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世界讀書日

WORLD BOOK DAY

2020年4月23日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每打開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

各位書迷們,最近“書荒”了嗎?

福利來咯~

常熟日報邀請了常熟市作家協會的4位作家

聊一聊他們的讀書、寫作之路,

大師們還給大家推薦了1份私人書單

看看有沒有你的“菜”?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浦君芝

(向上滑動啟閱)

做一顆詩壇的石子

□浦君芝

“做一顆詩壇的石子。”每當我想起這句話,就感到有一雙小手在輕輕觸動我的內心,感到有一雙眼睛在悄悄注視我的靈魂。這句話也讓我數十年來,在整個寫作體驗中能夠沒有野心卻始終堅持不懈,讓熱愛閱讀與寫作成為我生活乃至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句話是1992 年8 月4 日下午,原詩刊社主編張志民在我筆記本上題寫勉勵我的。當時我正在北京魯迅文學院參加《詩刊》社組織的青年詩人詩歌筆會暨培訓班。

我從小受家庭影響很深,曾祖父在民國初創辦學校並任校長,是地方議員;祖父也是教師,他們先後舍家投身革命而犧牲。新中國成立後,初中畢業的父親在有關部門工作,家裡有大量各種類型的藏書並開設了家庭圖書館,對外出借閱讀。“文化大革命”中父親被人誣陷開除公職,家被抄,藏書也全部沒收。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父親平反,可惜那些沒收的財物不知去向,包括那些藏書。

小時候,由於喜歡讀書,家裡人和鄰居都叫我“書犢頭”,還因為喜歡一個人躲在房間讀書並像女孩子一樣害羞而被稱“盤房小姐”。那樣的年代,閱讀能讓我忘記一切,讓我打開自己精神與心靈的翅膀。讀著那些名著彷彿自己就是那書中的主人公,心隨著那些人物的命運起伏波瀾。有時候也偷偷地在紙上塗寫一些文字,並幻想自己成了一本有靈魂的書……

真正開始寫作,是在師範學校的時候。我17 歲高中畢業,高中讀書期間因當了課代表沒有及時收齊同學數學練習本去交,曾被數學老師沒收掉一部正在閱讀的小說。後來參加工作當民辦教師,怕被領導說不務正業,每天晚上總鑽在宿舍被窩裡偷偷看書。1980 年我考上師範學校,在學校裡有一段時間迷戀閱讀外國文學,自己模仿著西方意識流的創作手法寫了兩個短小說,被學校牆報登出來了。學校校長看見後把我叫去給了我一把鑰匙,說喜歡讀書寫作,去擔任學生閱覽室管理員吧。於是,我的課餘時間全部埋頭於閱讀各種各樣的文學期刊,進行寫作,也開始向刊物投稿。師範畢業後,業餘時間我是市圖書館的常客。由於經常在市文化館《常熟文藝》、市文化宮《工人文藝》等油印刊物和櫥窗裡發表小說、詩歌等,認識了文化館的金曾豪等老師,受教很多。1984年,在《常熟市報》發表的小說《考驗》獲得常熟市首屆“ 虞山文學獎”。當年我成為市文化部門成立的“常熟市業餘創作中心組”16 位成員之一。之後,我的詩歌還多次在蘇州市“十月詩會”活動中獲獎。

1992 年,我在《詩刊》上首次發表作品。當年暑假,參加了《詩刊》社在魯迅文學院舉辦的筆會和詩歌創作培訓班,有幸聆聽到了鄒荻帆、張志民、韓作榮、楊子敏、雷霆、丁國成、王燕生、朱先樹、周所同、李蕙敏、梅紹靜等許多老一輩詩人、名家老師的詩歌講座(他們都在我筆記本上留下題詞與簽名);尤其是王燕生老師的幾次夜晚閒談使我在詩歌創作與為人品德上受益匪淺。而張志民老師題的“做一顆詩壇的石子”,讓我莫名難忘。1993 年《詩刊》再次發表我的作品。這年10 月,蘇州古吳軒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部詩集《水邊的情詩》,《詩刊》社二編室主任朱先樹在病榻上為我詩集作序;我還當選常熟市文學協會(作協前身)理事。我不喜應酬,多年來,把白天給了忙碌的工作並先後多次獲蘇州地方誌系統以及江蘇省、全國先進;而夜晚則是閱讀與寫作的最佳時間。我曾被“榕樹下”大型文學網站首頁展示過,2006 年後先後成為蘇州、江蘇省作協會員。大量作品發表在《詩刊》《人民文學》《星星》《揚子江詩刊》等省市文學期刊上,作品入選《網絡新詩年選》等數十種現代詩歌選本,先後出版詩集《夜之書:虞山》等6 部。

在文學的道路上默默耕耘,讓詩歌的光芒永遠澈亮我生命的夜空,澈亮我這一顆詩壇的小石子。

01 作者簡介

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協會員。詩作散見《詩刊》《人民文學》《星星》《四川文學》等。入選《中國網絡詩歌前沿佳作賞析》《中國當代詩庫》《2009最適合中學生閱讀詩選》等選集。出版有《夜之書:虞山》等6部詩集。

02 私人書單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九三年》

(法國) 雨果著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凱旋門》

(德國) 雷馬克著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老人與海》

(美國) 海明威著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邊城》

(中國) 沈從文著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等待野蠻人》

(美國) 菲利普·羅斯著

潘吉

(向上滑動啟閱)

文學助我成長

□潘吉

文學是一盞明亮的燈,能驅散迷茫和黑暗;文學是一雙溫暖的手,能撫慰孤寂的心靈。每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就會沉浸到文學的海洋裡,與作品中的人物交流,獲得戰勝困難和麵對挫折的勇氣。

與文學結緣,我從青春年少的學生時代就開始了,喜歡讀文學書刊,喜歡一個人思考,也喜歡寫一些貌似文學的文字,有的竟被老師作為範文在同學中傳閱。不過,那些文字著實算不上文學作品,只能算學生作文罷了。

那時我居住在鄉區小鎮上的郵電所裡,樓上是職工家屬宿舍,樓下是郵電所的報刊分揀室。特殊的環境,讓我接觸到了大量的報紙雜誌,就這樣喜歡上了閱讀,喜歡上了文學,也開始試著塗鴉。巧的是,我蝸居的小閣樓正對著大名鼎鼎的鐵琴銅劍樓,每天與之隔街相望。那個時候鐵琴銅劍樓被文化站挪作辦公場所,文化站站長的兒子剛好是我同班同學,因此有機會偷偷讀到一些被視為“毒草”的中外名著。

後來我離開小鎮,回城進了工廠。工作之餘最大的愛好依然是喜歡閱讀和碼字,還與廠裡的幾位文學青年一起創辦了《春之舟》文學刊物,自己寫文章、自己刻鋼板、自己印刷、自己裝訂,常常忙到深夜,甚至凌晨兩三點鐘還在挑燈夜戰。那時的狀態用痴迷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記得第一次讓自己的文字變成鉛字,是我十九歲那年。寫了一組哲理小詩,發表在《常熟科技報》。當初給我發稿的朱編輯以為作者是個上了年紀的長者,特地登門來訪,一見面讓他大跌眼鏡。朱編輯真是敬業,非但主動上門與我這個無名作者交流,還親自送來稿費。6 元稿費雖不多,但給了我極大的鼓舞和力量。後來,我又斗膽嘗試寫電影文學劇本、寫詩、寫散文、寫小說,雖然沒能寫出像樣的東西,但感覺特別充實。文學就像一盞明燈,點亮我柔弱的內心,讓我在長夜裡不再迷茫、在寂寞中不再孤獨。

2004 年8 月,我有機會去北京參加魯迅文學院進修學習,聆聽了梁曉聲、李敬澤、白描、崔道怡、吳思敬、葉延濱、周曉楓等二十多位久聞大名的作家、學者、教授、編輯等著名人士的精彩講課,每聽一課就會增添一種能量引領我拾級而上,從而站到更高一層的文學瞭望臺上,讓我開闊眼界而看得更廣、更遠。期間,不但認識了許多文壇前輩老師,而且認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不少文學朋友,後來也就有了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四川、湖南、湖北、山西、雲南、陝西、廣東、海南、黑龍江等祖國大好河山的遊歷,真正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我的人生目標和文學追求。魯院是文學的搖籃,也是一個可以編織夢想、實現理想的地方。想不到時隔九年,2013 年10 月我再次獲得一個難得的進修學習機會,又成為魯院的一名學生,讓我在文學的天空裡飛得更高更遠。

每次從魯院進修學習回來,我的文學創作就會進入一個豐收的季節。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先後登上了《人民文學》《延河》《佛山文藝》《西藏文學》等一些國內較為著名雜誌的舞臺,還有不少作品,尤其是散文,在《蘇州日報》《常熟日報》等報刊上發表並獲得諸多獎項。這除了感謝魯院的老師外,還要感謝家鄉的領導,尤其是常熟文聯期刊《常熟田》、《常熟日報》虞山副刊部的編輯老師,我真正的文學之路就是從這裡出發,在外發表的不少作品也都是通過《常熟田》和《常熟日報》虞山副刊這一平臺起飛的。當年在金曾豪、俞小紅等眾多編輯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小說和散文成了《常熟田》和《常熟日報》虞山副刊的常客,多次被文聯和常熟日報社評為“優秀文藝工作者”和“優秀通訊員”。

文學助我在人生路上健康成長,讓我修得堅守、忍耐、感恩、寬容之果。文學是我畢生的愛好,寫作是我終身的追求。我之所以熱愛文學寫作,正如著名作家蘇童所言:“寫作就是讓心靈超越平淡的生活, 昇華樸素的思想,向著未知的世界不懈探尋。”我將為之努力!

01 作者簡介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常熟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出版《因為有愛》《目光》《尋找花花》等小說、散文和兒童文學作品集8 部,曾獲常熟市首屆文學藝術獎和文藝創作貢獻獎等,目前在政法系統從事宣傳工作。

02 私人書單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簡·愛》

(英國) 夏洛蒂著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普希金抒情詩選集》

(俄羅斯) 普希金著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卡夫卡文集》

(奧地利) 卡夫卡著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魯迅全集》

(中國) 魯迅著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英國) 柯南道爾著

許軍

(向上滑動啟閱)

閱讀是一生的事

□許軍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農村,大多數家庭是不可能有什麼“藏書”的,我家亦不例外。所以嚴格說來,我是出生於一個無書可讀的年代裡。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除了上學所用的課本,唯一能夠與讀書聯繫的事,就是步行三四里路,去縣城新華書店旁的街邊,花三到五分錢,在書攤上租一本連環畫,然後席地而坐並津津有味地看上半天。

待到我高中畢業那年,恢復高考制度後考上師範的大哥也畢業分配至一所中學任教,於是他從學校圖書館借了一些書籍帶回家中,我記得其中就有《三俠五義》《封神榜》《紅樓夢》等。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書籍。我如痴如醉地很快看完了《三俠五義》和《封神榜》,正想繼續看《紅樓夢》時,父母有些不高興了:一天到晚光看書不幹活,養不起這樣的懶漢!沒辦法,大哥只得把書全部收起來帶走了。

那年,一個住在我家隔壁、遠在東北當兵的鄰居返鄉探親,我去串門時,在他家木櫃上,看到了一本與我此前見過的有所不同的“大書”,其中刊登有小說、散文、詩。乍見之下,我很驚奇,世界上怎麼還有這種“書”!但我當時尚不知道,它就叫“雜誌”。可能因為在長途列車上已被幾經翻閱,所以它的封面已經掉落,不過,內頁上的刊名《青春》二字還是顯而易見的。見我有點愛不釋手,鄰居就慷慨表示:“你喜歡就拿去看吧。”我如獲至寶地帶回家,連夜就著煤油燈昏暗的燈光,竟讀了個通宵。

不久,我也接到了《入伍通知書》。整理行裝時,除了各類生活用品,我還帶上了兩本半書,一本是《短篇小說創作》,一本是《怎樣寫散文》,還有半本就是這冊《青春》文學月刊。當年,正是親人的叮囑與這兩本半書,伴我千里迢迢入軍營。

我是個生性木訥、沉默寡言的人,每每閒坐時,不論在野外訓練間隙,連隊里老鄉碰頭,還是外出候車,我隨手抓過什麼都能讀,舊報紙、小廣告,甚至藥品說明書,然後探究其中有否錯別字,有無語病。這也使我養成了此後在出差的路途中看書讀報的習慣。我能在火車上,憑一張報道國際時事的小報,就從無錫(部隊駐地在無錫)一路消磨到北京。即便是現在,坐在車上一路看書讀報我從不會暈車,這或許就是多年磨練出來的結果。

在我不算長也不算短的從軍經歷中,有一段時間始終被我認為是最幸福的,那就是由我管理圖書館的那幾年。由於是一個人管理著一座圖書館,我自然便成了那些書籍唯一的“王”。每天,我像一位真正的統領者,在那些書籍之間穿梭、巡視,凡是合意的書,就會輪流與我靜靜相伴相隨於每一段閒暇的時光裡。通過形形色色或活潑或沉靜的文字,我讀出了裡面的陽光、風雨、森林、原野、江河山川、日月星辰,併為之深深地陶醉。

值得慶幸的是,正是在這一時期,我接觸到了“詩”,從而也開始了此後長達幾十年的詩歌寫作。雖然在最初,是小說和散文讓我對文學產生了興趣。

我一直把書籍當作最好的朋友看待,它不會歧視你、欺騙你,更不會對你不滿、對你發脾氣。你忙碌時可以忽視它,而在你心靈有所需求時,它又會隨時陪在你的身邊,在午後,在夜半,伴你度過每一寸寧靜的時光。讀書不但可以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更能使人明理。它能告訴你許多做人的道理,告訴你很多聞所未聞的知識,告訴你諸多不可多得的珍貴的人生經驗。讀書是親身歷練之外又一個有效地接觸世界、瞭解世界、洞察世界的途徑。有了這樣的認識後,買書、讀書,也就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大樂趣。

為了買書,逛書店是免不了的。每到一地出差,辦完事後,我可能先不會去景點,而是首選去當地的書店,並且十有八九,最後會背一大包沉重的書踏上歸途。有次去北京出差,事情辦妥後,就去了王府井逛書店,看到譯林出版社新出的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很是喜愛,但一摸口袋,錢卻不多了,如果買了書,餘錢就僅夠買回程火車票,就沒錢吃飯了。那時可不像現在,有銀行卡、信用卡,可以隨時隨地取到錢。猶豫再三,最後我咬咬牙,買下了這套厚厚的《追憶似水年華》。在回來的路途上,普魯斯特害我餓了十多個小時的肚子。還有一次,我趁著週末去了無錫市新華書店,在“書的海洋”裡泡到傍晚,最後才選了一本法國昆蟲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的《昆蟲記》,出得門來,猛然發現大事不好,我停在門口的那輛花了近兩個月工資、買來還不到三個月的嶄新的鳳凰牌自行車不見了。更糟糕的是,此刻,已經過了從市區到部隊營區之間公交線路的營運時間。最後,我只能像法布爾書中描寫的昆蟲那樣,幾近是“爬行”了幾十裡沿山公路回到了營區。

古人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所以我覺得,讀書固然重要,但人生歷練更為要緊。如果僅僅為了讀書,就把自己關進書齋封閉起來,與人老死不相往來,這就不免狹隘了,是對讀書的誤讀和誤解。而且我還認為,閱讀應該廣泛,不必太過拘泥,“人情練達皆文章”,何況讀書乎?只要能開闊自身的眼界、視野,能引發自己思考或者是胡思亂想的文字,都不妨一讀。

讀書更不必侷限於書本,“書上得來終覺淺”,人生和社會就是一本包羅萬象、奧妙無窮的大書,更需要也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光持久地深入地永不懈怠地去閱讀。

01 作者簡介

原籍浙江,長於鄉村,種過田,放過牛,學過石匠,做過木工,從軍十餘載,著詩數百首。現為某媒體記者,系中國作協會員。

02 私人書單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莊子》

(中國·戰國) 莊子著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古詩源》

(中國·清代) 沈德潛選編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宋詞三百首》

(中國·清代) 朱孝臧選編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追憶似水年華》

(法國) M.普魯斯特著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老房子》

(中國) 俞宏理、李玉祥編

趙麗娜

(向上滑動啟閱)

書鏡中人

□趙麗娜

買書讀書寫書,是我的私生活。女子打扮,或有為悅己者容的心思,但是書之於我,卻是百無禁忌的自在。兒時到今,沒書的地方,呆不久,有書的人與事,就是信任和歡喜。少時讀書不分類,如飲水冷暖不盡知,上學讀書,稍知冷暖,但終究不若成人之後讀書買書有思辨和喜好在,漸漸讀書也分輕重緩急。有時是為寫而讀,有時是為事而尋書,有時是友推薦,大多時候,是享受翻書時心裡那份踏實。但書緣也有深淺,家裡藏書數千,不是每本都能讀之有味,憶之常新。

我的藏書裡最老一本是武英殿舊籍《御纂周易折中》,二十歲在蘇州古舊書店淘得,周易折中,不是人人有興趣,只是翻上面人名,似曾相識,便覺得應當帶回去相認相識。我學史,後轉現當代文學,書裡一些人名,有時知其生平,藏書在側,會自鳴得意,一個人要在世間留下蹤跡,何其不易,留下來而後被人念及,何等因緣?我最老的枕邊書是程千帆、沈祖芬編注的《古詩今選》,父親拿給我,三十年來不曾捨棄。1981 年,他花兩塊一毛錢買下,後來被我翻到書脊脫落,仍會拿幾頁脫落的紙張放在床頭,不時讀一首。我自小到大讀詩不少,唐宋明清甚至日本俳句,都能串聯在一首裡,讀詩詞,字裡行間情景有畫面,彷彿和那些詩人做過鄰居。有時餐桌上碰到滔滔不絕君,佩服至極又想接下話頭來滅他威風,但是整首詩詞意境已全在腦子裡像電影快閃,嘴裡卻終背不出一個整句,原來讀書和說書,是兩種不同功夫,我不會說書,只好寫書了。

淘舊書曾是一大樂事。常熟城裡大街小巷,十幾年前還有不少舊籍書攤,小時候跟著父親旅行,以及長大後出門,也將淘書買書當作旅行要務。出門買書,一則睡前翻看可以消除旅邸的陌生感,二則出門買書猶如買紀念品,日後都是私密小記憶。前年,臺灣作家舒國治來常熟,去河東街閒逛他也摸到一家舊書店,竟給他淘得兩本甚有意思的舊籍,大約很多寫作者都有淘舊書的喜好,知識不分新舊,思考才是重要。但舊書也不是都好,研究生時我修現當代文學,翻文革書目,心有慼慼,似乎文字裡包裹的無奈與冷漠依舊殘留身側,讓人如鯁在喉。到臺北買書是最近十年的樂事。我雖不是個“ 民國迷”,往來臺灣多年,漸漸也“識繁書簡”,在許多人心裡,誠品書店代表了臺灣的優雅與文藝氣息,但一個地方的文化氛圍,其實從來不靠一家書店撐持,臺北值得細味與鼓掌叫好的書店風景,又何嘗只有誠品?我在臺北常去的書店都是舊書店,臺灣師範大學附近的舊香居,尤其珍愛,書店名叫舊香居,店裡也都是舊事物。“舊香居”招牌,是嶺南畫派大師黃君璧先生親筆題寫,很多人還見過書店裡張愛玲《秧歌》的初版,傅斯年、錢穆等人的書信手稿,我則在這裡翻過張大千畫冊。店主雅慧,打扮時尚,留法人士,完全不像我在常熟、江西、湖南、山東逛過的一切舊書店主人,她有一雙好品位的眼睛,對書既充滿感情,也滿有認識,用她的話說“書是奇妙的東西”。第一次被朋友帶去舊香居,濃濃古韻,彷彿過去讀書寫書記憶中的舊人舊事都隨古書舊物走下書架。臺北小書店有它小的好,充滿個性之餘,與客人關係也比大型書店更親密,雅慧那裡還常辦展覽、文人信札交流,幾乎每次去都有驚喜。在舊香居最早淘得陳之藩散文集,香港出版,這本書引發小家庭內科學家散文讀書潮:理查德·費曼的自傳、愛因斯坦的情書、陳之藩幾乎所有的散文集漸漸都被我收入囊中,延伸到後來,我還買了好幾本大陸版《錢學森傳》送給臺灣的友人,臺北中正紀念堂展覽組有位老師,她的先生是錢學森粉絲,我依記得她拿到那本薄薄小書時驚喜的臉。而這些科學家書寫的另類文字也漸漸影響到我的兩個孩子,他們兩個最終都選擇了自然科學的研究之路。

買書讀書寫書,生活中無法捨棄的習慣。我的書,大多是文史哲一類,有些深情,有些苦難,也有如雲流水給我無限閱讀的快感,有些艱澀難懂,像西蒙娜·微依,放在床頭,偶爾一翻,有時一個禮拜方得消化她一句,一旦明瞭則猶如知己相遇,恨不得走路都用著知己的眼睛來看這世界。書籍陪我入眠,伴我喝茶,幫助我消化與家人相處,也陪伴過我無數旅程,因書結緣的朋友無數,每每愛書人同在一起,最輕鬆自在,百無禁忌,很多引為莫逆的朋友,無一不是在書緣中生髮。古時有學而優則仕,我讀書非至優,讀多漸開始嘗試表達,這應該就是我為文寫字最早的發端。寫一兩篇文章可以按著自由的性子,但是結集成書,特別是出版社約稿,指定主題的書寫,那樣的讀書其實很苦,讀書不盡是肆無忌憚地追逐快感,有時還必須是功利的。2006 年一年,完成了《天下常熟——金色故鄉的音樂之旅》和《泡泡文人泡泡茶》兩本書稿,記得《泡》一書完稿時的深夜,我從桌子邊站起,數了一數堆在一邊的茶文化資料書,竟達十七本,而那只是那期間的部分翻閱。書寫是進入生活的一種途徑,也是仰觀宇宙、洞察人世的開始。寫完一本薄薄的小書,人事會在書海里跟我們相遇,而寫字的人也是在接受老天給予的訓練。我是十分感謝老天給予我的刺激,也十分歡喜著因書而埋下的人生機會和對人事的深情。

01 作者簡介

作家、編劇、策展人,兩岸書院院長。

出版專著《泡泡文人泡泡茶》兩輯、《水邊的繪事微言》等,編劇作品《根脈》《新頁》等;策展領域涉及器物、文獻、書畫、文物文創,在海峽兩岸有一定影響力。

02 私人書單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隨緣破密》

(中國)王鼎鈞著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鄉土中國》

(中國)費孝通著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麻風醫生與鉅變中國》

(中國) 劉紹華著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一個人的八十年代》

(中國) 王堯著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巨流河》

(中國) 齊邦媛著

END

世界讀書日主旨宣言裡說:“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隨手轉發收藏

編輯|吳婷怡

4·23世界讀書日|常熟作家開出的這份書單,你讀過多少?

敬請關注常熟視點常熟日報誠意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