統,就能檢驗其中關鍵要素是否可行、是否需要調整,而不是等到整個系統上了之後,才發現某些關鍵要素根本就行不通,導致項目已經投入較多,但因為某個關鍵要素有先天硬傷而不得不放棄創業項目,其代價太高。在這個階段測試的一些關鍵要素,即使不行但沒有硬傷,你還是可以在這個階段進行調整優化的,然後再測試,此時做優化調整與上了全系統再做優化調整的好處是:因為沒上整個系統,你的運營成本費用低很多;萬一無論怎麼調整,這一要素都達不到要求,你此時不得不放棄創業,你的代價也會低很多。

例如,如果你想做pizza創業,先很小批量把產品做出來(只要一定數量的樣品即可),然後進行一定規模的口味測試(比如與競爭對手的口味盲測對比),看潛在顧客是不是如你和你的團隊預期的一樣,大家都很認可這個產品的口味,你的pizza口味是不是有競爭優勢,而不是等到花了很多錢去開實體店,發現消費者根本就並不像創業者一樣喜歡這個pizza的口味。

又比如,對很多產品來說,產品本身同質化很高,包裝對於顧客的選擇起了很大的作用,你就不用先上系統或者批量生產產品和包裝,先將包裝打樣,裝上產品就可以進行一定規模的消費者測試。

預驗證階段到底要驗證哪些要素,不同項目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原則是,那些對你項目成功影響最大、對顧客選擇影響最大的痛點/價值要素、你與對手關鍵的差異化競爭優勢要素,一般是預驗證重點考慮的方向。

創業第四步:RUN系統,也就是試運行你整個創業體系。

不同的項目複雜性不同,run的系統也不同,對於簡單項目,就可以直接run整個系統,對於複雜的項目,這一過程還要拆分以降低風險。

還是拿餐飲連鎖創業來舉例,第四步run系統的就是run一個單店系統,看單店模型是否跑得通,run餐飲單店模型就是要檢驗整個系統如不考慮連鎖之後的規模效應、網絡效應、品牌效應等因素,單店是否跑得通,這裡面主要驗證:如產品口味、包裝、價格接受度、外賣送餐效率、高峰期產能匹配性、顧客滿意度、回頭客比例、選址等等,最後驗證的還是經營財務數據,你的成本結構、收入結構,是否有營業利潤才是核心標準。

拿早年如果你想在網上賣鞋(當時還沒有這樣的項目上市)這樣一個創業項目來說,如果一開始就想做一個非常完善的APP,完後再上市,這種項目投入很大、風險很高,因為項目很新,幾乎沒有多少過去經驗可以借鑑,你作為一個平臺,被鏈接的雙方的實際需求你是不知道的。低成本、低風險的做法就是先做一個只有核心功能的測試版(更低風險是做先做一個網頁版,只要能滿足被測試者能在網上買鞋即可),核心測試的就是:顧客是不是會在網上買鞋(這就是顧客需求/價值驗證)。如果有這個核心需求驗證了,你再考慮一步一步構建其他要素。如果按傳統創業方法,你要做一個功能強大的網站或APP,聯繫很多鞋類廠家或大代理商談價格,要與銀行或支付寶搞定支付問題,要與順豐、韻達等談物流配送的問題,要完成這樣一個過程,時間至少要半年以上,成本也極高,風險自然就很高。創業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如果什麼條件都給你準備好的,那就不叫創業的,直接上的就是規模化的公司。

第五步:驗證增長假設。

對複雜項目來說,第四步run系統只是小模型或初步模型,

小系統成功不代表大系統一定能夠成功,第五步才是全面系統化模型的驗證,因為它決定了項目是否有可複製、持續增長的能力

比如,對於連鎖餐飲來說,單店模型跑成功了,也即是單店盈利了,並不代表複製一定能夠成功,因為測試的單店與未來可複製“單店”是有許多的不同:測試的單店成功可能有很多偶然因素,而這些因素是難以複製的,或者複製的成本太高,導致複製不可行。例如,單店成功可能是因為選址特別好,但這樣的選址可能很難找,或數量特別少;單店成功也可能是因為團隊傾注了全部心血,但複製是不可能投入這麼多資源的,如此等等。所以跑完單店模型後,一定要對單店成功的原因進行仔細拆解,主要是拆解導致單店成功的哪些要素是可以原樣複製的,而哪些是不能複製的或複製會變得成本太高而不可行,這樣我們才能初步判斷項目的可複製性。

以上創業五個步驟是創業的標準動作,只有完成上一個步驟,才能進入下一個步驟,本質上,每一個步驟都是對創業風險和成本的控制,提高創業的成功率,降低失敗的概率,或者即使失敗了,損失與代價也是可控的、最小的。

其實,創業就是一個持續證偽的過程,以證明你最初創業的哪些假設是對的。如果都是對的(幾乎不可能),那你的成功率就很高;如果證明很多是錯的,並不能說明項目一定不可行,你要不斷低成本、快速迭代你的系統(包括產品、服務、營銷、運營等子系統),直到系統運作結果越來越接近或超越你當初做的財務模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